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问 | Jayce :如果你勇敢的說再見,生命會捎來一個嗨!

VTC X WorkFace成都 2022-10-20


# 传递无限热力的生命载体 #


本文源于  “VTC·HAPPENING” 秋收十问  

本期十问官:小南 @ WorkFace召集人 

本期分享人:Jayce @ UArt 共创实验室发起人



文 | Jayce  小南

编辑|小南 小酷

她是The Value Web全球创新组织成员,自然流现研究院Presencing Institute / u.lab 全球核心伙伴, 推动群体视觉纪录创作,她深信视觉能呼应、支持、低调不喧哗的创造出一个充满生命力与感知力的对话场域与Holding Space。

Laopan说:“Jayce是意义的收藏家,你在说话的时候,她好像是走进一座花园里,把从你心里流淌出来的,带着情感的全部,不止你说的那些话,都采撷下来,再通过她的表达,就活脱脱地灵动起来了。”让我们一起认识这位玩视觉的平凡入世修行之摆渡人。

——本期十问官 · 小南



1

有一个远方叫“希望”

Q

小南:Jayce 老师,晚上好!欢迎云端作客WorkFace成都大本营。算一算认识WorkFace也有5年了吧!先从简单的不那么官方的自我介绍开始?也聊聊近1年里您的个人状态和在忙的事情?

Jayce:大家晚上好!分享一点花絮,我是这样长大的...视觉人生之前的人生就省略十万字好了,我有很多尘封的过往(再省略十万字)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穿着制服的是校庆时和同学逃课去台北美术馆

此刻的心情有点小复杂。因为,当众分享是我的短板。在很短的时间把关于自己的思考与感受和众人分享,从来都是一个挑战,但每一次都是鼓起勇气(自己理性与感性层面不断自我对话中,却又要说出来)这一年的生活和事业是依旧的忙碌。在台北的时间挺少的,算了一下,去年大概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外面。今年蛮多的时间是在杭州、上海、北京或国外去参加活动和项目。今年,最大的一个变化是4月28号那天。在飞美国的途中,突然收到外公在睡梦中走了的信息。听到时,在35000呎的高空,正要去参加一个项目。所以,在那七天的过程当中,心里有非常多的反思和情感的跌宕。但很幸运,从美国回来的那一天,刚好赶上外公的告别式。为什么要提这件事情呢,其实和今天同大家分享的一些内容也是有关联的——关于“放下与接纳”。翻阅过Jayce老师 与WF的相遇相知的故事,历经了3年时间里的4次相遇才真正理解了WorkFace和laopan


Q

小南:也曾写到“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旅程,而这趟旅程,我相信会将彼此带往一个很远的地方”...现在来看 ,这个很远的地方到哪一站了?一路走来有了哪些感受呢?

Jayce:我一直觉得,人生有很多奇妙的机遇和故事。遇到WorkFace,也是非常奇妙的过程。

2016年,在杭州和 laopan 初次碰面。那一次,他给我分享关于WorkFace的愿景。当时,我看的那个图片还挺有感觉的,就自告奋勇说,我能够把它画一下吗?laopan 很乐意,就画了一个这张图。

2016年,WorkFace锻造年会,和所有Facer 有了第一次共创,到后来的番茄农庄和蒲公英等各个分会场的一些分享。在那些场景里,我感受到是不仅是 laopan ,还有所有Facer的状态。

整个社群的状态是非常包容、非常允许各种可能性发生的一个地方。

2016年召唤一些朋友,包含小熊、Rebecca,去美国参加国际的第一期Happening,也意外撮合小熊和Rebecca有了一见钟情的机会。2018 9月,有了一一的诞生...这些故事的发生,并无法被预测。

我想,那个很远的地方,能够用一个词去形容它——“希望”。

我也看见WorkFace在小熊的带领之下,有年轻人的活力和相当浓厚的创造力。这样的变化是一种裂变,无形中影响了一群人。

我觉得WorkFace不仅是对于人的一种关爱,更是对社会非常友爱的一种体现。那种“全身心奉献”的精神是融入在WorkFace里面的。

我真的找不出其他的字,可以去形容WorkFace要去的那个远方,真的就是一种非常深刻的"希望"。

而这样一份希望,在这个时代是非常需要的。

2

传递无限热力的生命载体

Q

小南:Jayce老师 说“要成为传递无限热力的生命载体”。这句话能量满满,也被您身边的人也深有感知,好奇这样的信念是基于怎样的场景产生的呢?

Jayce:哇,这句话......这句话里有几个关键词:传递、无限、热力、生命。

关于传递:我曾做过盖洛普的人格天赋测验,第一个跑出来的是连结。回顾我的前半生,包含现在从事视觉相关的工作,追根究底是在作为一个,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媒介,作为一个信息的忠实管道。突然想起自己写给自己的一段形容:一个玩视觉的平凡入世修行之摆渡人,也是一个在有限人生创造无限体验的不羁灵魂。关于无限和生命:我的人生当中有不少的转折点。稍微盘点了一下,这些是跳出来的一些关键节点。(背景照是在一次长途旅程中,半夜拍到的一颗明亮的星星)
中间很关键的几次是经历了五次亲人的离去,对于生命我有种淡然的开悟,也是在不断的放下当中往前走。
对我来说,当下的那一刻就是无限,时间不存在,是永恒。活在当下,是离去的亲人送给我最棒的生命礼物。他们用生命教会我许多人生的功课。

关于热力:坦白说,我是一个挺内向感受型的人,我能避开人群不讲话就尽量不讲话,我是可以在一个空间里宅很久的……

每次旅行工作回来,我基本上就是带我家的玛吉去海边大自然人少的地方。我不笑又给人的感觉是冷淡有距离的,严肃的气场,哈哈,我的情感是透过我的笔触来抒发释放。

黃金交叉點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觉得视觉某方面大大帮助也支持了我的人格发育成长,与人连结不会太失衡……我经历过紧抓不放死不放手的纠结,但解铃还须系铃人,最终的选择都在自己手上。

我到底要继续紧抱着这个石头,让自己痛得、重的要死?还是选择放下,让石头留在该属于它的地方,送上祝福,然后往前走?

我很庆幸我选择了后者,所以我在这里。

谢谢分享,原来这样一句简短的希望成为的状态,富含了如此深的寓意。 印象最深的还是刚刚的图,原以为 每一个数字背后是惊喜,原来是离别[拥抱]

人生处处有惊喜(或惊吓)


3

平面到立体的能量守恒

Q

小南:物理学中一种定律,叫能量守恒定律。我在想,每个人的能量都是需要平衡的,总是深度思考且能量满满的Jayce,是如何进行能量守恒的呢?

Jayce:简单来说……内省Reflection 、寂静Silence或者留白(White Space),对于我的能量守恒模式有莫大的助益的。

我很幸运,在我周围有一小群深度思考也是付诸于行动的朋友们,他们愿意无条件在我失衡或者焦虑时,安静深深地聆听我的感受与心声,给予我信任支持的空间,这样的空间也给了我反思的机会。

今年年初我开始了每日一篇短文,每日12点前要完成,有时11:59累得像狗一样也要发出,这样的坚持与持续也到现在进入第289天。 

这一点小小的自我提醒与自我鞭策,也无形中支持了我自己持续打开感知的天线,不断微调校正我生命前行的方向。 

关于寂静Silence,我昨天看到一篇很棒的文章 分享给大家(不知道看不看得到?)


同时,分享这段话给大家 288/265 聆听寂静 站在挥别过去与通往未来的道路上有时候就需要暂停,慢下来,真实的聆听,那来自大自然的洗礼。 拥抱寂静的体验,让我们与土地连结,没有语言的交流 就是听,寂静无声 是空间里的诗意,寂静不是因为事物的匮乏,而是孕育所有一切 都在当下。 寂静滋养了我们的世界,却濒临绝种的岌岌可危,与宁静共处 安静的听,

在那一刻,小我 不复存在。


最后,关于留白……

在我的视觉纪录里,越来越多的留白。在留白的空间里是有很多可能性的,但还是要看场合。大多数我参与的场景是关于意识进化与组织发展或者愿景变革导向(比如说U相关的项目与活动)在这里就有非常多的留白允许……
之前也阅览了很多Jayce老师 过去的文章和分享资料,收集了很多 您画的视觉图和观点,超有启发性和深意。看到上文,果然也是 旅人+诗人的 Jayce。总结下让您的能量得以守恒的三大要素是 视觉、文字记录和身边的朋友?是的,从平面到立体。


4

未见之事显化于世

Q

小南:正如每一份职业、事业都承担着特殊的使命和责任,所以,您觉得,在那些大大小小的会议场景中,您和小伙伴们所肩负的压力和责任分别来自于哪些方面呢?

Jayce:其实,每次的场景都是新的挑战,外在的有场地硬件空间,主办方的需求,临时的流程变化等等。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对于变化的调适能力和对于张力的抗压程度。这时候彼此的支持与理解是很重要的。还有就是来自于场中场外的期待吧!因为这个工作是在一个看似不明显又明显的地方,视觉是很直观的,对于呈现的好坏自己本身是要能够放掉心中的评判。自己不是主角,需要被呈现或者被「接生」出来的信息才是主角。将未见之事显化于世间。团队协作与彼此的感知,感知外在正在发生的动态场景,同时,感知内在的调适状态。在这过程中是不断修炼自己的轨迹。小南:嗯嗯,所以, 很多 压力和责任 终归还是来自于自己,而“支持与理解”可以很好的化解,无论是内部团队还是自己。当走进视觉记录和引导师,才感知到真的特别考验从业者的综合能力。

5

四张图里的成长路径

Q

小南:视觉记录的伙伴,很多时候面对不足够清晰到让所有人都GET到的情况下,都可以很好的呈现出来。所以,关于如何被听懂和听懂,Jayce老师 有没有些建议呢?

Jayce:视觉工作者的能力培养不仅是在外在的技术层面,内在的修炼也是关键。

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的人生贵人之一Kelvy Bird,国内称她为鸟大师。她去年出了一本书,我视它为「视觉人生的心法」。

101号起,上了关于系统视觉的全球线上课程。让我也看到了作为一个视觉工作者,在这条轨迹上的必修之路。我发现,我的语言表达不足够清晰到让大家都GET到,需要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从这几张图的层面来回应下。以下四张图,表达了我九年多来的成长脉络,描绘了我成长的路径。

作为一个视觉工作者,我们做的事情就是画的过程,会有一群人看见,这些人可能就会把所看见的一些的思考、图像又带回到他们的生活当中。


当我在做视觉两年之后,遇到了大师。从她身上,我学习到现有的呈现是冰山上的一角,冰山底下是需要被关注和耕耘的部分。这个模型是视觉的模型,我很简单的画出来。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又遇到了U型理论。U理论也好,系统思考也好,这两个层面的学习跟探索,大大的支持了我在视觉上面的一些理解。


最后一张图,最底层的关于场域或者源头的部分,在这个层面是最容易被忽略,但是,也是最需要被关注与锻炼的。

所以,如何被听懂或者听懂这一个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和体验。

正如,今天的所有分享都是一个整体中非常微小的一部分。那么,听懂及支持他人听懂的这个,需要在活动或场景中,不断被沉淀出来,然后跟周边参与的朋友们有更多的一些交流。


6

难能可贵的同理

Q

小南:您曾写过一篇「VTC。跨越文化時空的共同看見」。一路见证了VTC使命的诞生和发展的您,觉得VTC 社群于您个人而言是怎样的存在呢?

Jayce:讲到VTC还是要把老潘同框进来,哈哈!会接触到VTC是因为Ripley2015年的推荐。我和梅子在网上相识,当时我还不知道VTC到底是什么,和梅子的结缘仅止于网上交流。 一年后的三月,也就是2016年,我和梅子在上海终于线下相见。那一次老潘也在(上海申报馆),那种一见如故的感觉,到现在印象特别深刻,我相信是我们之间有种共同的频率把我们振到一起。


我所看到的VTC,经过了这些年的淬炼与洗礼,是具有时代的意义的。「推广视觉思维的应用与实践」这句话用说的容易,做起来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气与坚毅韧性,这意味着走在推动的路上,多少都是要承担许多试错,不被理解甚至被误解的情景与过程。我所感受到的VTC是在不断创造一个开放多元,透过视觉思维助力对话沟通与共同看见的学习容器,允许多样性。在这里,每一个在寻找探索自己天赋的朋友们能够有个被欣赏支持的环境,找到自己的位置,资源与合作伙伴。

2019西安Happening现场


VTC里有非常多跨界领域有故事的人,需要被细细品味与呵护。

在创作的路上,甚至走进无人之境的过程中,有懂你的同路人一起陪伴,即使只是陪走那么一小段路,即使只是一句「我懂你,我也有这样的经验过!」那是多麽难能可贵的同理。

我感觉到国内的视觉环境是走向成熟,走向同理、走向尊重与更多元的方向,怎么说呢?同理是学习与认识视觉的人群越来越多,涵盖的人群在地理位置上也越来越广,包含这次从北京,杭州,上海,往内推移到了西安,这是一次很重要的转折点。

Happening能够在世界四大古城之一的文化底蕴里沈淀结晶孕育未来新的可能性,西安伙伴们的全情投入与纯粹的信任,是让我很感动的,我相信这次会有个与众不同的发生,正等着我们一起共同来创造,用心迎接。

嗯嗯 ,VTC 给了 很多 视觉小伙伴 一个 基于“我懂你”的 彼此 交流和呵护的学习、共享平台。


7

如何被平衡被循环

Q

小南:最近集中拜读了您的很多篇文章,有很多思考和分享,深受启发和鼓舞,这里有几句话,我特别摘了出来,想听听您的解读。“你的意愿,决定了你所处的生态系统的边界。”“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物质和心智的重新整合。”

Jayce:如第一句话用一些词来说的话是:扩展,打开,体验;第二句,我的解读是:合一 知行合一,身心合一。

用这几张图来,总结一下

国际创新组织The Value Web 一起工作


不到一年的时间跑到菲律宾

同澳洲还有来自美国的一些的资深伙伴

一起工作两个星期


在丹麦的国际海事论坛里面有来自七个国家的一些资深引导师

创意流程设计师与视觉引导的跨界伙伴

2017年印度古吉拉省的国际经济论坛The Value Web 另外两位伙伴

支持主场和分会场的视觉纪录

用以上这几张图来代表我的体验、扩展、参与。这是一连串不断说yes的过程。我也不知道说了yes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但就是凭着直觉往前走,打开了世界和边界。回归到意愿,我愿意去探索,我愿意去尝试,带着一种愿意的心去和位置相处。这样的一个意愿,我现在回首来看,是需要能够被平衡,需要能够被循环的。学了那么多,看了那么多,如果没有分享,把所感受到的分享出去,只是在我这里的话,是会失衡的,也永远没有办法再去扩展更大的一个疆界,或者能够触碰到更多、链接到更多的人。


8

我与你同在一起

Q

小南:“所有的社会艺术与社会技术,都是在帮助人们「共同感知」与「共同看见」钻入「共同创造」的裂缝中,刻划出「共同进化」的轨迹。”我想这句话,不应仅局限于 艺术、视觉、社群领域,您对“共创”有哪些理解和实践?

Jayce:蒋勋老师的一句话:「一颗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那是一种很深刻的,感同身受的,我与你,我们,彼此,同在一起。当你我的心能够有连结,是一种语言无法描绘的感动,创造也好,共创也好,自然而然地会发生。共创过程中,常见的挑战与困难是想了又想,想了再想,下不了手。这是个追求知识信息爆棚的时代,我们的脑洞太强大,却与我们的手与心与灵断了线,用手思考,边做边学,从错误中迭代学习,允许差异性。


我举一个PFP(Presencing Foundation Program)的例子, 2017年我组了一个视觉小团队,有梅子,陆遥,菜菜,小敏,永俊,蚊子。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我们这几个的风格与工作方式是非常不同的,也第一次尝试由繁入简,舍掉很多五花八门的工具。我们全部都第一次用毛笔来做纪录,当时每个人都有点忐忑不确定,我印象很深刻是,蚊子拿着毛笔看着那一大片白花花的宣纸,迟迟不下笔,我就催促她,不管了,就先下笔再说,她就大力的往宣纸上一甩墨洒在宣纸上,那一刻,感觉就是把我们所有人从恐惧的枷锁里释放出来! 

 Video by 陆遥

我很感谢蚊子下的那一笔,让我们每个人在那次的纪录中,尽情地聆听挥洒用自己的风格纪录,最后呈现出来却有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整体感,是一次非常美妙的共创体验。嗯嗯,相信 大家的内心也是历经了思想的碰撞,共同探索和创造了一份佳作。所以,相比成果,共创的过程应该是最有意义、也是难忘的。


9

当未知来敲门时

Q

小南:最近我在采访视觉小伙伴时,他们会提到一些共性的词,除了视觉以外,最多的一个词大概是“自我成长与探索”。Jayce 是什么时候?是如何唤醒 内心深处那个「我是谁」,「我一生的工作是什么」的人生命题的呢?

Jayce:恩,这个问题……我记得大概是小学的时候吧,有一次走在上学的路上,边走边闲晃看着上学路上的风景,突然之间有个念头:哇,我正在看这些风景耶……

然后下一个念头冒出来:咦?那个在观看的「我」正从我的眼睛里看出去,那么那个「我」是谁?感觉到有另外一个我住在我的身体里,正在观察所有一切的发生…… 

没多久,马上分心又和同学们继续嬉笑去了,但那是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次,关于「我」是谁的一刻,意识到对于「我是谁」的好奇。

大学毕业之后,在新西兰大概短暂工作半年之后,决定回到台湾。一方面,新西兰的步调非常的缓慢,我当时还蛮血气方刚的,和父亲的关系有很大的对立,不怎么和睦,我想找自己的路。所以,毅然决然就决定搬回来台湾找工作,进入职场,从设计公司的助理开始。然后,又做了一些企业形象设计方面的工作,跨行到零售产业。在朝912的工作打滚了将近十年,有一天我就看着坐在我前面的那些高级经理们,白发苍苍,很努力地在准备提案。我内心问自己,难道这就是我要过的人生吗?没过多久,我就把工作给辞掉了。那一刻是把自己推到未知的一个开始,也在接下来的五年中,成为了一个独立工作者,拆掉了别人给我的光环,走上了找寻我自己内心的过程。这一路,有非常多的低谷,但也有很多的不放弃。一直到2010年六月的某一天,我的信箱里收到一封我第一份工作的老板给我的信。里面大致上就提到说,国际的创新组织The Value Web,正在亚洲找双语的视觉记录师参与他们在天津达沃斯论坛的团队,我有兴趣的话可以跟他们联系。那是我第一次听到scribing或者是graphic recording作形式。当它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我有非常非常多的好奇,也有很懵的感觉。对方看到我的履历觉得好像也行,要我两周之内提供作品,评估是不是能够加入他们的团队。这是我20106月自创的一个视频,作为申请成为The Value Web团队的一个作品,自己配音,找朋友帮忙剪片合成的,也因为这个「作品」参与The Value Web达沃斯论坛的团队,开启了我的视觉之旅。那时,我没有任何经验或作品,怎么办呢?我就在完全没有前例可寻的情况之下,就把当时英文的新闻稿念一轮并录下来,又找了朋友办公室的大白板,请他从旁边帮我侧录。其实我画了又擦,擦了又画,再用很坑坑巴巴的想象力,把这个新闻稿画成图像,一搞就搞了两个多小时。后来朋友帮我剪了一个三分钟左右的一个视频,又配上我自己的录音,就这么很粗糙的完成的一个作品发过去给对方。 在按下发送那一刻,我是很紧张的,因为我内在有很多的声音,万一没有回应怎么办,那万一有回应怎么办呐,我更紧张。但我就抱着,反正就孤注一掷吧,我就勇敢的寄出去了。那不到24小时,我也收到回应,然后对方就说,哇,Greatyou are the person we are looking for,大意是太好了,你就是我们正在找的人在天津,跟20多位来自于多个国家的资深引导师,创意流程的设计师,做视觉引导设计工作,在那个场合里面,我第一次和鸟大师相遇。
所以,与其说是我找到这个工作,我倒觉得是这个工作找上我。如我对于那个信件所带来这种陌生,那种未知,马上就说,No,不要;如没有那一次视频无中生有的创造,相信我真的会错过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礼物。

当未知来敲门的时候,它可能只是很轻轻的扣了几声。真的是需要勇气,需要直觉。相信自己的直觉,在恐惧要淹没好奇的时候,及时说yes。what's next下一个是什么,保持好奇往前走。

从开始有趣的“我是谁”到后期超级棒的自我发现和探索,最后也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且可以长期从事的事业是幸运的,也很为Jayce老师开心。

真的是,我愿贡献后半生在这条探索的路上。


0

从一个信念开始

Q

小南:Jayce和梅子老师等很多伙伴,通过实际行动 全力支持并 行走在 “ 促进深度对话,倾听场域的声音,看见彼此”的路上,倡导大家 迎接和拥抱 VUCA未来。这里说的 VUCA未来是怎样的未来呢?

Jayce:VUCA >未知=>可能性=希望 <=可能性<=艺术 这是我所看见的VUCA(Jayce公式) 有一天,在一本书里看到这句话特别有共鸣。当时就写了下来勉励自己:「艺术是关于可能性,可能性给予希望,每个人都需要希望」(Art is about possibilities; Possibilities give hope, everyone needs hope.)美国诗人埃米莉·狄更生也说:「希望是长着羽毛的,栖息在我们的灵魂里。」
我在WorkFace社群里感受到无限的希望,对我来说一个有生命力的社群正是一个充满丰盛感的群体,在里头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精彩,而这样的丰盛感是无法被预测和取代的。正因如此也就意味着有无限的组合,像是灵感泉涌的活水一般,非常动态与具有流动性。WorkFace的三所有是个非常简单不容易的原则,因为简单,所以人人都有自主选择都可参与,也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每个人的意图状态在社群这个容器里,因为够多元够包容,都能够有机会被允许,被看见。多元·有机·允许·包容·自然自发·同理··敞开等,是我WorkFace里感受到的一些元素,也是我在视觉这趟旅程中,不断去探索与倡议的。我自己还在修正修炼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UArt,与未知共生的信使,从一个信念开始,一小群人引发,蝴蝶效应无限。u.lab中国今年开始启动了三个原型与共创实验室的探索。
就像我在UArt共创实验室里的文章里写的这段话,也是我所感受到关于社群的本质:

「犹如是炼金师的煅造炉,充满流动性和可能性,创造来自于参与的人在其中的hold场状态,丰富呈现了容器的多样性,我们集体就象是为这个星球在塑造一个新的实相,UArt容器是这个时代的信使,从一个信念开始,一小群人引发,无限涟漪扩大。」

 

UArt共创实验室的迭代正在酝酿生成中,虽然基于视觉,但也必会跨出视觉的疆界。这些对于未知的探索与渴求,是种带着好奇去寻宝与探险的精神,将未知里的宝藏挖掘出显化于世间。 

我也期许自己能在有生之年全力以赴,支持与揭露人性的美好光辉,「促进个人、组织、社会的共同看见,在漫漫薄雾的汪洋大海中,关注相信心的指引,与未知同行。」

最后,分享几张图与感受

这个夕阳,小熊与Rebecca也看到过

硬要把两位拉进来)

是2016年去San Francisco 的海边夕阳时刻


这张图是在德国柏林的某个午夏刚好拍到的生命的美好,都在我们周围不管是人也好,事也好,物也好


小南:Jayce被很多视觉圈内小伙伴称赞为“亞洲最厲害也可以說是最具代表性的視覺圖像師” 。谢谢Jayce 今晚的分享,信息量很大,相信很多伙伴要好好消化下了。最后,今晚的check out ,如果用一个词 或 一句话会是什么呢?


“如果你勇敢的说再见,生命会捎来一个嗨!”—— Jayce



-END-
以上分享源于WF成都 在线十问访谈
图源:Jayce 
 编校
小南 
 
  

  回顾 2019 HAPPENING  

点击下图 




社群年度共创伙伴



高级服装定制

有态度有温度有品质的影像视觉

全产业链健康肉食品提供者

......

     共创伙伴持续招募ing  

WorkFace 是一个分布式自治组织的创业者社群(Distribut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创立于 2012年8 月,以“所有人服务所有人,所有人向所有人学习,所有人支持所有人”致力于在社会场域打造创业生态系统,成为了最具有影响力的创业者社群。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