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代诗词大赛评审】卢象贤:题同意异见诗才

大赛评委:卢象贤 现代诗词 2023-04-08

点击上方‘现代诗词’可以订阅哦!

评委简介

卢象贤,男,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理事,九江市诗词联学会副会长。首届国诗大赛探花,第二、三届国诗大赛评委。主要诗词著作有《黄龙山人七律》、《黄龙山人韵语》和《黄龙山人自由诗》等。

题同意异见诗才


——首届现代诗词大赛阅卷有感

 

忝为首届现代诗词大赛评委,有很多感触。做诗,高手多不在乎题材,而是在同一题材上写出新意。这是诗外功夫,靠观察,靠思考。文章合于时而作,诗歌合于事而著。农民工、留守儿童妇女、空巢老人等是当今农村的一个普遍现象,现代诗词不可能不涉及。本次大赛规定写七绝,怎么靠四句二十八字来表达这一丰富的内容,是对诗人的考验。现来看几首,共享一下题同意异的乐趣。因系糊名阅卷,所以不知作者名字,只欣赏诗好了。

 

村娃

赤脚光臀几稚童,追蛙扑蝶菜畦中。

时而发愣天边望,说道爹娘在打工。

 此诗看似平淡,诗的手法却是老到的,起承转合规规矩矩。起拈出村童;承说他们的儿童天性,貌似快乐;转在“发愣”二字,示童心并不快乐;合在爹娘打工长年不回家,儿童很想他们。读来有一股辛酸味。

 

留守少妇

侍老携儿暮与朝,农家琐事一肩挑。

夜深灯下扶狼尾,画对莲花并蒂娇。

 侍老携儿,家里家外。然而少妇有对爱情之渴望,夜深寂寞而画并蒂莲,心迹可见。诗写俗事而不失雅正,用传统闺怨诗手法写当代现象而并无哀怨,反映了中国妇女传统美德,值得推崇。

 

代留守妇女作

月落柴门寂寞回,天河星语盼君来。

风尘换却红颜老,怕有余闲揽镜台。

 此诗有小疵,月字作日字才合理,余当作馀。日落时分孑然一身回到家中,星星升起,天河中牛女两宿都能一岁一逢,引起盼归之念。情愿天天劳碌,怕有馀闲,照镜而惊见青春已逝,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仍不失为好诗。

 

留守老农

残阳如血鬓如霜,闷坐垄前烟袋黄。

忍向天边浇苦水,深知远近各苍凉。

 首句残阳如血,不是英雄欲取天下之心,只是言老农已劳累一天。而接着说鬓如霜,则进一步揭示他已经这样劳碌一辈子了。日落而息,就垄而坐抽袋烟,农村常见景象也。“坐”字前着一“闷”字,则其此时心情已见。为何闷?苦啊!水烟筒多有一肚子苦水,老农亦有一肚子苦水。能诉说的,也只有远在天边的儿女了。可是能跟他们诉吗?他们在外也不容易。远近各苍凉,只有父母才能有这种体谅。短诗能写到如此厚重,不易!

 

寄慈母

寒门飘洒菜根香,扁担偏同日月长。

但愿儿孙皆壮大,霜铺两鬓又何妨。

 寒门菜根,也许为人所不屑,然而对于在外打工之人,却是香的,经常想念的。可是回去不了,肩头扁担放不下,而且这扁担貌似与日月一般长,无休无止。作者笔下的主人公,有可能是重庆一带的“棒棒军”,也有可能是全国火车站随处可见的挑夫,总之必须靠扁担养家糊口。然而挑夫不失志,寄希望于把儿孙抚养好,自己并不在乎霜铺两鬓。传统诗词提倡的“哀而不伤”,在此诗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孟春到天津村

鸟啼花放草离离,尽日春风绕屋吹。

节后山村人气少,扶孙老妪出疏篱。

 读到“扶孙老妪出疏篱”,是否会联想到杜甫《石壕吏》中的“老妇出门看”?而杜甫时代是因战乱农村空巢,而今则是因打工农村空巢。虽是春暖花开好时节,人气却少。扶孙老妪,自然耕种不得,所以可推及春耕无人、田地荒芜,言外之意多多。诗贵含蓄,此诗得之。

 

两地书代人怀远

遥问家中都好么,夜阑两处望银河。

劝君莫起相思意,泪比牛郎织女多。

 两地书,本书名,鲁迅夫妻通信集也。亦为歌名。诗故意用此名,但情非鲁迅许广平一路。尾句从龚自珍“泪比长生殿上多”而来,情亦非石壕夫妻一路。纵牛郎织女,亦未必有打工人辛酸。诗从两处望银河生发,感慨殊深。

 

民工

稻菽丰收粮价贱,倚窗一梦万山行。

可怜寒暑棚中住,多少高楼脚下生。

 人在城中,心系粮价,俗话所谓离土不离乡,梦中时常惦记故土。转结手法不是很好,但也写出了农民工的困惑。高楼如庄稼般长,都是农民工付出的血汗。

 

建筑民工

工棚低矮入霜寒,夜数繁星怕影单。

还是锄禾那双手,种成大厦到云端。

 白日劳作,夜晚孤单。“锄禾”二字让人想到唐朝李绅那首著名的诗。“种”字是诗的手法,不种粮而种大厦,此中有农民工几许辛酸,几许自豪。

 

今日农村,非惟诗人在写,农民工、留守儿童自己亦成创作大军。今年一月十九日,我陪范诗银、胡迎建、王子江诸诗家到庐山市蓼南中学,见壁上有留守儿童所作之诗,其辞云:

 

冬夜

七年级崔素雯

寒夜西窗外,腊梅迎风开。

窗外莫飞雪,明天父母来。

 

留守

八年级查佳丽

独自一人在家中,将就三餐日日同。

惟求夜深生倦意,能把爷娘梦里逢。

 

前面有作者写“怕有余闲揽镜台”,此女写“惟求夜深生倦意”,皆大可悲悯事。余曾为作一绝云:

 

读蓼南中学留守少年诗有感

心已沧桑律未工,读之老眼起潮红。

少年花季长耶短,不在诗中在泪中。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新出现的新现象值得大家关注,非惟写诗而已。


苹果手机长按识别二维码打赏我们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写诗填词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现代诗词》大赛

                有诗还有远方...

荐号

李白杜甫的诗

简介:每天一首李白杜甫的诗,走近诗仙诗圣,体味李白杜甫的诗意人生!

荐号

必读古诗词

简介:必读古诗词,中国最美古诗词,诗词必读,每天一首古诗词,从繁忙的世俗中找到一份宁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