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狮》|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善待
作者:高子怡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6级本科生
排版:高子怡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6级本科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3588a25q8&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是一个新旧思想的碰撞,一定会带给你震撼的故事。
请坚持看到最后。
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萨罗在5岁的时候丢了。
他丢的很奇怪。他不知为何上了一辆火车,他自己都不记得跑了多远,只记得好远好远。
火车到达了终点——加尔各答。
萨罗下了火车,不知何处,自己孤身一人在街头逛了好几个星期,最后他被送进了当地的孤儿院。
其实他对自己是怎么丢的,自己是哪里的人,自己的父母是谁记的都很模糊,唯一清楚的,就是他是跟哥哥一起出来的!对,他是有哥哥的!
萨罗还是幸运的。
他被一对来自澳大利亚的夫妇所收养。这对夫妇视他为己出,给了他良好的家庭氛围,最好的教育,使罗萨成为了前途无量的有为青年。
在学校里,萨罗邂逅了名为露西的女生,后来他们相爱了。
某次派对中,来自家乡的食物勾起了萨罗对过去的回忆,他脑子里突然迸发了对这种食物的熟悉感,使他萌生出了回到家乡寻找家人的念头。
他开始着手准备回到家乡寻找亲人,露西鼓励他、支持他。他回到家乡寻找亲人的第一步就是要和他的养母沟通,他很悲伤的对她的养母说,你没有生孩子的能力,没有生过孩子,你永远不会体会到一个真正的母亲十月怀胎却又丢失了自己孩子的那种伤心欲绝!
他的养母却说出了一个震惊萨罗的事实——
我是可以生育的。我之所以去收养你是因为我觉得这世界上的人已经够多了,自己生了孩子也不能改变什么,如果能帮助那些正在受苦的孩子,给他们机会,也许还有一点意义。那些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家,而我正好有这样一个家。
他的养母最终支持了他。
萨罗最终也找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以及他的兄弟姐妹。
原来,他一直没有找到家,是因为他从年幼时就一直记错了他的名字以及家乡的地址。
故事大概就这样结束了,萨罗又回到了澳大利亚,在辛勤工作的同时,每月为亲生母亲寄去费用,以报生恩。
令我最震惊又敬佩的是他的养母。自己可以生孩子,却选择不生。把这样一个家和一份爱给予了萨罗。向我们讲述了不一样的伟大母爱——
世界上的人已经够多了,自己生了孩子也不能改变什么,如果能帮助那些正在受苦的孩子,给他们机会,也许还有一点意义。他们夫妇对要收养的孩子没有任何年龄性别背景要求,仅仅是一个需要家的“孩子”。
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样一个震人心魄的思想,才知晓自己人生维度的狭隘。
除我之外,有更多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被禁锢在“追求香火”“传宗接代”以及“重男轻女”的思想里,而又有更多千千万万的孤儿、不被重视的女孩儿甚至是因为性别而未成人形的婴儿受着伤害。
只问一句:我们有家、有爱,为什么不能为无家的孩子提供一个家?
早在20世纪60年代,欧美家庭就出现了丁克家庭,这是一种全新的婚姻观,这样的家庭不会去选择生育孩子,与中国一直以来的“传宗接代”思想形成强烈对比。
像萨罗的养母,与丁克家庭相同的是,没有选择生育,不同的是她去领养了无家的孩子,给予了萨罗一个家。
这也是母爱的体现,或者又超越了母爱。
人,对爱的共鸣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责任编辑:叶杨飞
往期优秀文章
千校联动 | 第二届全国高校早起打卡活动启动,争早起荣誉,为母校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