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东盟大学智库联盟成立,为区域合作提供智力支持

2016-10-31 黎敏 中国东盟博览杂志


〖导读〗10月31日下午,中国—东盟大学智库联盟成立仪式在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举行,来自多国的领导、专家学者共同见证了中国—东盟大学智库联盟的成立以及该联盟秘书处的揭牌。



揭牌仪式现场


本刊南宁10月31日讯(记者 黎敏)金秋十月,中国—东盟智库合作又收获了一个创新成果。10月31日下午,中国—东盟大学智库联盟成立仪式在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举行,来自多国的领导、专家学者共同见证了中国—东盟大学智库联盟的成立以及该联盟秘书处的揭牌。


据悉,中国—东盟大学智库联盟将依托中国—东盟大学的学科资源和人才优势,加强学者、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智库力量,开展政策沟通,打造智库交流平台,为中国—东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成员单位由东盟大学联盟(AUN)成员、成员的智库和中国教育部指派高校组成。根据长期规划,未来该联盟计划每年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于广西南宁举办学术论坛等活动,促进中国—东盟智库交流。


高等学校智库机构具有学科资源雄厚和人才密集等优势。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在共同应对全球化挑战、破解世界和区域发展难题的进程中,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智库作用,为政府、企业和团体提供重要信息、理论支撑和咨询建议,显示出越来越突出的重要性。


“不论政治、外交形势风云变幻,倡导不同国家青年的交往是教育的责任。” 中国—东盟大学智库联盟成员代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在会上说,“目前东亚各国人民可能存在的一些误解,多是因为交流的机会不多,文化沟通的基础还相对薄弱。我认为中国—东盟大学智库联盟的建立是立足长远的,我们今天所做的工作,从眼下看是青年的交流,而从未来来讲就是构建中国—东盟青年的互信,而构建了中国—东盟青年一代的互信,就是构建了区域未来的和平与发展。”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张蕴岭表示,求同存异是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基础。当下,建设“一带一路”等倡议,需要大家有新的思维、新的战略、新的想法,并为决策者提供建议。“中国—东盟大学智库联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我们能够教育年轻一代,更多的关注共同利益,让大家朝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这并不容易,但希望智库在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未来智库不仅能为中国—东盟区域服务,也能为整个亚洲,甚至是世界服务。”


“中国—东盟大学智库联盟是时代的产物,随着中国—东盟合作的日益深化,我们有许多新情况要应对,有许多新问题要研究,这需要智库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据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介绍,在2016年9月召开的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发布了《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联合声明》,其中就提到了发挥智库在中国—东盟产能合作中的作用,这反映了国家对智库的重视。“在中国—东盟大学智库联盟中的各个智库,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大家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就有可能研究形成更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许宁宁说。


可以预见,中国—东盟大学智库联盟的建立,将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为不同机构的研究者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和机会,促进在政府、学界、民众、企业等多个层面的沟通。


出席本次活动的主要领导、嘉宾还有:广西壮族自治区统战部部长李康、广西大学党委书记刘正东、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院长梁颖、中国—东盟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范祚军、泰国东盟大学联盟AUN执行主任南塔娜等。


本刊记者 / 黎敏

文 / 《中国—东盟博览》杂志


相关推荐:

中马海上结亲缘 丝路续新篇

东盟电影盼接轨中国市场 影人将到横店交流

走出去,崇左寻“金”东盟


点开蓝色字体《中国-东盟博览》杂志微信小店,订阅我们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