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 但不确定美不美”的城投

债市小白菜 债市投研笔记 2023-06-22



碎碎念:2022年过去了,城投债又一次安稳度过,没有出现实质违约,继续打脸小白菜这类看空党……“城投不违约,违约非城投”的信仰支撑着一代又一代投资人前赴后继,背后是ZF的隐性背书,一旦暴雷,也意味着地方ZF的信用受损。目前,区域出现债务风险时,一般就是隔空喊个话表达下偿债意愿、各种协调金融资源、设立化债资金池、再不行枪口指导强行喂颗定心丸等等,继续充值这岌岌可危的信仰……




写在前面:开启新系列“瞎笔统计,胡诌策略”,纯属虾扯蛋,不构成投资建议,亦不代表小白菜所在机构观点……)

债券市场其实不需要啥“特立独行”的策略,信用挖掘是个比较扯淡或者说性价比并不高的事儿,投资者一致预期的行为分分钟教你做人……就图这点利息,那点工资,就大可不必吧……(当然信用挖掘的尺度可能也是相对概念)

“小而美”一般都是小公司喜欢给自己贴的标签,就算是真的,市场或者说评级体系可能对其也并不友好,公司的体量规模这一要素基本都会纳入到相关的模型当中。而这个债券存量规模,也一般和公司规模相关性很大,以城投来看,存量债规模比较大的平台,一般平台地位or层级比较高,甚至有观点认为其存量债规模越大(持仓机构越多、投资的潜在交易对手越多),流动性越好……

这么来看,似乎对于城投而言,“小”和“美”并不搭……

但是反过来看,某些城投资产or业务规模大、外评也高、地方经济体量也很大,但是城投平台的债务负担也明显较高。

对于一些“小”平台,有几点逻辑:

(1)可能1年也就发那么1-2只债,其他债务可能都是些国开行超长期限的贷款,债务负担(或者说刚兑的债券规模)其实是更小的,偿债压力并不大。即便出现流动性危机,由于存量债券比较少,协调金融资源、其他平台资源等等压力也不大;(偿债能力)

(2)从违约成本来说,只要它确实是城投,为了这一个平台的2-3个亿违约,直接带崩区域融资环境,这个的代价可能有点太高了(可能其他平台受该事件影响,整体利息的增长都要超过这个债务规模了),并不值得,真要躺倒就躺个债务规模大的不是更“香”嘛?(偿债意愿)

(3)小平台其实跟大平台关联度并不低,债务担保、其他应收应付款的往来款、以及在报表时点并不反映的日常拆借等,很多只是没看到而已,小平台出事,大平台不会完全不管的……

(4)几个化债的实践也侧面利好这类小平台:①云南模式:对于存量债券规模较小的风险主体,通过提前兑付结清来进行退出;②贵州模式:优先保公开债,通过银行债务重组、非标债务的展期or重组来降低成本、延长期限,缓解兑付压力;③其他:整合尾部,减少“小”平台,集团拆借来为其业务提供支持。

(5)最后一点(小白菜不喜欢的点),目前实质性违约的主要是非标债务,标准债依然刚兑,谁都不想当市场的出头鸟第一个出来违约……(这条适合整个城投债的信仰)

基于上述,筛选出以下名单,具体筛选条件如下:

(1)是否城投债:按照wind口径和YY口径的并集

(2)存量债券余额:小于8亿

(3)单笔债券余额:小于4亿

(4)剩余期限:以行权计,小于1年

如果想放大投资范围,可以放开存量债余额等要素,对应具体要素值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纯属小白菜瞎笔统计想到啥就是啥……

如果想更“美”一点,可以增加筛选条件,比如平台层级更高一点、业务属性公益性明显点、区域经济更好点blablabla……

统计结果如下附图,就不总结特征了:

**原创不易,欢迎后台留言批评指正,也欢迎关注转发**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