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和一号”品牌发布一周年来,国家电投......
“
”
于高山之巅
方见大河奔涌
于群峰之上
更觉长风浩荡
2020年9月28日,“国和一号”核电品牌正式发布。
当天的央视《新闻联播》对此进行报道
2021
Sep.28
自主创新担使命
作为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设计师,郑明光对“自主创新”四字深有体会。
“‘国和一号’打破了多项材料及设备制造技术垄断,主泵、爆破阀、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等关键设备材料全部实现自主化设计和国产化制造。”郑明光说道。
72小时、56个月、60年、900万、116亿,这一组数据真实展现出“国和一号”的安全、经济与环保。
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事故后无需人工干预时间为72小时,建造周期56个月,电站整体和主体设备寿命60年,每年二氧化碳减排量约900万吨,单机组最大年发电量116亿千瓦时。
截至2021年8月,压水堆重大专项累计形成知识产权及成果7611项。申请中国专利2268项,获得授权专利1351项;认定技术秘密1060项;获得软件著作权412项;发表论文2707篇;形成各类标准476份;形成数据库53个;发布著作18项;形成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新软件共计596项。
站在世界核电技术发展高端,“国和一号”填补了我国核电产业的多项技术和工艺空白,推动了核电行业和技术整体升级换代,是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
研发攻坚守初心
“135万千瓦,对非能动安全、主要设备来说是个‘大门槛’。这不是简单的等比例放大,要真正懂设计、懂技术,具备自主研制、自主试验的能力,不掌握核心技术,这个‘大门槛’就过不去。”郑明光说道。
为了确保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郑明光为代表的三代核电自主化技术攻关团队,对“国和一号”顶层设计方案进行了全局性再创新,全面提升型号总体性能和效率。
2020年9月,反应堆冷却剂管道研制成功;2020年11月,反应堆压力容器研制成功;2021年3月,蒸汽发生器研制成功;2020年7月、2021年7月,湿绕组主泵和屏蔽电机主泵相继研发成功……2021年8月30日,上海核工院主导制订的我国首个核电IEC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图:湿绕组主泵
从核电“大动脉”主管道到“心脏”主泵,从“大脑”核设计与安全分析软件到“中枢系统”核电仪控,再到一次仪表、电缆等遍布核岛各处的“血管”“神经”……三代核电自主化技术攻关团队步履不停,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下功夫,填补了一项又一项空白。
产业联盟共发展
“作为三代核电中的新设备,钢制安全壳是个直径40多米、高70多米、用5厘米厚左右钢板制成的‘大胶囊’,巨大的尺寸、重量对于自主研发设计、材料生产、制造安装都是很大的考验。”郑明光说道。
经过大量试验研究和积极探索,三代核电自主化技术攻关团队研发了钢制安全壳用高强度高韧性超厚钢板,形成了封头极限承载力分析理论,完成了超大型容器的高精度成型等突破,从无到有建立全产业链成套技术体系能力,是我国核电领域关键设备、材料自主化的一个里程碑,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目前,国内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先进核电设备整机配套能力与供应体系,以及标准化、批量化、产业化的生产能力,我国已具备年产8至12台/套先进核电机组的装备能力。
征程正未有穷期
不待扬鞭自奋蹄
“国和一号”将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
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勇攀科技高峰
为实现中国“3060”目标
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素 材: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编 辑:闻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