查看原文
其他

想读懂《波西米亚狂想曲》里的所有宝藏,这一篇就够了

墨墨 Lanny 后窗 2020-08-25
永远热泪盈眶

3月22日,英国传奇摇滚乐队皇后乐队(Queen)主唱Freddie Mercury传记片《波西米亚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在万众期待中于中国内地公映了。

《波西米亚狂想曲》其实是可以一刷二刷三刷无数刷的,因为它几乎可以说在每一分钟里、每一帧里都埋藏着关于Freddie Mercury、关于Queen、关于欧美流行摇滚乐、关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主流社会热点的细节和彩蛋——名副其实的宝藏电影。这部电影在国外上映已近半年,依旧有观众在锲而不舍刷片,试图发现还没有被发现的梗和彩蛋,正是说明了这部电影的细节魅力。

这篇推送就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写成的,里面记录了关于《波西米亚狂想曲》已知的细节表现和彩蛋,另有一些我自己整理的片中涉及的欧美音乐和唱片产业的知识,希望能给大家在观影的时候提供更全面详尽的辅助理解和惊喜乐趣。

本文内容基本来自于之前两个版本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墨墨亭子间注释版字幕”,分为三部分:“那些电影角色,那些真实人物”(根据出场序)、“那些令人惊叹的细节和彩蛋”(根据电影时间线)和“而那些他们唱过的歌” (根据出场序),方便在观影时对应。另外,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内地公映版有一定的内容调整,如果细节或菜单内容没有在公映版中出现,文中相应会有“(CC)”字样的标示。

最后,请大家在电影院内参考本文时,务必把手机屏幕亮度调到最低,关掉声音,并用衣物或包袋遮盖到只有你自己能看到,将对旁人的影响降到最低,谢谢!




01

那些电影角色

那些真实人物


Freddie Mercury

《波西米亚狂想曲》不是关于Freddie Mercury的纪录片,而是带有艺术虚构成分的传记片,所以不用太纠结电影细节。比如电影最大的时间线调整,把Freddie Mercury获悉自己得艾滋病的时间提前到了1985年Live Aid演唱会之前,历史事实是他于1987年4月确证自己得病。又比如历史上Queen从来没有如影片所描述的那样解散过。另外影片情节选择终止在Live Aid演唱会,不再表现Freddie和病魔的斗争,这一安排是由皇后乐队成员、相关人士及片方商定的。

影片一开始Freddie提出想要加入Smile乐队,历史事实是他们之间早就认识,Freddie还曾和Roger Taylor合租并一起卖过二手衣。

真实的Freddie Mercury的确比常人多长四颗牙。


Brian May

影片多次提到这位吉他手是天体物理学家。

历史事实是,一点不假!据维基百科记载,Brian May 1968年在帝国理工学院得到物理学和数学学位,1971年开始攻读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Brian终于拿到了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

Brian May本尊在影片中跑了一个不起眼的龙套,具体在哪里,请参见本推送第二部分“那些令人惊叹的细节和彩蛋”。


Roger Taylor

影片在多处细节里非常贴切地描摹了这位高颜值鼓手的钢铁直男脾性:一是爱车,二是花心。

Roger Taylor本尊也在影片中跑了一个龙套,不过至今还未被观众和粉丝发现在哪里。


John Deacon

影片中Freddie Mercury第一次作为Smile乐队主唱登台,John Deacon也同时加入进来成为乐队新的贝斯手。

历史事实是John Deacon 1971年才加入乐队,当时乐队已经叫Queen了,他是Queen找的第四任贝斯手。

John Deacon从来不参与乐队的演唱部分,因为他自认五音不全,所以在乐队第一次上Top of the Pops节目时被要求假唱,John会说“我是无所谓的”。

另外影片中录制《波西米亚狂想曲》时四个人一起录唱,那也是和历史事实不符的。

真实世界里的John Deacon 1997年完全退出演艺圈,不再参与任何乐队的演出,在拍摄《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时候,他也没有像Brian May和Roger Taylor那样担任顾问,只是同意了电影对他进行艺术塑造。


Mary Austin

Freddie Mercury虽然一生男伴无数,但他始终视Mary Austin是他的妻子,不离不弃,死后还把大部分财产和豪宅“花园小舍”(Garden Lodge)留给了她,并立下遗愿,将骨灰交给Mary安葬于一个只有她一个人知道的地方——的确是“Love of my life”。

影片设定Freddie和Mary相识于Smile乐队的演出现场,真实历史里Freddie很早就认识Mary了,因为之前Brian May曾和Mary处过一阵……


Tim Staffell

影片中Smile乐队原主唱Tim Staffell转投的Humpy Bong乐队,是由Bee Gees乐队的鼓手Colin Petersen和歌手Jonathan Kelly于1970年合组的乐队。

真实历史里Freddie和Tim Staffell是Ealing Art College的同班同学,因此Freddie早就认识Smile乐队。

影片中扮演Tim Staffell的演员的父亲也叫Tim——著名演员Tim Roth。


Roy Thomas Baker

影片中的这位录音师,如果不是有人喊他RT,以及在录制《波西米亚狂想曲》时Freddie喊过他一声“Roy”,这位大师级录音师差点没有了姓名。此人名叫Roy Thomas Baker,历史上是赫赫有名的录音师和制作人,经手无数经典专辑和歌曲,其中包括了皇后乐队的五张专辑。


John Reid

影片中设定为最初发掘皇后乐队的经纪人,后来在纽约巡演时Paul Prenter摆了他一道,John Reid被Freddie赶下轿车开除。

真实人物John Reid其实是在1975年到1978年间担任皇后乐队的经纪人,离开乐队也并没有电影说的那么不堪。在皇后乐队之前,John Reid是英国著名音乐人Elton John的经纪人,这一点电影里Freddie介绍的没错,而且他用了“look after”来形容John Reid 和Elton John的关系,其实暗指二人是同性恋人,但电影完全没有涉及John Reid的基民身份。

影片中的John Reid还有一个与事实不符的地方:他开始担任皇后乐队经纪人时年仅26岁,饰演他的演员Aidan Gillen年纪明显偏大。有趣的是,今年5月,《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接棒导演Dexter Fletcher执导的Elton John的传记电影《Rocketman》将会上映,其中将由Richard Madden饰演John Reid,这就相对符合人物年龄了。最大的巧合来了:Aidan Gillen和Richard Madden这两位“John Reid”都是《权力的游戏》的演员,前者饰演“小指头”,后者演的是“少狼主”。


Paul Prenter

影片设定为全片最大“反派”。

历史真实里,Paul Prenter多年和Freddie一起流连声色场所,因和乐队其他成员矛盾日深,Freddie留任他做自己的个人经纪人,最后因为胡闹太甚而最终被开除。Paul Prenter于1991年8月死于艾滋病,比Freddie Mercury去世早三个月。另外,历史真实里,Paul Prenter为Freddie Mercury工作已经很晚,并不是如电影里所说的早在Freddie写《Love of my life》和《波西米亚狂想曲》时就为他工作了。

Paul Prenter是爱尔兰人,影片里演员全程爱尔兰口音。另外,影片中有个情节是Brian May讽刺迟到的Freddie Mercury说“你没和你的克隆人在一起很不寻常啊”,这句他用的是爱尔兰口音,所以Freddie说他毒舌。

另外影片中调整了解雇Paul Prenter的时间线,真实历史里解雇是在Live Aid后的1986年才发生的。电影中Paul Prenter把Freddie的私生活贩卖给了电视媒体,真实历史里他卖给的是《太阳报》。


Jim Beach

Jim Beach 1978年开始担任皇后乐队的经纪人,不过主要处理法律方面事务。Jim是Freddie身边人中第一个知道他得艾滋病的,这点影片中也间接有体现。

影片中Freddie赐名Jim Beach“迈阿密海滩”是历史事实。另外,Jim Beach是本片的制片人。


Ray Foster

影片设定是皇后乐队签约的英国EMI百代唱片公司高管。

这是《波西米亚狂想曲》有名有姓的角色里唯一一个虚构人物,根据首字母缩写判断,这个角色是根据EMI百代唱片公司历史上一个叫Roy Featherstone的高管建立的。Roy Featherstone的确曾认为六分钟的《波西米亚狂想曲》电台不会播,但历史上这个老板非常支持皇后乐队。

之所以影片要虚构Ray Foster这个人物,和扮演他的演员Mike Myers有关。

首先,Mike Myers在本片里有句台词,大意是说《波西米亚狂想曲》不是那种十几岁年轻人会在车里跟着摇头晃脑的歌:

这个梗出自他1992年主演的影片《反斗智多星》(Wayne's world),他演的角色就是因在车里跟着《波西米亚狂想曲》甩头而在美国家喻户晓。

同年Mike Myers还结合电影新拍了一版《波西米亚狂想曲》的MV,结果让这首歌和皇后乐队在美国重新翻红,排行榜成绩比当年首版发行时还高。

其次,影片中在乐队和Ray Foster不欢而散后,Mike Myers说了句有点莫名其妙的台词“我可是和吉米·亨德里克斯一起工作过的”:

这个梗出自1997年的影片《王牌大贱谍》(Austin Powers: International Man of Mystery),Mike Myers有句悼念Jimi Hendrix的著名台词——而Jimi Hendrix是皇后乐队四个人唯一全都仰望的偶像。

这两句台词都可算是《波西米亚狂想曲》里的多重穿越梗,因为铺这两个梗,Mike Myers连剧本都没看就接拍了本片。

另外,Mike Myers是加拿大人,为了在本片里说英国腔,他操的是利物浦口音,因为他父母是来自利物浦的移民——所以你会发现Ray Foster的“Bohemian Rhapsody”发音和大家都不一样。


Kenny Everett

英国“首都电台”的著名DJ,为《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推广立下汗马功劳,请参见本推送第二部分“那些令人惊叹的细节和彩蛋”。

Kenny也是Bi,和Freddie成了好友,经常一起出没欢场。根据维基百科,两人的关系有起落,但保持到了最后,但根据Freddie Mercury的传记《谁愿永生》,两人于1980年圣诞节时友谊破裂,此后再无来往。


Jim Hutton

影片中Jim Hutton是Freddie家的派对服务员。

历史事实是,Jim Hutton是美发师,Freddie和他是在夜店认识的。(CC)


Barbara Valentin

除了Mary Austin,Freddie Mercury公认的另一位女友是奥地利金发女星Barbara Valentin。影片没有专门设置这个角色,但在Mary 去慕尼黑找Freddie时,Paul带回家的一帮朋友里有个金发女生,据闻这就是影片里的Barbara Valentin。


Bob Geldof

爱尔兰著名音乐人,Live Aid演唱会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

影片中演员使用爱尔兰口音非常传神。有人问这个角色是不是“哈卷”Harry Styles演的——那啥,哈卷估计练不出这一口爱尔兰痞腔……


喵星人们

真实历史里的Freddie Mercury的确是标准猫奴一名。

影片中表现的Freddie外出巡演时打电话回家要求和喵们通话,以及Live Aid直播时把家里的电视开着让喵们欣赏的桥段,都是Freddie真实的习惯。

1980年Freddie搬进豪宅“花园小舍”后每只猫都有了自己的房间,他提到的第一只猫名叫“Delilah”,在Freddie生前参与的最后一张皇后乐队的专辑——1991年的《Innuendo》里有一首他专门写给这只猫的歌,名字就叫《Delilah》:

影片有个算是穿帮的设定:在十五年的岁月变迁里,喵们却都永葆青春,没变过容貌……


Peter Freestone

影片中没有出现。

现实中,Peter Freestone曾担任Freddie Mercury的私人贴身助理长达十二年,并著有Freddie的传记《谁愿永生》一书。

在拍摄《波西米亚狂想曲》时,Peter Freestone跟组担任顾问,导演会就主演Rami Malek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咨询Peter Freestone,力求做到最像——可以说Rami的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军功章有Peter的一半。

另外,影片中有很多“彩蛋”设置都来自《谁愿永生》中的情节。



02

那些令人惊叹

的细节和彩蛋



  1. 影片开始的20世纪福斯的片头音乐,是由Brian May特意为本片重新编曲并由乐队重新演绎的,不过可惜的是内地公映版这个彩蛋片头被移除了,原因众说纷纭,比较合理的解释目前有两个,一个是迪士尼公司于3月20日正式完成对20世纪福斯的收购,因而3月22日开始公映的内地版没有这个彩蛋片头了;另一个解释是,这部电影在内地是按照英国进口电影和英国GK电影公司分账的,因此不再出现20世纪福斯的片头。Anyway,大家可以从电影原声专辑里补偿一下:



2. 全片第一个镜头,照应的是《波西米亚狂想曲》里的歌词“open your eyes”:


3.   如果资料没错,这个画面中这位走上转播车的工作人员,其扮演者就是本片的剪辑和音乐制作John Ottman,他凭本片获得了今年奥斯卡最佳电影剪辑。


4.   其后转播车上显示的一段历史真实视频中,在王储夫妇后排的就是Brian May和Roger Taylor本尊。


5.   此处墙上的肖像是著名女演员玛琳·黛德丽(Marlene Dietrich)在影片《上海快车》中的经典造型。这位双性恋巨星是Freddie的偶像,皇后乐队的第二张专辑封面四个人以及《波西米亚狂想曲》MV都是模仿的这个造型。


6.   之前传闻此处两个爬在行架上的工人是Brian May和Roger Taylor本尊,但据资深粉丝辨认以及影碟花絮验证,实为误传。


7.   此处摆pose给记者拍照的“大卫”是著名音乐人大卫·鲍伊(David Bowie)。


8.   这把吉他是Brian May御用的吉他Red Special,真实实物。


9.   这支麦克风是Freddie Mercury最爱用的麦克风——舒尔565,上面刻有Freddie Mercury的名字。


10. Freddie的右手边,是刚表演完下场的爱尔兰超级乐队U2,黑衣者是主唱Bono。当年Live Aid演唱会上,在皇后乐队之前表演的一组是恐怖海峡乐队(Dire Straits),而U2其实是再之前一组,按理不会在此时下场。影片之所以设置这个彩蛋,答案在《谁愿永生》一书里,书中记述Freddie“极其厌恶”U2这样利用声名去宣扬政治诉求的乐队。请注意Freddie对Bono的手势,很说明问题。


11. 在希思罗机场,行李搬运工同事叫Freddie“Bucky”,这是Freddie小时候的外号,“龅牙仔”的意思,又和“巴基斯坦仔”谐音。


12.  Freddie此处在创作的歌词后来成型成为《Liar》一曲,收录在皇后乐队1973年首张同名专辑里。


13. 记住Freddie妈妈的这件衣服,之后它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


14.  在Freddie毛遂自荐当Smile乐队的主唱后,Brian问Freddie会不会弹贝斯,这是因为Smile原主唱Tim Staffell还兼贝斯手,他一走贝斯也没了。


15.   Freddie妈妈穿的那件衣服,现在Freddie穿着它上台首秀了。


16. 后来这个动作反倒成了Freddie的招牌舞台动作。


17.  注意此处左侧开盘带上的三角形logo,这是伦敦Trident录音室的logo,皇后乐队正是在这个录音室录了他们最早的几张专辑,并且由这个录音室开设的公司签下全约,影片以这个细致的道具细节展现了Trident这间对于皇后乐队非常重要的录音室。不过此处也有道具真实性的疏漏:注意右边这盘开盘带的牌子EMTEC,这个牌子1996年左右才由BASF创建。


18.  IMDb资料显示,本片有一场录音室的戏是在香港拍的,消息尚未得到证实。如果属实,那最有可能在香港拍的,就是这第一场录音室的戏。


 19.  录音时,Freddie问Roy他们还能录多长时间,因为最初乐队只被允许使用Trident录音室的非营业时间,大多是晚上,所以女朋友们都在旁边睡觉。


20.  Trident录音室墙上的金唱片认证,同样有Trident录音室的logo,以此推论,左边这个老板模样的人应该对应的就是最早签下皇后乐队的Trident的老板Norman Sheffield。另外这些金唱片认证上的碟心可见是EMI百代唱片公司的出品,的确,皇后就是由Trident介绍给EMI公司的,又可见本篇道具细致。不过疏漏也是有的:这种半边EMI的碟心式样1973年才开始启用,影片此处情节则发生在1971年。


21.  据称本片其实还拍了Freddie兄妹小时候的戏,但最后剪掉了,这些老照片是从那场戏里做出来的。


22. Freddie妈妈说Freddie喜欢听小理查德(Little Richard)的歌,小理查德是著名美国歌手,被认为是摇滚乐的奠基人之一,Freddie 12岁时组的学校乐队就是翻唱小理查德的歌。


23. Freddie说EMI百代唱片公司的一个“A&R”在录音室看到他们。A&R全称是“Artists and repertoire”,是唱片公司里负责挖掘艺人和作品的职位,国内产业里没有官方翻译。


24. 据称本片用的这件“发怒的蜥蜴”道具服,是属于著名音乐人、吉他大师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的真迹。皇后乐队四个人唯一的共同偶像就是吉米·亨德里克斯。


    25.  本尊彩蛋来了!注意这个镜头右侧那个读报纸的人,据粉丝辨认,他就是Brian May本尊在本片当中跑的龙套,当时他剪短了标志性的长发,因而难以辨认。


 26. 乐队上的《Top of the Pops》是BBC的一档著名的排行榜节目,是英国主流流行乐坛的风向标。现场导演要求乐队表演时对口型,其实节目的这个规定早就有,而且是公开的,因为这个节目主要为了促销唱片,节目组认为现场表演可能会和唱片版本不同,观众有权知道唱片里的版本是怎么样的。


27. 注意画面最右的这位女观众的扮演者是Brian May的女儿Emily。


28. 本片此处用了一个一两秒钟的镜头展现了乐队四人在巡演途中的习惯:Brian在喝酒,John在睡觉,Roger左拥右抱“骨肉皮”,而Freddie在玩“Scrabble”——一种拼英语单词的棋盘游戏,这也是四个人工余凑在一起最常玩的娱乐。


29. Freddie这里说Brian“也有大屁股”,因为他们唱的歌名叫《Fat Bottomed Girls》。


30. 扮演这个勾引Freddie的卡车司机的,是亚当·兰伯特(Adam Lambert)。这位美国偶像出身的歌手从2012年开始和Brian及Roger以“Queen + Adam Lambert”的名号巡演至今,在本片里插一脚合情合理。


31. 这架载着乐队从美国巡演回英国的波音747值得一提。

这架飞机原是英国航空公司的航班,在英航等航空公司服役25年后退役摇身一变成为好莱坞大片的御用道具,虚拟注册号N88892,之前在《007大战皇家赌场》《伦敦陷落》等片中出现过。根据传记《谁愿永生》,因为麦道公司生产的飞机经常发生空难,Freddie拒绝乘坐麦道飞机,就算坐经济舱也要坐波音飞机,这是本片在这里要花钱飞一次747的原因。


32. 注意墙上大大的EMI的logo,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英国EMI 百代唱片公司。

2012年被收购前,EMI是全球最知名、历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百代”是EMI在中国的分公司的译名,二十世纪初在上海成立,是当时中国乃至远东的唱片业中心,出品各种唱片上万种,也生产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唱片,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也是在上海百代诞生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王菲在1998年到1999年的唱游大世界巡回演唱会上曾翻唱过《波西米亚狂想曲》,而当时她签约的正是EMI百代唱片公司。


33. Freddie给EMI高管Ray Foster播放的唱片是“歌剧女神”玛丽亚·卡拉斯(Maria Callas)演唱的比才歌剧《卡门》里的《哈巴涅拉》,这张唱片正是EMI公司自己的荣誉出品。

另外,虽然镜头完全没有拍到这张唱片的封套,本片其实专门为这张唱片做了封套设计,在片尾字幕里还列了原画作者的名字。


34. Ray Foster桌上的7寸单曲黑胶唱片,碟芯标签正是1973年左右开始使用的EMI碟芯样式,道具制作细致程度可见一斑。


35. 乐队来到一个位于荒郊野外的录音室录音,Roger问“这是录音室吗?”。这个洛克菲尔德录音室位于威尔士蒙茅斯郡洛克菲尔德农场,1965年由农舍改建,是世界上第一座带有住宿的录音室。

但Roger不认得这个录音室其实是不对的,历史上皇后乐队1974年专辑《Sheer Heart Attack》已经在这里录音了,此时是1975年,Roger不会不认识。


36.  Roger写的《I'm in Love with My Car》充分体现了他爱车的性格,当然这首被Brian认为“不够给力”的歌后来还是收录在了《歌剧院一夜》专辑里。

另外,确定《波西米亚狂想曲》作为专辑的首支单曲唱片发行后,Roger执意要把《I'm in Love with My Car》收为单曲B面歌,为此他还把自己关在橱柜里不出来直到Freddie同意。


37. 为了回敬Brian怼他的爱车歌,Roger念了一段Brian写的歌词,这段歌词出自《Sweet Lady》一歌,其后的确也同样收录在了《歌剧院一夜》专辑里。


38.  在拍这一场吉他录音戏的时候,Brian May本尊无预警突击片场,并亲身指导演员吉他演奏。

据说这场戏Brian和Roger搬了不少当年乐队的真家伙来充当道具,这台VOX吉他放大器就是历史真迹。


39. 《波西米亚狂想曲》重复录了N多遍,John在这里说磁带都磨损了,这是真事。

Brian在接受某次采访时曾说过,因为《波西米亚狂想曲》重录了太多次,把那条磁带对着阳光看的话几乎是透明的了。


40. Ray Foster办公室墙上挂满了EMI公司出品的唱片获得的金唱片销量认证,都是剧组细致制作的道具。其中能够辨认的是这几张:Freddie背后的是披头士乐队著名的“红蓝精选”里的“红精选”——《The Beatles 1962-1966》,发行于1973年。

John Reid背后的是吉米·克里夫(Jimmy Cliff)的《Unlimited》专辑,发行于1973年。

Jim  Beach特别提到的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乐队《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是乐队的第八张专辑,被认为是史上最伟大的摇滚专辑之一。

这些金唱片认证最为体现本片道具的细致程度。首先,可辨认的三张专辑都发行于1973年,而这场戏按照历史推演发生在1975年11月,时间完全对得上;第二,以上三张金唱片认证全部写的是本片虚拟人物Ray Foster的名字,没有穿帮。第三,所有认证都是由RIAA颁发的,这个机构全称“美国唱片工业协会”。

问题来了,为什么英国EMI百代唱片公司挂满了美国的销量认证?因为英国自己的唱片销量认证从1973年才开始,而之前的认证都是由美国RIAA发出的。

当然百密终有一疏,这里不妨说说细节漏洞:当时平克·弗洛伊德乐队在美国由CBS公司发行,吉米·克里夫在美国由华纳的Reprise发行,所以这两张RIAA的销量认证是不会颁给英国百代的。另外平克·弗洛伊德和披头士在百代出的唱片碟心并不是片中所示的统一样式。但这些要求对于一个电影道具而言是过分苛刻了。

最后提一下,当时皇后乐队在美国的发行也不在EMI百代,而是在华纳旗下的Elektra,和英国百代无关。


  41. John Reid的建议,把John Deacon 写的《You're My Best Friend》作为单曲发行,这首歌后来的确继《波西米亚狂想曲》之后成为了《歌剧院一夜》专辑的第二首主打单曲。


42. Paul Prenter提到《MacArthur Park》一歌用来作证超过3分钟的歌也能上榜,此歌1968年由理查德·哈里斯(Richard Harris)首唱,长度为7分21秒,美国Billboard单曲榜最高第2,英国单曲榜最高第4。另外Jim Beach提到的《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专辑里两首拿出来发单曲的歌也都超过6分钟,其实是暗指Ray Foster打脸。


43.  砸窗的事是历史真实,不过历史上Freddie砸的是John Reid家的玻璃窗。


44. 维基百科说Freddie当时是带着一张预听宣传碟去的首都电台,此处道具用的的确是一张“白版碟”(用通用白封套套着的试听碟,碟心也为白色,可以手写信息),道具精致程度又有体现。

另外,Kenny先看到唱片B面,是Roger的那首爱车歌,也从道具上符合了《波西米亚狂想曲》单曲的AB面内容。当然,当年预听宣传白版碟的B面是不是已经是Roger的爱车歌就暂时无法考证了。


45.  事实上首都电台也因为时长问题拒绝播《波西米亚狂想曲》,但Kenny在一次节目里说有首新歌他很喜欢但不能播,可接下来他直接就播出去了,然后他马上说“哎马我手滑了”。播完这首歌首都电台的听众热线被打爆。Kenny曾经在首都电台一天之内播了36次《波西米亚狂想曲》,推广这首歌功不可没。


46. Freddie给Mary播放的里约热内卢演唱会录像带,根据Brian的说法推断,这场演唱会应该是1985年皇后乐队在里约热内卢参加“Rock in Rio”音乐节的那两场,且的确有现场摄像后来公开播放,比较符合设定。本片此处可能为了要搭《一生所爱》这首歌所以调整了时间线。


47. 这是Freddie Mercury最后的住处——一套28个房间的豪宅 “花园小舍”(Garden Lodge),Freddie在其隔壁买了一套公寓给Mary,死后“花园小舍”也留给了Mary。


48. 此处两个骑自行车的半裸女致敬的是1978年皇后乐队的双A面单曲《Bicycle Race/Fat Bottomed Girls》的封面:


49. Brian说Queen是摇滚乐队,不是“Village People”。Village People乐队是美国七八十年代一支迪斯科乐队,从音乐到形象都主打同志市场,最著名的歌曲是大家都会唱的《Y.M.C.A.》。


50. 在表现Freddie流连夜店的情节里,背景里的这张《NEWS OF THE WORLD》黑胶是本片一个颇大的道具疏漏:

这张黑胶上有Virgin唱片公司的logo,而Virgin公司在Freddie去世后一年才被EMI公司的正式收购,当年皇后乐队从来和Virgin公司没有关系。本片使用的这张黑胶道具是2015年的再版,由皇后乐队目前除美国市场以外的发行公司——环球音乐集团旗下的Virgin EMI发行,同时他们也是本片电影原声的发行公司:

从这点上说可以理解,但考虑到Virgin唱片公司在英国流行音乐史上的特殊地位,本片出现那么大的logo似有误导。


51. 注意此处Brian用的吉他不是御用的Red Special,而是Gibson Les Paul,据粉丝考证1974年末至1975年初Brian曾用过一阵Gibson Les Paul,这是本片的又一处细节魔鬼。


52. 《I Want to Break Free》MV拍摄镜头里,这件睡衣是Brian本人拿出来的当年拍摄时的实物。(CC)


53. 《I Want to Break Free》的MV因为男扮女装被MTV台禁播,但《波西米亚狂想曲》的MV被认为是欧美流行乐坛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MV,曾为MTV台的开播立下汗马功劳。Freddie责怪Roger,是因为《I Want to Break Free》MV男扮女装的主意是Roger提出的,灵感来自于英国长寿肥皂剧《加冕街》(Coronation Street),本意是恶搞,而不是人们下意识里认为的Freddie Mercury的性向问题。


54. Freddie此处说的“B面歌曲”,是欧美唱片工业的术语。大致意思如下:从专辑里选出主打歌发行单曲,单曲黑胶唱片A面录的就是那首主打歌,而B面则会放专辑弃用曲或专辑里的非主打歌之类。B面歌其实也很重要,关系到弃用曲或非主打的起死回生以及版税收入,所以Roger当初会死活要挟把他那首爱车歌作为《波西米亚狂想曲》的B面歌发行。


55. Mary来慕尼黑找Freddie,说自己怀孕了。历史真实里,这个孩子出生后, Freddie成了他的教父。


56. 这个墨镜反射镜头,致敬的是1986年的一部影片《Highlander》,那部电影开头也是这样的墨镜反射。之所以要致敬《Highlander》,是因为皇后乐队1986年专辑《A Kind of Magic》其实就是这部电影的电影原声。

有趣的是,《Highlander》当年在英国由EMI Films发行,美国是20福斯行,一切真是冥冥之中……


57. 此处Jim Beach念的大咖名单如下:

米克·贾格尔(Mick Jagger),英国殿堂级乐队“滚石”(The Rolling Stones)主唱;大卫·鲍伊(David Bowie);埃尔顿·约翰(Elton John);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谁人乐队(The Who);齐柏林飞艇乐队(Led Zeppelin);菲尔·柯林斯(Phil Collins),英国著名音乐人,曾任“创世纪”乐队(Genesis)鼓手和主唱。这里顺便提一下,本片开始提到Tim Staffell离开Smile乐队的差不多时候,创世纪乐队曾想招募Roger Taylor做鼓手,不过后者拒绝了;快速马车乐队(REO Speedwagon),美国著名摇滚乐队;鲍勃·迪伦(Bob Dylan)。


58.  当Freddie向队友公开自己得了艾滋病,并说自己不需要怜悯的时候,照应的是《波西米亚狂想曲》里的歌词“I'm just a poor boy, I need no sympathy”。


59. 当年Bob Geldof在BBC直播时这一句讲的是“give us your f***ing money”,引起非议。后来他说没有说过脏词,是他的爱尔兰口音关系,演员这里的表演非常传神。


60.  乐队在拖车里等候上场,Mary和David来问好时,能听到舞台上的音乐声,此处是Live Aid演唱会上在皇后乐队之前演出的恐怖海峡乐队在表演燃爆的《Sultans of Swing》,本片用的是当年的现场录音。


61. Freddie上场时,画外音有一个男声说演唱会“收到了一个比利时妇女的投诉声音太响”,令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其实这是当时舞台上由著名英国喜剧明星Griff Rhys-Jones和Mel Smith假扮成警察介绍皇后乐队出场的恶搞桥段,本片此处用的是原始录音。


62.  此处的“Do not touch”,是因为当时演唱会有统一的音量限制,调音台上用贴纸限制了最高音量,Jim Beach偷偷提高了皇后乐队表演时的音量,让他们的表演成为全场最嗨,这一招是非常经纪人了。不过历史真实是乐队的调音师偷偷提高的。


63. 本片中Mary的丈夫叫大卫(David),其实历史真实里,Mary Austin的两任丈夫都不叫David。据说本片设置这个角色叫David,就是因为要在此处铺一个梗:Freddie问Brian大卫这个人怎么样,Brian说是个好人,Freddie说他觉得大卫是gay(CC)——这个“大卫”,其实指David Bowie。


64.  这个一闪而过的画面里,可以看到Elton John和David Bowie,不妨找一下。 


65. 本片最后15分钟,是电影史上最强还原现场,乐队成员的动作、现场摄像的机位,甚至连钢琴上可乐啤酒杯的摆位和液面、话筒末端包布的颜色等等,都和1985年现场完全一样。

本片在伦敦郊外原比例复制了温布利体育场当年的舞台和后台,Bob Geldof受邀参观现场时大赞完美复刻32年前。

观众则是通过500名群演的实景拍摄再通过CG技术制作的。由于使用绿幕,所以大家可以留心下观众里没有人穿绿衣服,另外1985年真实现场观众里有人举着一面鲜艳的巴西国旗,本片也因为绿幕没有复刻这面国旗。


66. 为什么此处会有这个鞋和牛仔裤的特写?因为本片特别请Wrangler和Adidas复刻了30多年前乐队在台上穿的牛仔裤和运动鞋的款式型号,独一件。


67. 之前传说这个镜头是Brian May和Roger Taylor本尊彩蛋,但根据影碟花絮显示,当时两位正在现场观看指导这场重头戏的拍摄,可证明此处二人并不是本尊彩蛋。



03

而那些他们唱过的歌


♫ SOMEBODY TO LOVE

本片开始第一首歌,出自皇后乐队1976年专辑《A Day at the Races》,采用了一定的福音歌曲调式,后世翻唱无数。


♫ DOING ALL RIGHT (...REVISITED)

Freddie在希思罗机场搬行李时,影片背景里的《Doing All Right》,原是皇后乐队的前身微笑乐队录制于1969年的歌,为了本片Brian May和Roger Taylor找回原主唱Tim Staffell在艾比路录音室重新录了这一版,取名叫做《DOING ALL RIGHT (...REVISITED)》。


♫ DOING ALL RIGHT

Smile乐队在酒吧里唱的《Doing All Right》版本,作为皇后乐队早期作品收录在乐队首张专辑里,专辑里的版本由Freddie Mercury重新演唱。


♫ KEEP YOURSELF ALIVE 

Freddie首秀唱的这首歌,作为皇后乐队早期作品收录在乐队首张专辑里,并是乐队的第一首打榜单曲,但成绩不好,是皇后乐队唯一一首没有获得排行榜成绩的单曲。


♫ SEVEN SEAS OF RHYE

影片中描写乐队第一次录音,录的这首《SEVEN SEAS OF RHYE》,在皇后乐队的第一张专辑里其实只收录了一个器乐版本,本片描写的这个完整版本收录在1974年他们第二张专辑里。


♫ KILLER QUEEN

乐队首次上《Top of the Pops》节目演唱的这首歌,出自1974年乐队第三张专辑《Sheer Heart Attack》,是乐队第一首全球畅销单曲,英国榜最高第2,美国榜最高12位,所以唱片公司想复制这首歌的套路再让皇后乐队出畅销曲。


♫ FAT BOTTOMED GIRLS

影片描写乐队第一次美国巡演演唱的歌,收录于乐队1978年专辑《Jazz》,和专辑中的另一首《Bicycle Race》内容互文,因此当时以双A面发行单曲唱片。本片此处有时间线调整,乐队首次美国巡演时此歌还未诞生。


♫ NOW I'M HERE

出自乐队第三张专辑《Sheer Heart Attack》,由Brian创作,内容说的是他们的首次美国巡演。


♫ CRAZY LITTLE THING CALLED LOVE

选自乐队1980年专辑《The Game》,被认为很有猫王味道的一首歌。传说是Freddie在慕尼黑的酒店浴缸里只花了十分钟写就的。


♫ WE WILL ROCK YOU

Brain创作出了能让观众一起参与的跺脚歌,此曲收录在乐队1977年专辑《News of the World》,和专辑中另一首《We Are the Champions》后来都为体育赛事所爱用。片中此处时间线也有调整,此时这首歌已经出版三年了。


♫ 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

John写的一首歌,光靠bass line就停止了乐队成员的争吵。此曲收录在乐队1980年专辑《The Game》,由John Deacon创作,据说灵感来源于迪斯科乐队Chic的《Good Times》一曲,是皇后乐队首支迪斯科风格作品,以摇滚歌曲身份上了迪斯科榜。注意片中此时John Deacon已经剪了短发,暗示着风格的转变。这首歌最初并未有打榜的打算,但迈克尔·杰克逊很喜欢这首歌,建议乐队在美国发行单曲,结果此曲果然在美国大卖。


♫ UNDER PRESSURE

Freddie让Paul滚蛋,一个人走进了雨里。此曲选自乐队1982年专辑《Hot Space》,由乐队和David Bowie合作创作演绎,这首强强联合的经典,主体部分是双方在各自的百忙之中快速完成的。


♫ 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

“旧金山每天有两个男人得到糟糕的消息”…… 此曲选自乐队1986年专辑,亦作为电影《Highlander》原声之用的《A Kind of Magic》。本片调整了时间线,以表达感染艾滋病后的生死命题,颇催泪。


♫ HAMMER TO FALL

乐队为Live Aid排练,Freddie的嗓子像浸在粪堆里…… 选自乐队1984年专辑《The Works》,Brian May创作。根据Brian讲述,此歌主题也是关于死亡的。


♫ BOHEMIAN RHAPSODY

本片复刻Live Aid演唱会中的歌,用的都是1985年的现场版本,在本片电影原声专辑中收录,是史上首度官方公开。


♫ RADIO GA GA

选自乐队1984年专辑《The Works》,由Roger Taylor创作,本来他想收录在自己的个人专辑,结果被乐队听到后决定成为乐队作品。此歌也是Lady Gaga艺名的由来。


♫ HAMMER TO FALL

1985年真实现场此处还唱了两首歌《Crazy Little Thing Called Love》和《We Will Rock You》,本片其实把这两首也拍了,会以删减片段的形式出现在影碟的花絮中。


♫ WE ARE THE CHAMPIONS

收录在乐队1977年专辑《News of the World》,和专辑中另一首《We Will Rock You》都为体育赛事所爱用。


♫ DON'T STOP ME NOW

出自乐队1978年专辑《Jazz》。


♫ THE SHOW MUST GO ON

出自乐队1991年专辑《Innuendo》。录制时Freddie Mercury已病得非常厉害,但是靠着伏特加和惊人的毅力录制完成了这首歌。

感谢……

本文根据“《波西米亚狂想曲》墨墨亭子间注释版字幕”整理。原字幕跟据来源于网络的explosiveskull英语字幕整理翻译,因为电影正式在内地公映,故此不再提供以上字幕版。

部分注释内容参考于网络和书籍。特别是陈震翻译彼得·弗里斯通的《谁愿永生》一书,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IMDb、维基百科、滚石杂志官网、席虎牙@微博、皇家丽人@豆瓣、炟炟@豆瓣、桃桃淘电影@微信公众号等等。

内容如涉及版权,皆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部分图片资料来自网络)



—END—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近期文章



张律 | 过春天 | 大卫·汤姆森 | 亚洲腹地

奥丽芙·基特里奇 | NETFLIX | 邦德25

宠儿 | 罗马 | 奥斯卡编剧 | 奥斯卡摄影 

昆汀的电影语言 | 年度推荐电影 | 谁先爱上他

第10届金扫帚奖 | Cartoon Saloon | 恐怖分子

陈翠梅 | 冥王星时刻 | 天落水 | 海墘新路

伊文思 | 这是一个小而美的影展 | 

张献民“一个人的电影节”  卫西谛365天电影写作计划完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