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西好人”事迹 | 5所高校7名师生获评“江西好人”

"江西好人"事迹

编者按

经各地各校推荐、省级评审和公示,全省高校2022年共推荐5所高校7名师生获评“江西好人”

全省高校都有哪些师生上榜,一起来看↓↓↓



青年教师八年如一日敬业奉献

双创育人和社会服务获重大突破



张祥志,1987年生,现为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江西省重点志愿扶持项目“知产童蒙”公益组织负责人,江西省优秀志愿服务个人(抗疫类)和江西省“七五”普法工作先进个人获得者。2014年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入职华东交通大学开启教师职业,8年时间里他以“全勤”“满负荷”和“守夜人”的状态投入教育事业,指导师生团队获得江西省有史以来第3项“挑战杯”全国特等奖,在立德树人、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冲在双创育人一线,点亮学生心灯

从开始的江西省二等奖到2022年的全国特等奖,从第1项省级奖励到12项省部级以上奖励,从全国一等奖的校史最佳成绩突破到全国特等奖的突破自我,从“中国高铁”“国家陶瓷试验区”到“川藏铁路”……张祥志老师带领师生团队深入工程建设和乡村田野一线,以双创教育为载体,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践行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

“当代大学师生,应该把青春和激情厚植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这是项目组会上张祥志老师经常给大家传递的理念。《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知识产权风险调查研究》《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知识产权支撑》《川藏铁路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风险调查研究》……这些项目及其背后10多份全国特等奖、全国一等奖、全国累进创新奖、全国二等奖等,都蕴含了他浓厚的家国情怀和教育初心。

干在社会服务前线,扎根赣鄱大地

“有个紧急的国字号申报任务,马上要过年了,但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到一个月,您可否接下这项任务?”这是张祥志老师在2022年春节前夕接到的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申报“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电话。没有丝毫犹豫,退掉已经买好的火车票,带着师生团队在春节期间驻扎在各个处室搜集整理材料,持续熬夜讨论撰写各项资料。这是他在完成教学科研任务之外,长期围绕“创新江西”建设开展社会服务的工作场景。

牵头执笔起草《江西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南昌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2021-2035年)》等重大战略规划10余个。参与完成“全省首届文化产业博览会内容审核”“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创建(景德镇)”“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验收(抚州)”等具体工作10余项。走进江西省公安厅、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西省中小企业局、江铜集团等单位开展普法宣讲,以每年近50场的宣讲助力社会法律意识的提升和全省营商环境的优化。

战在抗疫抗洪火线,勇担急难险重

2019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张祥志老师组建了一支由6名党员教师组成的线上服务团,为超过200家企业纾困解难;2022年抗击南昌“倒春寒”疫情期间,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教工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完成20余轮核酸检测、保卫执勤等志愿服务,还通过线上讲授《知识产权发展态势与企业应对》课程,为400余家企业提供咨询,讲授的《文化创新的版权之维》约10.36万人观看,得到来自南昌市、赣州市、九江市、赣江新区、抚州市的来信表扬。

“从科研一线走向防汛前线”,这是2020年展示抗洪“青年突击队”风采系列报道中对张祥志老师的评价。在学校发出组建青年突击队的号召后,他第一时间参与报名,在鄱阳县三庙前乡坚守8天8夜,圆满完成组织交代的各项任务。抗洪之余,张祥志老师作为校防汛救灾青年突击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还在埠丰村防汛点成立了“突击队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站”,为当地60余名高考生提供志愿填报服务,获得老乡们的一致点赞。(来源:华东交通大学)

\ | /



“戈壁红柳”周义朋:

扎根戈壁滩 科研献国防




周义朋,男,48岁,系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为核能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周义朋扎根边疆铀矿山十余载,两次遭遇生命危险但依然坚守,在戈壁深处突破一道道技术难关,取得多项突出科技成果。2018年荣获江西省第二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称号;2019年获得全国第五批“岗位学雷锋标兵”和江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新时代赣鄱先锋”荣誉称号;2020年荣获江西省首届“创新争先奖”;2021年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为“核”而来 助力国防建设

铀矿是事关国防建设和核能开发的战略资源。周义朋在环境极端艰苦的戈壁荒漠坚守了15年,这15年间,他与家人团聚不过七八十日。即便妻子查出肿瘤,正值项目施工最紧张时期的周义朋也没能及时赶回。当有待遇优厚的企业抛出“橄榄枝”,本可以离开的周义朋毅然选择留下,坚持勘查与开发具有国家重大战略价值的铀矿资源,矢志从事具有重大国防意义和环保价值的核能开发项目。

勤恳耕耘 打造育人大课堂

寒来暑往,周义朋在西北不毛之地面临的是寸草不生、沙暴肆虐、冬季泼水成冰、夏季流金铄石的恶劣环境。雇请的当地村民说“20天上班期满,在戈壁滩多待一天就会疯掉”。在这种环境下周义朋咬牙坚持,为保证试验正常运行,他经常一天工作时长达15个小时以上,只为潜心做好砂岩铀矿地浸这一件事。在学校,他和同学们分享野外科研经验感受;在野外,他和学生朝夕相处传授科研实践知识;在矿山,他常为青年技术人员手把手指导,因此赢得全体师生的广泛赞誉、业界同行的高度认可和当地居民的交相赞美。

潜心研究 永攀科学高峰

多年来,周义朋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防科工局核能开发项目子项2项,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校企合作科研项目6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防科工局核能开发项目3项,国防基础科研项目1项,“973计划”项目1项。我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实现工业化应用的微生物地浸采铀工艺系统,由他主持设计并在新疆中核天山铀业有限公司七三七厂建成,该工艺的生产应用为企业创造产值逾千万元……“野外生活当然是苦的,但这些苦与一个个突破带来的成就感和大家对我的认可相比,就不那么重要了,我能深刻感受到将这份事业坚持下去的责任。这辈子,我只要做好铀矿地浸这一件事就够了!”(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 | /



“大地医生”邓居智:

尽责担当攻难关 不忘初心乐奉献




邓居智,男,50岁,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物理与测控技术学院院长,兼任江西省防震减灾与工程地质灾害探测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江西省应急管理学会副会长,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青年拔尖人才, “全国工人先锋号”团队负责人,2022年度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新时代赣鄱先锋”学习宣传对象。他潜心我国防灾减灾和深地资源探测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担当”二字挺在最前面,把发扬雷锋精神作为人生追求,被称为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地医生”。

争做“大先生”,锐意教学改革,潜心为国育才

作为二级教授、江西省首批金牌研究生导师和江西省高水平教学团队负责人,邓居智扎根教学一线20余载,以一流课程建设为着力点,先后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作为专业负责人,他主持完成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试点改革项目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项目,1个专业顺利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2个专业成功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评为江西省五星专业。他严谨治学、以身示范,培养的学生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称号,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20余项,4名研究生获得江西省优秀硕士论文。

坚守“主战场”,培育生力军,贡献地球物理尖兵力量

作为一名地学工作者,邓居智始终致力于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才能用于国家地球物理事业发展,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由他负责的“江西省邓居智名师工作室”现有青年教师16人,近年先后承担国家级研发项目20余项,承担社会服务项目40余项。为了确保野外数据采集质量,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总是冲锋在前,带领团队师生风餐露宿成为家常便饭。为完成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选址项目,他们在甘肃北山无人区搭帐篷工作了两个月、在内蒙古苏红图无人区露天睡在沙漠里。为完成JS地质调查项目,他们住在中蒙边境废弃的矿区大棚里。他的科研成果分别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获得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等奖励。

坚持“人民至上”,突破技术封锁,书写责任担当

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在国家和人民需要之时,作为我省防灾减灾领域的专家,邓居智带领团队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研发了三维电阻率“CT”仪,授权国家专利16项,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助力江西省海昏侯墓考古勘查,贵溪市雷溪乡突发地面塌陷应急探测,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0多亿元,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还研发了铀多金属成矿系统结构探测技术,实现了深部找矿突破,新探明铀矿近万吨,潜在经济效益近40亿,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0年7月,江西连降暴雨,赣江、鄱阳湖流域遭受严重洪涝灾害。他第一时间主动请缨,紧急奔赴抗洪一线,利用自主研制的“科技神器”先后在赣江新区、永修县九合乡、彭泽县芙蓉河、庐山市区、鄱阳镇邓家村和彭家村等危堤,开展“堤坝CT体检”工作100余公里,排查并指导修复蚁穴、孔洞和管涌泡泉通道等隐患200余处,他用实际行动书写责任担当,为人民群众安全度汛作出了突出贡献,被央视新闻、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江西日报、江西卫视等近百家主流媒体聚焦报道。

作为一名教育科技工作者,邓居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始终保持奋斗者的姿态,投身国家防灾减灾和深地资源探测人才培养和事业发展。他用行动诠释责任,用奉献彰显担当,用更加突出的贡献做好身边好榜样,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 | /



不忘初心 永葆本色——驻村扶贫赢民心




许立新,男,汉族,1967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江西理工大学派驻兴国县崇贤乡贺堂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他驻村工作12年,先后获得脱贫攻坚工作记大功奖章、省派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先进个人、江西“最美扶贫干部”、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年度考核等次多次评为“优秀”。

严于律己,坚持原则,永葆党员形象

许立新同志政治立场坚定,自2011年驻村以来,始终把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学校的社会形象、办学声誉连在一起。他清楚地认识到,在基层、在农村,大家看他时评价的就是江西理工大学,他代表的就是省委和市委的扶贫工作,代表着学校党委派出的扶贫工作队形象。他坚定认为,在驻村工作中如果做得好就是一道正能量的风景线,是新时代苏区干部好作风的代表,否则就会遭到群众的指责,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他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和群众纪律,并主动接受干部群众对他工作作风、工作能力等方面的监督。

扎根基层,求真务实,始终把村民放在心中

许立新同志工作作风扎实,驻村期间,始终把村民当作自己的亲人来对待,用心用情地帮助贫困群众。对先后收到的三十多起村民的各种申请和诉求,他认真对待并全部一一回复落实;遇到超出能力或工作范围的情况,他也及时向村民做好解释工作,并取得村民的理解。驻村期间,他有效疏导、稳控了多起准备上访事件,让上访人员和乡、村干部体会到江西理工大学工作队是一支实实在在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工作队。

为民服务,专注扶贫,持续奋战在第一线

许立新同志恪守工作准则,不仅给当地的村民介绍了许多产业帮扶政策,也经常去联系和帮助一些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从“输血式”向“造血式”的转变,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2017年,他带领工作队引进优秀人才到村建立“扶贫车间”,为贫困户在家门口创造了就业岗位近40个,有效带动了贫困户就业脱贫,每位员工每月增收1600元以上,此项目也被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赣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分别授牌为全省、全市“就业扶贫示范点”。此外,他还通过各种方式为贺堂村脱贫户和“三类”人员引进养鸡产业,帮助每户养殖户增收7000元不等;建强校园乡村振兴超市,为脱贫户销售180余万元农产品,并在电商线下、线上平台建设等方面做出了较好的成效,为乡村振兴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许立新及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驻村工作队考核等次连续多年为“好”,江西理工大学驻点村也于2020年高标准脱贫。近期,他又积极推进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申报注册等相关工作,从而让贺堂村及县乡的农产品能够发布到国家“832”消费平台上,让本地的农产品走向全国,为种养户解决扩宽销售平台,不仅提高了农户的种养积极性,同时还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来源:江西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 | /



江西理工大学学子闵辉勇救落水女童




闵辉,男,2001年1月5日出生,江西贵溪人,团员,江西理工大学材料冶金化学学部学生。他入选由赣州市委宣传部和赣州市文明办共同评选的2022年第一期“赣州好人”,并获评“平安章贡卫士”荣誉称号。

沉着冷静,危急时刻英勇救人

2022年2月26日下午3:00左右,在赣州市章贡区章江南河浮桥上,一名年龄约5岁的女孩不慎跌落河水里,因水流较急,小女孩被河水冲走。听到呼救,在周边散步的江西理工大学生闵辉不顾自身安危,来不及脱下衣服、摘下口罩和眼镜,就直接跳入冰冷的河水,朝女孩游去。天气寒冷、江水刺骨,落水女童已被江水冲出至较远距离。为尽快救出落水女童,闵辉沉着冷静,迅速调整位置游到女孩身边,单手托起女孩并给她套上了热心群众抛来的救生圈,最后在众人的协助下,成功将女孩救起。

热心细心,身体力行传递能量

由于江水冰冷,闵辉担心小女孩在落水过程中受伤,回到学校后还在不断询问她的身体状况,直到确认无碍后才放心。浑身湿透的闵辉回到学校,令室友大感惊讶。在得知他英勇救人的事迹后,室友们都为他感到钦佩和骄傲,学校师生纷纷为他点赞。闵辉为人热情大方,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一直用热心肠和正能量感染着身边的师生。闵辉等好心人勇救落水女童的事迹被群众拍摄并发布在网上,受到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中国矿业报》江西电视台、安徽卫视等媒体平台报道,营造出学习好人、争当好人的良好氛围。(来源:江西理工大学)

\ | /



“最美”军嫂教师潜心育人18载

勇挑重担为高原戍边军人撑起一个家




范晓红,女,汉族,1981年1月生,中共党员,副教授,江西省赣州市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英语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她是江西省“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从教18载,始终坚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严谨治学,潜心育人,关爱学生,无私奉献,自觉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和使命;她还是一名“最美军嫂”,丈夫是西藏高海拔地区某边防部队现役军人,结婚16年来,她凭着对军人和国家的赤诚热爱之心,以柔弱的身躯挑起全部家庭重担,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感人的爱国拥军之歌。

顾全大局,情系国防,她是丈夫事业的支持者

范晓红和部队有着不解之缘。她大学本科阶段就读于空军工程大学,丈夫则是一名已经在西藏高海拔地区边防部队服役20多年的军人。军校生活的磨砺和良好家风的熏陶,使范晓红对家国情怀有了深刻的理解:“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16年来她始终如一地理解、包容、鼓励和支持丈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深明大义爱无边,一家不圆万家圆”。

2015年,范晓红的丈夫被选调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并担任方队总教练。在丈夫近一年的集中封闭训练期间,她把既要教书育人又要照顾两个孩子的种种艰辛埋在心底,忙里忙外,毫无怨言。丈夫还执行过多次重大反恐维稳及巡边护边任务,范晓红深知自己要做的就是“不打听、不抱怨,不拖后腿”。她总是尽全力照顾好家中老小,使丈夫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各项部队任务中,忠诚戍守在祖国的雪域高原。

范晓红的丈夫被阅兵联合指挥部授予“阅兵优秀教练员”并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被西藏军区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军区优秀基层主官”“维稳先进个人”,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

勇挑重担,无怨无悔,她是家中老幼的主心骨

有人说做女人难,范晓红不以为然,但做高原戍边军人的妻子难,她深有感触却从未后悔。由于双方的父母都已过年过古稀,患有高血压、慢阻肺、心脏病等,平日里照顾公婆、养儿育女的重担全压在她一人身上。

2016年7月,范晓红剖宫产二胎才一周多,当时休假在家还不到一个月的丈夫突然接到紧急召回的命令。纵使心里有万般不舍,她却深知“军令如山”,于是故作轻松地笑着对丈夫说,“回去吧,祖国更需要你,我可以照顾好孩子和自己。”

2011年,范晓红被丈夫所在部队评为“拥军好军嫂”;2020年,她的家庭被评为“赣州市最美家庭”;2022年,范晓红被评为“赣州市最美军嫂”。

爱岗敬业,潜心育人,她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从教18载,范晓红坚守教育初心,勇担育人使命。近年来,她先后承担了《综合英语》《英美文学》等15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参与完成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18篇。在出色地完成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还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她所带的班级被评为学校“优秀班集体”。

近年来,范晓红曾指导学院教师参加“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获“优秀指导教师奖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特等奖、江西省“赣江杯”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她先后被评为赣南师范大学“师德先进个人”“青年五四奖章”“优秀教研室主任”“优秀班主任”“评建创优工作先进个人”等。2022年,范晓红被评为江西省第二批“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来源:赣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 | /



23年献血159次 超过人体血液的1.4倍




冯亮能,男,1968年出生,硕士,中共党员,南昌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教授,统计师、经济师。自2000年以来,他成为一名固定的献血者,23年里累计献血159次,共捐献全血5600毫升,捐献血小板245.5治疗量,超过一个成人血液的1.4倍。他曾获得全国和江西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江西省无偿献血促进奖、“江西省无偿献血明星”荣誉称号,被南昌工程学院评为首届“感动南工人物”、首届“南工好人(助人为乐好人)”。

默默无闻献真情

“我献血,我健康;我奉献,我快乐!”2000年第一次献血,让冯亮能感到奉献获得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身心的健康和精神的满足。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自此以后,他成为一名固定的献血者。

献血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尤其是去南昌市中心血站捐献血小板,不但路途较远,详细的体检、机采过程都要花费时间。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后,冯亮能在献血路上坚持了20多年。献血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特别是捐献成分血,这督促冯亮能始终保持一种健康的身体状态。

“冯老师对人特别热情,乐于助人。我在采血站工作的这么些年,能做到像他一样坚持这么多年无偿献血的人很少。”南昌市中心血站的马小玲说。

风雨无阻献血路

23年来,每当冯亮能接到采血站求助的电话,他总是把自己的私事放在一边,尽快赶到采血站去体检献血。南昌天气多变,即便遇到刮风下雨,他也从不推脱拒绝。在他眼里,比起正等着血液救命的病人来说,自己的辛苦都是小事。血站常常会出现缺血的情况,尤其是血小板。每当出现需要,冯亮能总能最快配合血站工作。有一次下大雨,血站急缺血小板,实在找不到附近的捐赠者时,冯亮能不畏狂风暴雨,从学校赶过去,解了燃眉之急。

2016年10月6日,冯亮能因一过性脑缺血而突发昏厥,可是在身体恢复后,他仍坚持献血。

除了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空闲时,冯亮能常去南昌市中山路献血点从事献血志愿服务工作,引导献血志愿者填表、完善信息、发放活动纪念品……而作为志愿者,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向市民们宣传无偿献血,常常在人流量大的街道上宣传、招募献血者。他参加无偿献血志愿服务292次,累计志愿服务达2412工时,获得全国和江西省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五星奖,被南昌市中心血站、南昌市红十字会分别评为“优秀志愿者”。

以己行动感他人

讲台上的冯亮能严谨认真,讲台下的他温柔随和。他不仅自己致力于献血公益事业,还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献血活动中。这些年,在他的影响下,朋友、家人、学生都开始参与无偿献血活动。他的妹妹总献血次数达35次,曾获得省级“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无偿献血是健康的标志、文明的象征,是奉献爱心、投身公益、服务群众、回馈社会的良好平台。冯亮能坚持献血并非为了嘉奖或是名声,他仅仅希望能够通过献血,带动更多的人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来源:南昌工程学院党委宣传部)


来源:江西各高校

(点击以下红色标题可打开链接查看热点详情)

关注:今日教育热点快递


尹弘专题调研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工作:提升质量和水平 提供强有力支撑
郭杰忠主持召开2023年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三次学习(扩大)会暨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集中学习会
2023年3月23日《教育新闻》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当好教育“答卷人”——省教育评估监测研究院开展“3·23”警示教育活动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当好教育“答卷人”——南昌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3.23”警示教育活动
世界气象日:气象科普进校园
南昌市红谷滩区关停无证校外培训机构29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