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桂林 | 剧里戏外唱桂乡 曲中调上韵飞扬

2016-11-02 文霞 中国东盟博览杂志



■彩调《王三打鸟》


桂林的艺术文化丰富多彩, 意蕴丰厚, 既有夺人眼球的桂剧,也有百年传承的文场, 更有嬉笑怒骂皆成戏的彩调。 山水皆有灵,曲调满是情,在绿水青山间感受不一样的 “桂” 文化。


这些桂林的文化艺术奇葩,凝聚了历代艺人和知识分子的智慧和创造才能,以独有的艺术形式记录了近现代桂林社会的历史变迁,包容和展示了桂林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和审美品格,是桂林社会历史变迁、文化发展珍贵的历史见证。


雅致婉转,桂乡桂剧


桂柳乡音调,往事剧中笑。在桂林,有一个独特的剧种,以桂柳“官话”演唱,具有南方戏曲特色和桂林山水文化,唱儿女情长;唱家里长短;唱世事变迁……弹腔婉转,声调优美,抑扬有致。桂剧的舞台表演质朴细腻,或水袖翻飞,或枪棒飞舞,令人目眩神迷。这便是桂剧,发源于桂林,形成于明末清初,已有近 300 年的历史,流传于广西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波及广西全境及湖南、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受到流传地区人们的喜爱。



■桂剧的舞台演出


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昆山、弋阳和乱弹等腔已流行于桂林一带。 而在康熙、乾隆之后,随着“花部”的繁衍、皮黄曲系的风行,安徽徽调等也流入桂林,逐步与桂林的语言及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以弹腔为主,兼唱高腔、昆腔、吹腔及杂腔小调等 5 种声腔的艺术剧种,桂剧也由此进入兴盛发展时期。


桂剧伴奏和皮黄系统的剧种无二,分文、武两场。文场以胡琴(京胡、二胡)和弹拨器(月琴、三弦)为主,称为“三大件”,间用笛子、唢呐。武场有战鼓、桂锣、小锣、钹等,其中以桂锣最有特色。而与其他不同的是,桂剧表演侧重做工,注重以细腻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即使是武戏,也多是文“做”。所以,文场尤为出众。



二弦


扎根于民间的桂剧融合广西特有的风土民情和人文特点,逐步形成了细腻婉约、灵秀生动、刚柔并济、富有乡土气息的风格特色和贴近生活的质朴简约之美。而桂剧剧目相当丰富,有“大小本杂八百出”之说。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曾为桂剧创作、改编和加工整理一大批新剧目如《梁红玉》、《打金枝》、《断桥》等。2006 年 6 月,桂剧凭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艺术特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以传情,曲以会友



“文场”是与清唱桂剧的“武场”相对而命名的,产生于清代中叶,迄今已有 200 年以上的历史。桂林文场继金元散曲之余绪,与明清俗曲一脉相承,在桂林山水意蕴的熏陶下,有着秀丽、雅致、多姿多彩的特点,词曲高雅,以宫廷音乐为滥觞,风格更是质朴深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文场的“坐唱”


长期以来 , 文场在民间流传,其中大多是在流浪艺人中口耳相传,这些艺人(其中不少盲人)囿于自身的条件,束缚了形体表演,只能“坐地传情”,以声腔打动听众;又因文场长期在桂林山水中流传,这就使得她的曲调十分清新婉转,流畅动听而细腻抒情。



■民调“坐唱”艺人


行走在桂林市榕湖地区的街头,还可以看到不少当地人自发组织的以演唱文场、彩调为主的地方民间音乐团体。在榕湖湖畔,就有一群文场艺术爱好者,他们组成了“雅乐文场队”,唱腔风格延续了传统的大调、小调,在唱、念上运用地道的湖广腔。所唱曲目多取自明清的传奇小说,如《玉簪记》、《白蛇传》、《西厢记》等,当然也有近些年创作的一些歌颂桂林山水风光的抒情小段,如《画中游》、《七星夜游》等。


嬉笑怒骂,彩调飞扬


在浩瀚的戏剧之林,桂林彩调独有芬芳。彩调剧俗称调子、彩灯、哪嗬嗨等,属灯戏系统,源于广西桂林地区农村歌舞,是说唱衍化而成的“对子调”,也是桂北地区流传的汉族歌剧。



■彩调《刘三姐》


中国的戏曲剧目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尽的三列国”之说,不同于其他的戏剧,彩调的剧目更贴近生活,演出的内容更多时候是家长里短,针砭时弊。由于彩调扎根于农村,所以表演更浅显直白且歌舞并重,大多数是闹剧和喜剧,整个剧目活泼轻松,幽默搞笑,善于表现农民的生活。《王三打鸟》、《娘送女》、《地保贪财》、《王婆婆骂鸡》等传统彩调剧目深受群众欢迎。




桂林的彩调戏班出现于晚清,其中最早的是同治年间廖四姑等组成的仙家班。民国年间,军阀混战,赌场众多。这些赌场往往以唱戏、唱调子招徕赌客,彩调因此进入城市。为了保证能再赌场连日持续演出,部分艺人学习、移植了一批桂剧剧目。由此彩调与桂剧在剧目、表演、唱腔等方面相互渗透,并出现了既演桂剧又演彩调的“鸳鸯班”(又称阴阳班)。


彩调与广西其他剧种一样 ,在炮火和世事变迁中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发展道路。虽然,人们认为它如今与其他许多地方戏一样,在各种媒体先进发达、娱乐形式五光十色的都市里失去广阔的市场,从而激起了让大家关注、保护它的愿望。但是,当真正目睹乡镇农村的彩调演出——台上,锣鼓喧天、眼花缭乱;台下,人头攒动、喜笑颜开的时候,又会引发我们的思考与信心:广西彩调就是一种乡土艺术,平民化就是它的特征,只要顺应它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去对它进行呵护、发掘,彩调这朵“山茶花”, 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光彩。


本刊记者 / 文霞

文 / 《中国—东盟博览》杂志


相关推荐:

中国桂林 | 渠水弯弯 岁月悠悠道情长

十月去桂林都有哪些美景,你知道吗?

漓江渔火, 灯影里的桂林梦


点开蓝色字体《中国-东盟博览》杂志微信小店,订阅我们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