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关注】鏖战!在东南亚的“滴滴出行”们(下)

2017-04-16 黎敏 东博社


印尼选手Go-Jek


尽管Grab与Uber在东南亚多国做得风生水起,但在印尼这个东南亚第一大经济体的市场拓展上,它们都面临着势均力敌的对手——Go-Jek。“在Uber、Grab和Easy Taxi忙着三角战的时候,印尼冒出了专门做摩的的打车应用Go-Jek。”李江玕说,“当大家忙着抢市场份额时,还没有想太多横向拓展的问题,这就给了Go-Jek机会。”


创立于2011年的Go-Jek,名字起源于ojek,这是印尼当地对摩托车(也包括三蹦子)的称呼。如果你到印尼雅加达的城市道路上走一走,就能理解其创始人Nadiem Makarim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创业想法了。


go-jek的下载页面


在印尼,城市道路拥堵严重,摩托车大军和机动车混行,几公里的路程,开车动辄就要1个小时;公共交通也并不发达;出租车领域,一家叫做蓝鸟(Blue Bird)的本地上市公司掌握了大约2万辆出租车;而ojek市场则没有正规公司运营,大多数时候ojek司机自己在街头巷尾趴活。针对这样的情况,Makarim起初希望提供正规的ojek服务,来解决中短途交通的问题,其摩的产品Go-Ride现已成为印尼最大的移动出行平台之一。


不过在几乎覆盖印尼摩的市场后,Go-Jek开始将业务拓展至送餐、代购、快递、送按摩等共计8种服务。2016年Go-Jek又推出了移动支付解决方案Go-Pay,并投资了印尼医疗健康行业。


如果只是在摩的和外送市场安营扎寨,Go-Jek与Grab、Uber似乎还能相安无事,但是到了2016年4月,崭露头角的Go-Jek又上线了汽车打车应用Go-Car,由此拉开了其与Grab、Uber正面对决的大幕。


Go-Jek在印尼


印尼市场上演《三国演义》


实际上,在Uber加码东南亚市场、Grab获得F轮融资前后,Go-Jek也获得了一笔KKR和华平领投的5.5亿美元融资,极大地提升了其对战的底气。尽管目前Go-Jek没有宣布其海外拓展的计划,但随着其实力的提升,未来并不排除Go-Jek开拓东南亚其他市场的可能。而且印尼巨大的市场体量,也是志在东南亚市场的打车应用所无法忽视的。由此看来,Grab、Uber与Go-Jek的正面交锋也是在所难免。


2016年12月,Uber和印尼运输公司Express Group宣布达成合作,整合车辆资源,并开展金融计划。在印尼设立外国投资公司后,Uber已在印尼雅加达、泗水、万隆、日惹和巴厘岛开展业务,业务中涵盖了极为符合印尼市场需求的Uber Moto。


时间进入2017年,看好印尼市场的Grab也加大了对印尼市场的投资。2017年2月3日,Grab宣布将在4年内向印尼投资7亿美元,这笔资金主要用于3个方面:一是设立基金,投资印尼本土互联网创业公司;二是创造科技职位,提升印尼人力资本;三是扩展流动支付和融资机会。从中我们不难看出Grab对人才的重视,以及拓展支付和融资机会的需求。就在该规划宣布后不久,Grab又迈开了收购在线支付初创企业Kudo的步伐,并在2017年3月底启动了一笔15亿美元的新融资。


当Uber、Grab纷纷大动作布局印尼时,本地的Go-Jek也没闲着。它先是在2017年1月与那家叫蓝鸟的出租车公司合作,在支付、技术、营销渠道三方面联手。要知道,此前蓝鸟等数家出租车公司曾强烈抵制Go-Car业务。而今无论是出于何种考虑,两家公司的合作无疑会充实Go-Jek的司机资源。


(必用)Go-Jek提供的多元化服务


2017年2月,Go-Jek又宣布将举办一项名为黑客马拉松(Go-Hackathon)的比赛。该比赛面向印尼公民,不限年龄或背景,获胜者可获得数千美元现金或智能设备作为奖励,还有机会加入Go-Jek。在储备人才的同时,Go-Jek也正在推动新一轮5~10亿美元的融资,融资后其估值将达到20亿美元,中国腾讯是其目标融资方之一。


如果说,早期Go-Jek与Grab、Uber还分别是以摩的、出租车、私家车为特色服务的差异化发展,那么随着Uber推出摩的服务,Go-Jek引入出租车,这三家打车应用在交通工具类型上的差异已基本持平。正面交锋只会愈发白热化,市场整合也不无可能。有业内人士指出,不管整合的可能有多大,接下来的发展还是很关键的,因为这个阶段下来的市场份额很可能决定了谈判桌上,或者竞争中的筹码。


那么在这一关键的发展阶段,身处东南亚市场的其他企业又将迎来哪些机遇与挑战呢?



市场日新月异,行动才有机会


根据2016年5月,谷歌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联合发布的《东南亚网络经济报告》显示,东南亚出行领域未来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5%,市场规模到2025年将达到1030亿美元。大幅的增速,留给市场巨大的想象空间,除了资本雄厚的大企业,只要行动,中小初创企业也有可能得到机会的眷顾。


因为,目前东南亚市场上,电子支付的基础还十分薄弱,信息技术人才相对匮乏,各大打车应用要捋顺从线上到线下各环节的运转,要补的短板还有很多。收购在专业领域颇有潜力的初创企业成为他们的一种选择。


比如Go-Jek,借力小型技术公司已成为其发展的一大利器。通过最近两三年对4家创企的收购,Go-Jek新建立起了一支100人左右的技术团队,关注数据挖掘、产品研发和用户体验。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Go-Jek还会继续寻找在大数据、移动和安全等领域的收购机会。而专攻在线支付的初创企业Kudo也得到了Grab的垂青,打开了公司发展的新格局。对于东南亚的中小微企业而言,动辄上亿美元的“资本战”或难企及,但先成为一匹千里马,再找到自己的伯乐,似乎是另一种可行的发展路径。同样的道理其实也适用于诸多谋求成长的技术人才。


而随着Uber、Grab、Go-Jek三大打车巨头竞争的愈发激烈,服务类型的差异化成为三者发展的新突破口。2017年2月,Grab宣布在新加坡市场新增客车服务Grab Coach,面向团体旅客和企业客户。Uber此前则启动了无人驾驶研究。尽管最近Uber因为公司陷入人事丑闻、专利危机及驾驶意外,无人驾驶试验暂停,但无人驾驶终究是未来出行领域的大势所趋。


另一方面,在打车应用公司拓展业务的同时,其他行业也感受到了一定的竞争压力。例如,三家的外卖业务,无疑会对Foodpanda、Happy Fresh等市场上的平台形成一定冲击。


受到冲击的不止外卖行业。在世界各地,打车应用或多或少都冲击了传统的出租车行业。无论最终这些出租车公司是开发了自己的打车应用,还是与现有平台达成合作,显然拒绝接受科技发展的潮流,必然会在时代前行的进程中掉队,行动起来,对于出行领域的传统从业者而言,是日暮途穷,更是涅槃重生。因为消费者青睐的,永远是更方便、实惠的出行方式。


本刊记者 / 黎敏

文 / 《中国—东盟博览》杂志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中国东盟博览杂志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 : china-asean-media

新浪微博:@中国—东盟博览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