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东方:毕业于传媒学院的贵州卫视新闻联播主持人

传承创新,媒你不行

临大传媒学院弦歌十载,再续华章


苏东方,2011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担任校学生会主席、净语剧社社长等职务。现任贵州卫视《贵州新闻联播》主播。曾主持贵州卫视《午间道》《新闻全方位》《新闻延长线》等栏目。


他是临沂大学传媒学院2011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一名毕业生,是正襟危坐的新闻主播,是自信洋溢的主持人,是奔赴新闻第一线的记者,是满怀深情的朗读者。这所有的标签和定义都记录着这位从临沂大学传媒学院走出去的优秀毕业生的成长足迹。

戮力同心,受益终生


在异地拼搏的日子里,师哥更觉校园生活是人生当中特别值得怀念的一段经历。“当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这种感觉越来越深,并且会止不住地去怀念它。”每每回想起2009年传媒学院建院之初的场景,师哥总是思绪万千,时常萦绕心中。尤记得,当时组建传媒学院,所有的领导、老师和同学的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的壮志豪迈。新生的传媒学院也倾其所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有一方舞台去展现自己,而他们那一届就是第一批的受益者。师哥说:“即便是相比较其他学校同样的专业我们所得到的也一点都不差。”


毕业多年,令师哥时时不忘的还有传媒学院老师们的教导。师哥说:“当时所有的老师都鼓足了劲,毫无保留地教授给我们知识,尤其是马静老师的谆谆教导,贯穿了我们的大学四年,直到现在工作,接近十年的时间,这种教诲时常萦绕在耳畔。每当自己想要放弃,做一件事觉得动力不足、想要懈怠的时候,总会想起马静老师的教导。当我最需要引路者的时候出现了这么一个老师,觉得自己特别地幸运。”

明确目标,演绎多面人生


有了大学期间丰厚的积淀,苏师哥一毕业就获得了许多优秀单位伸出的橄榄枝,权衡再三,他最终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工作,进入了贵州卫视。成功不是机缘巧合,苏师哥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人,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马静老师也表示苏师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专业定位,无需多言,他总能明白该怎么做。


如今工作近十年,师哥也在尝试着不同的角色,积累更多的人生经历。作为主播,他恪尽职守,认真对待每一次新闻播报;作为主持人,他勤学苦练,努力做到零失误;作为记者,他立足现场,在央视直播连线中表现出色;作为朗读者,他声情并茂,深情演绎朱自清的《背影》。

对后辈关注不减的“过来人”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尽管师哥在事业上小有成就,但并没有就因此而懈怠。在工作之余他会读书学习,锻炼身体,不断充实自己。


师哥认为随着传媒业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传媒人才的需求有了更高的标准,所以无论选择了学院的哪一个专业,在大学中一定要把所有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用发散的思维去思考、归纳和总结问题。只有在学校中做好十分的准备,走到工作岗位才会比较顺利,如果在学校中只做到了七分,那么走到工作岗位之后就可能会碰壁。


对于考研,苏师哥也表达了自己的中肯建议,他希望师弟师妹们能够有更高的人生追求,因为在更高水平的学习阶段,会遇到更多优秀的人,持续不断的自我修炼,将会让人受益终生。


出于对母校和传媒学院的深厚感情,师哥时常关注学校、学院的发展,并互动频繁。他常常赞叹道,传媒学院的老师们能够在传媒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不断更新理念,更新教学状态,满足社会对当下媒体人才培养需求,这种教书育人的精神是令人佩服的。

寄语十年,期盼相伴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师哥说,传媒学院的舞台,不仅教会了学生如何做好专业工作,更教会了学生们如何让自己羽翼更加丰满,使自己更快地进步。当时的传媒学院像是一个青春的少年,一直奔跑。而十年后的今天,传媒学院已经如同强壮的青年。在传媒学院十年院庆之际,师哥最大的期望就是传媒学院能够培养更多优秀的广电人才,成为他的同事或者同行。



临大传媒学院


编辑 |庄欠欣 黄茜雨 熊涔西

视频及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编审:王莹莹




热点文章推荐



点击【在看】为学长打call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