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昆:新常态下电力直接影响能源产业发展

2015-10-09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新常态下电力供需呈现新特点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电力供需呈现出三大新特点。一是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持续下降,说明中国的经济结构向能源消耗低的方向转化。从电力需求结构上看,第二产业的用电比重不断降低,2015年上半年用电量又同比下降0.5%;第三产业增长8.1%。二是用电增速明显放缓,呈现中速或中低速增长趋势。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3.8%,增速为1998年(2.8%)以来的年度最低水平。三是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持续快速增长,火电发电量自2014年7月以来连续13个月负增长,预计全年全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将跌破4500小时。以上三个特点是趋势性特点,也是工业化后期的特征。当前经济与电力发展的确低迷,但是仍然呈现向好的趋势。

预计2015年下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有望总体回升,但全年增速低于2014年,甚至可能创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增速(1980年增长为3%,1998年增长为2.8%)。预计全年新投产发电装机超过1亿千瓦,2015年底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4.7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比重提高至35%左右。预计“十三五”时期,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继续保持总体平衡、略有宽松的局面。

电力新特点直接影响能源产业发展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电力化和能源的清洁化发展,现代电力工业将能源产业的发展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电力的新特点将直接影响能源产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时指出,要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而在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中,电力工业的发展将为能源产业的协作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是促进我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用电负荷中心在东中部地区,煤炭、可再生能源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北部地区,将西部、北部地区高效煤电及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送到东中部地区负荷中心,成为我国能源电力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截至2014年底,全国累计建成“三交六直”9项特高压工程,全国形成了华北—华中、华东、东北、西北、南方、西藏6个同步电网,实现了除台湾以外的全国联网,2014年,全国跨区送出电量2997亿千瓦时,是2010年的2倍多。列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四交五直”共9条特高压输电工程陆续启动建设,将在2017年实现全面投运,必将进一步加强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促进能源资源系统优化利用,带动相关电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二是节能减排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国通过以大代小、节能技术改造等措施不断优化煤电装机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2005~2014年,全国关停小机组容量约1亿千瓦,2015年计划关停423.4万千瓦。截至2014年底,全国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总装机比例达到77.2%,60万千瓦及以上占比达到41.5%,单机容量100万千瓦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69台,居世界首位。当前,煤电企业正在按照《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计划(2014~2020年)》的要求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力争在2020年前继续淘汰落后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以上,完成高效脱硫、脱硝和除尘等环保设施改造机组容量1.5亿千瓦以上。“十三五”期间完成综合节能改造3.5亿千瓦,带来超过600亿元的产业市场机会。

三是配电网建设升级改造促进资源节约。国家能源局2015年8月印发的《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提出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推进转型升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2015~2020年,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不低于2万亿元,其中2015年投资不低于3000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不低于1.7万亿元。在配电网建设中,应用节能环保设备,促进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推进配电自动化和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实现配电网可观可控。满足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及电动汽车等多元化负荷发展需求,推动智能电网建设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以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为例,预计2015年我国充电设施市场规模达到200亿元,到2020年将突破1000亿元。

四是新能源发电快速增长,电源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年来,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7月底,并网风电达到10653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超过3000万千瓦,电源结构不断优化。《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到2亿和1亿千瓦以上,新能源发展空间仍然巨大。当前,由于新能源发电装机的建设缺乏与电力需求、其他电源、电网的有效统筹协调,“弃风”“弃光”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2015年以来电力需求增速下滑明显,新能源发电装机增长较快,“弃风”“弃光”现象显得较为突出。随着特高压工程的相继投运、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以及调峰电源建设等多方面的措施,“弃风”“弃光”现象将逐步缓解。

电力发展要与装备制造业相协调

电力工业与装备制造业唇齿相依、互相依存,电力工业的发展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市场和持续创新的载体,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电力工业安全、稳定、清洁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科技创新与装备制造水平不断提高,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百万千瓦超超临界、大型空冷等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得到广泛应用,水轮发电机组额定单机容量突破80万千瓦,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超过85%,核电装备国产化率不断提高。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加强二者的协调和互相支持。我国已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重大战略部署,电力装备制造业将是我国着力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着力解决当前的问题,如新能源发电与电网和传统能源发电的统筹协调,有效缓解及解决“弃风”“弃光”问题。二是要与装备业加强沟通,促进智能电网建设不断发展,促进以电代油、以电代煤加快步伐和提高质量,在增加电力有效供应的同时,为装备业的更新换代提供支持。三是加强行业间的有效联系和沟通,共同为构建良好的法规、政策环境发挥力量。

中电联作为电力行业的协会组织,今后,愿与各能源行业兄弟协会一起,为促进能源行业间、能源与装备行业间的合作,促进能源电力行业的科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者系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书记)

来源: 中电联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专注于智能电网发展的研究,面向智能电网产业链相关企业及事业单位及用户,提供业界相关设备、技术、产品、项目、展会、访谈等全方位信息的专业门户平台。

  投稿或合作请拨打电话:010-57479881;

  或邮箱:zhangzhiwei@bjxmail.com;

  QQ:791151941。

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即可快速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