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迓昕 | 一个东西被定义死了,就没意思了 | 万有引力十问 特辑

十二月的 WorkFace成都 2022-10-20

# 一个东西被定义死了,就没意思了 #


本文源于  “你,就是万有引力” 在线访谈 

本期十问官:敏姐 @ WorkFace成都 发起人 

本期分享人:周迓昕 @ 重庆鹅岭二厂 厂长



文 | 周迓昕  敏姐

编辑|陈西 小酷


重庆这座山城越来越火了,必须要去的网红地标,鹅岭二厂必须算一个。二厂在2015年被确定为渝中区重点商业项目,它不同于常规的文创街区和空间,也并非简单的招商引资。作为二厂的掌门人,周迓昕却只给自己的项目打60分,他说,二厂要走的路还很长。#万有引力# 主题月,我们共同在线对话 二厂厂长,探寻其在营销模式和文创理念上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探索?

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取景地


0

谁说厂长一定是老厂长

Q

敏姐:感谢周厂长这次应邀担任 #万有引力#大会的主论坛嘉宾,今天也非常期待和周厂长的在线交流,让我们的伙伴提前了解周厂长,十问前,我们想请周厂长不简单不官方地介绍下自己

周厂长:大家好,我是周迓昕,我是2014年开始做二厂文创公园,从那以后大家都叫我周厂长,因为做了一个工厂。


我是学金融的,早年20年左右是一直从事跟房地产相关的一些工作,直到2009年的时候开始做自己的艺术品公司,2014年开始经营重庆二厂文创公园。


很高兴大家能在这个平台上相聚,也欢迎大家有任何的问题可以和我一起互动,谢谢。


这是我的照片,我倒不是老头,很多人以为厂长一定是老头,所以,我发一张相片,还好不是那么老。


1

寻找机会还是等待退休

Q

敏姐:啊,周厂长绝对比我2009年第一次见您时,年轻太多啦!原来周厂长是学金融的,有什么样的机缘跨界艺术行业呢?

周厂长跨进艺术行业,其实是我打小的梦想,我觉得,我是天生的艺术家。我喜欢音乐,喜欢舞蹈,而且,我觉得我也有这方面的遗传的基因。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主要的原因是我妈觉得搞艺术肯定是不能养活自己的,你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所以,就没能够实现我从小的愿望。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们的地产企业也需要有一些新的转型,所以,我就带了一个新的团队,开始去做艺术品的经济——我们主要是开画廊,涉足当代艺术的领域。


在当代艺术的领域里大概做了五、六年,又开始转到做艺术商业的行业,慢慢回到我的主营业务。


敏姐,你说你看到我之前要老一点,是因为二厂实在是很折磨人,那个时候把我摧残了。后来稍微好了一点儿,我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之后,就恢复到了我大概14年的这个状态。

Q

敏姐:2009年到2014年,您的生活据说相当休闲,那时候是在享受生活还是在等待机会?

周厂长2009年到2014年换了一个跑道,因为艺术品投资、艺术策展、参加国外的艺术博览会,就比较多的时间在世界各地跑,这样的生活看上去还是挺休闲的。


我觉得,是应该在享受生活的时候,同时,在寻找新的机会。那个时候,在想如果没有合适的机会,也许,就慢慢做这种艺术品的投资、经营,成为后面的人生的一些主要内容。


所以,也可以说是在寻找机会,也可以说是在等待退休。


2

二厂是意外还是规划当中

Q

敏姐:那时候,厂长内心有什么目标吗?二厂的出现是意外?还是目标范围之内?

周厂长我那个时候没有目标,因为,传统的生意像地产这一类的,我是预计到越走越难,越走越窄。但是,到底我自己喜欢做什么?我能做什么?还有,市场的机会到底有什么?还是比较模糊的。


二厂的出现,的确是个意外,因为,它是为我的艺术中心找一个仓库时候,偶然发现的。


但是,看到这个二厂的时候,慢慢就勾起了我一直以来心里面的一个计划——重庆的艺术市场、文化市场,需要这样一个去挖掘,去开发的机会。


因为,相对成都而言,重庆这方面确实比较弱。零九年在重庆开画廊的时候,我就知道重庆这方面的土壤需要培养,有非常多的事情需要从底层从基础去做。


如果没有底层的消费者,没有我们的粉丝,没有这些年轻人喜欢艺术的话,重庆可能一直这样沉默下去。


当二厂出现的时候,我就在想,也许这是一个可以去“松土”的机会。所以,既是一个意外,也是在我多年的规划当中。

Q

敏姐:所以,厂长本身原来是看好当代艺术的未来空间?有什么判断的基础吗?

周厂长:我倒不是看好当代艺术的未来空间。


因为,我大概从九八年开始,我就一直很喜欢当代艺术,所以,之前也帮助过很多艺术家,我也自己收藏了很多艺术品。


九八年开始就一直在做这事,所以,我对当代艺术一方面也比较了解。另外一方面也说得上是比较有自己的判断。


至于它能不能变现?当代艺术有多大的空间?这个不是我完全考虑的。因为,当代艺术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它是关键性的艺术,而关键性的艺术,是跟思想,跟哲学,跟宗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它不能够成为一个好的生意,至少是对我个人而言有价值的事情。所以,当时我对当代艺术的判断不太是从商业领域看的。


3

让生活质量变得更好

Q

敏姐:感觉周厂长很早就财务自由了,记得有次去大理住过一个特别美的酒店就是您设计的,那时候您的注意力就在跟艺术相关领域的投资上了,还特别有眼光哈,能讲讲你的投资理念吗?So far,我非常喜欢的酒店,第一眼就觉得不俗。

周厂长:财务自由是相对的吧。我出道比较早,1993年年底,我就开始自己在做一些事情。那个时候在香港工作,有一些自由的时间,可以去开始尝试做生意,所以,早期挣了一些小钱。


一二年左右,我们在大理投资了一间酒店叫“So far”,中文的名字很好听,叫“远”。那个酒店特别棒,我也很喜欢。后来那个大理拆迁的时候,我们那个房子就被拆了,很可惜。


我做的生意主要是地产的背景,但是,这个过程当中,我个人发现了我跟一切美的事情,外在美,内在美,一切美的事情我都特别有兴趣。


所以,我的相关的公司,有建筑设计公司,有室内设计公司,也有一些进口的建筑装饰材料,一些名牌的建筑装饰用品。


这些东西看起来好像五花八门,其实,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跟设计有关,跟著名的设计师可能有关,跟美有关,跟居家生活的方式有关。


总而言之,我是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贪图享受,比较会生活,对生活质量有要求的人。所以,凡是能够让我的生活质量变得更好,更美的生意,我都比较有兴趣。


我们共同记忆中的风景。期待以后去二厂漂亮的酒店体验。下次您再投资酒店一定告诉我。


不一定在二厂,到处都有可能。


Q

敏姐:除了当代艺术中心投资人、CEO、执行董事等Title以外,周厂长09年就是重庆十大渝商,2013年又被评为重庆十大风尚人物……周厂长对这么多的Title怎么看?这些Title对您的意义是什么?

周厂长:这些title都是各个阶段,社会上的各个机构对我的评价,或者是我的工作需要,对我个人来讲真的不太重要。


人生当中要扮演很多角色,这个时候你需要扮演的是这个角色,那么就叫这个名字,就像我此时此刻时在家里面,我的title就是儿子。


在任何的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title,以后也许还有更多奇奇怪怪的title,只是表示你可能有了一个新的环境,需要一个新的称呼。


说到title呢,在我的团队里面,我经常给我的小伙伴儿说:“你需要什么样的title,我封一个给你,你需要董事长吗?封一个给你。只要你觉得这个董事长是可以帮助你把现在的事情做好,我就封一个给你。”


这些title的后面,其实核心是“你是谁?你要做什么?你要承担什么责任?”光有title,没有任何价值。


嗯嗯,很认同,前几天还说,一个名字其实并无意义,你是谁,是由你做过什么来定义的,是做出来的价值。


我最棒的名字,最好的title就是周迓昕。虽然这两天还叫“厂长”,过两天可能介绍“村长”。已经有一个朋友的项目一直拉着我去——山上的一个村庄,让我去当村长。我也觉得挺好玩,村长没当过,以后有机会试一下。


4

对未来不断的发问

Q

敏姐:据说,二厂“TESTBED 2”,是因您后来收购了Will Alsop在伦敦的TESTBED园区,把英国伦敦的TESTBED园区改名为“TESTBED 1” ?

周厂长:我必须说有一个概念要纠正一下:“我没有收购,而是买下了TESTBED在中国的使用权。”


TESTBED在英国是个非常知名的文创园区,但是,它规模很小,而且也没有打算全国、全世界去复制。


所以,当时我跟他们达成了协议,请Will Alsop先生来给我们重庆做设计。同时。把这个他们觉得没有什么太大价值的TESTBED,在中国我们注册之后,在中国范围以内,由我们来使用。


但是,因为到中国做了之后,我们是“TESTBED 2”,那反过来英国就自然而然的成了“TESTBED 1”。


我们当然为这个在中国的注册和这个名字的使用花费了一些资金,但是,这个不能说,我们收购了TESTBED,因为,TESTBED本身它还存在,而且,在海外的使用权是归英国之前公司所有的。


好的,重要的纠正。


TESTBED这个纯粹来自英国的品牌,概念的底层逻辑和重庆这座东方城市,有什么相契合的地方吗?周厂长为什么选它?


TESTBED这个事情,我觉得跟重庆倒没有什么太大关系,而是跟我一直以来在做的事情有关,就是刚才我提到的当代艺术。


其实,当代艺术里面,我觉得最喜欢的就是对未来不断的发问,对不可知的事物又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对已知的事物充满了无限的否定、批判或质疑。这些观念非常大地影响了我。


那么,当我见到TESTBED的时候,这个名字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因为,是试验床,就是来试验这个床,到底能蹦多少下就崩坏掉了。


这个TESTBED在英文里面类似于像中文的孵化器的意思,就是测试很多项目,测试很多人的地方。


我觉得在重庆来用或者中国来用,更多的时候是我想用到这个观念里面的“试验”,“做尝试”。


所以,我觉得主要是跟我的观念有关吧。


5

特立独行的背后是信念

Q

敏姐:您曾经在一次媒体采访时说过:没有任何一家国内的创意园区是您可以学习的标杆,这句话透着一种傲气,也充分展示了您实验的心态吧?在中庸文化比较突出的中国内陆城市,如此锋芒毕露,会不会有压力?

周厂长:我觉得可能是文字传递出来的一种误解吧,因为,对我而言,我实在是觉得没有必要学习。


我说这个话是有我的原因的。我觉得文创园区不可能去学习别人,文创园区跟在地文化有非常大的关系。


北京的园区,我学了干嘛呢?伦敦的园区,我学来干嘛呢?其实,我要学的是很多人的观念,很多人的方法,很多人的思考。


我是非常认真的在向很多很多的朋友们学习的,我说不向国内任何一家学,是学他的样式,学他的风格,学他的设计。


我不学,因为,那个学了也没用。


我的话,用文字写出来好像很拽的样子,但是,你要是真心了解我想说的内容的话,你就会认同。


我去过台湾,去过日本,去过中国很多很多的文创园,他们都做的不错,但是,他们不能成为我的标杆。


因为,别人做的不错,可能是他对当地文化,在当地整合到的资源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但是,那些资源我拿不到,文化我又不了解,如果我就这么照搬过来的话,那成何体统。


我这个人也是特别较真的人,我特别不喜欢模仿和抄袭,模仿和抄袭是没有价值。把别人的都吃过的东西,吐出来的东西再吃一次,对我来讲毫无营养。


另外,我特别想跟朋友们分享我这个人从来不怕这种压力。即便我什么事情做得不好,或者是我哪句话说错了,或者是我什么地方得罪人了,如果真的是我,就给人家道歉,如果不是我,就让它过去。


而且别人的评价很难对我有任何的压力,我从来不会介意任何人对我的评价,无论是正面的或者是负面的,对我都没什么影响,我的抗压能力特别强。


改造前的贰厂

Q

敏姐:非常特立独行的人,怎么养成的这种个性啊?所以作为半个重庆人的您,您怎么理解重庆这座城市的文化呢?

周厂长:说到特立独行,也许是有一点吧。我是一个比较有主见的人,可能跟家里的教育有关吧,总而言之,我从小就是有自己独特的视野,也有自己笃定的判断,并且很能做决定的人。


作为半个重庆人,我父亲是成都人,我妈妈是温州人,哎呀,其实连半个都说不上,只是在重庆呆的时间比较长。我出生在重庆,重庆这个城市,我可能跟很多人理解的不一样。


我觉得这个城市很有个性,是因为它非常多的文化,非常多的外地人到这个地方来,它是一个确实是一个移民组成的一个大城市。


严格上来讲,重庆真的没有什么文化,它的文化都是东拼西凑的文化。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重庆就会显出它特别的魅力,比如乱七八糟,因为这个没有什么规矩。


在重庆实际上没有什么传统,没有什么特别长的历史所形成的一些习惯。从原来来看,可能不如成都这么有积淀,这么深厚,但是从现在的青年模块来看,恰恰是它的优势。因为它新,因为它包容性强,甚至是它的框框少,它的自由度高。

 

我在重庆这个城市里面,我也感染到这个城市的这种味道。


我爸爸成都人,妈妈温州人,我在重庆那么长时间,我根本不知道重庆的老典故、老故事,上一代都不是这里的,对我来讲一切就是新的。没有束缚,自由自在的,没有什么规条,没有什么框框,这些我想很多重庆人都和我有这样的感受吧。


你要在重庆随便问,你们是哪里人,不是上海人,不是下江人,就是武汉人、湖南人,哪有什么重庆人。所以,重庆人的骨子里面对这个城市,就像一个寄居的客旅,他们很热闹,很贪玩儿,新生事物很有趣。


但是,这个地方并不是他们的主业,所以那种羁绊,那种桎梏,反而没有那么多,特别的有活力,特别地有张力,每天都是新的,充满了变化。


重庆真正的城市精神,可能是陪都时候形成的。一代一代的叠加吧,我倒觉得陪都的时候形成了重庆的一些那个阶段的独特符号和文化,但是,总的来讲也是移民文化当中的一部分,毕竟陪读才三年,三年能带来什么?


只是为什么大家今天很愿意去讲陪都呢?自尊心吧,虚荣心吧,总觉得陪都听起来挺高级的。


我倒觉得也没啥了不起的,那个时候还有南京呢,南京人也没把这个当特别不得了的事情。


6

诞生于戏言的二厂

Q

敏姐:据说 厂长是因厂方的一句“戏言”,促成你租下了整个老工厂,“你要是想长租的话,只有一种方法,就是把我们的厂都租去。”而您当时即便已签约租下了整个老工厂,但对于它能具体做什么,心里仍不是很清晰,只是觉得这个厂有价值,当时你觉得它的价值是什么呢?

周厂长其实这句在厂里是句戏言吧。当时我们在厂里面谈判大概有七八个月了,在这七八个月里面的,我是已经下定决心要要这个厂,不然就不会一直盯着这个事儿。对于这个厂子里的人呢,他觉得我很啰嗦,所以就出了这么一句戏言。

 

这个厂的价值是,它是我第一个试验品,我可以去尝试做一些这么多年累积的一些东西。我真的觉得价值在于我感兴趣,有可能去做一些我想做的试验,我完全没觉得它有什么经济价值,或者能给我带来多少收益。

 

现在看来,当初租这个房子还是冲动了一些,就是太贵了,租金太高了,甚至来看的话,还不如把它买下来了,有好多好多的这个遗憾在里面。

 

现在好多人听到我是用这个租金出来的,都不相信,都以为是政府无偿的提供给我们的。所以,现在看来这个冲动还是魔鬼。

 

这个兴趣爱好就像买东西一样,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还是很多人说:这个东西有可能赚不了钱。我就告诉他们说:当然了,买的时候就没打算赚钱。那现在你又赚钱来衡量,那岂不是很很奇怪的事情吗。

 

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以为是政府支持了很多。

 

没有,我不太喜欢跟政府打交道,能不打尽量不打。


7

重庆火了,二厂也火了

Q

敏姐:二厂也是在2015年被确定为渝中区重点商业项目的,作为二厂的掌门人,周厂长 觉得什么原因重庆就火了,二厂也火了,是不是来得有些突然?

周厂长:我觉得重庆火了,这是比较突然的。我觉得它是会火的,因为它在全中国的城市里面是非常有特点的,但是,它在这个时候这么快地火,还是比较意外。


我想重庆的突然火,跟2016年在二厂拍的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有关。因为那个电影把重庆拍得很漂亮,拍出了重庆很多很特别的一些景色。


之后,在2017年抖音这个工具爆发的时候,这个电影的影像素材被抖音用起来,被年轻人传播,然后,重庆就一下就炒得特别热。


我觉得它有三个关键的节点,一个是那部电影提供了好的内容;第二个是抖音在那个阶段发力的时候,需要这样好的内容去传播;第三个是我们自媒体时代到了一个影像时代,小视频时代。


这个里面,我觉得一方面有机遇,一方面也有机遇需要的内容,而重庆刚好就是一个最好的内容。


这是一个视觉的时代,是一个颜值的时代,是一个非常浮华的时代,重庆有这些特征的,所以它就入选了。

Q

敏姐:跟厂长的原计划节奏有些不符?这可能带来什么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会有消极的影响吗?

周厂长:原来的计划是不需要那么多人。原来是做给本地的文艺青年,做给知识分子,做给希望远离喧嚣的主战场,躲在城市的背街背巷,甚至像我们这个项目这样的犄角旮旯儿的、这座城市里面的小众人群的,是这些人的一种乌托邦的世界,真的没打算做给大众,特别是游客。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我原来设计的对象没来或者是被挤出去了,而我没有想到的一些人就涌进来。


不是不欢迎,而是没准备好。客人到家里来,当然想欢迎的,但是我没有准备好给客人的东西,匆匆忙忙的,总是不太好。


这个不太符合我的习惯。


我之前找到的这些伙伴儿,原来也没打算去接待那么多外地来游客。现在被迫要去接待的时候,要么就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方向,调整了很多的服务和产品,要不然就是完全不知道怎么办,手足无措。


这些都是挺让我困惑的地方。


表面上看挺热闹,有些商家也挺挣钱,二厂的收益也比预期的高,但从长远来讲,就打乱我的计划,之后我得去重新的思考和调整。


这对我来讲挺困难的。

Q

敏姐:原来厂长有计划开发的节奏吗?我2017年写过一段,不知道是不是符合当时二厂准确的想法。

周厂长:计划开发的节奏大概比预期慢了一点儿,我本来计划是一六年开业,结果是到一七年的六月,因为拍电影耽搁了我大半年的时间。


敏姐当时写的这个不完全符合我的想法,但是,我觉得很正常。我希望每个人观察到的,所理解的二厂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也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


因为,对不对就像看艺术品一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这恰恰是比较有趣的地方,也是我希望有的一个状态,一个东西被定义死了就没意思了。


8

没有矛盾多么不好玩儿

Q

敏姐:您曾经有个演讲题目:丧失实验先锋性的观念都是假文创。这个题目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充分宣示了周厂长的文创理念?

周厂长:对,这篇题目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演讲题目,这个是我的文创理念,没错。敏姐好用心啊,收集了我好多信息,功课做得很足啊,谢谢。


如何定义这个实验先锋性,这个实验性的不确定性和一个项目经营是不是会有些天然的矛盾?


周厂长:当然有矛盾啦,没有矛盾多么不好玩儿啊。


实验先锋性,我觉得,有很多方面。在任何一个既定的轨道上面或者方法上面,每一个决定里面我都希望有突破,都希望跟之前的不一样,都希望去尝试一些新的方法,一些新的内容。


这些尝试的过程当中一定会有失败,一定会很痛苦,但这就是这个项目最有意思的地方。而且我认为它最有价值的恰恰就在这个地方,我们恰恰就是因为不断的更新迭代、创意、创新,这个项目才有可能走下去。


如果是一成不变的东西,注定就是一个死的东西,当它生出来的时候就是死的,它奔向的方向是死亡。


我的观念是“每一天都是一个死亡,因为第二天都是新的”,所以,要不断地忘记过去,努力向前。


这是我们项目可能跟别的项目很大很大的区别吧。

Q

敏姐:厂长如何平衡这里面的矛盾呢?比如投资人的诉求和您自己对项目成长的诉求?

周厂长:不太好平衡,我称为“动态当中寻找平衡”,边走边看吧。


因为,投资人也分很多种,如果老的投资人对收益各方面觉得还不够满意,那么,他也可以退出,可以找新的投资人。


我觉得一切都是在变化的,只要我还在,就得按我的方法去做这个实验,因为,我觉得实验才是最有价值的,它就排到我的第一需求上面。


盈利从不是第一需求,如果现在投资人把盈利放到第一位的话,那他就不是我最好的伙伴了,因为,进来的时候我就讲清楚了,我的需求是什么。


所以,现在就是在不断的调整了,我们的股东结构也在调整了,这个很正常。


不过,我们这个项目倒不是一个纯粹投资人说了算的项目,那是我说了算的项目。我们的投资人只是在我大的规划下面投资,他不能凌驾在我的规划之上,所以,一切还得按我的方法来。


我会考虑到大家的各种需要,但是,不可能听谁的,这个项目得听我自己的。


Q

敏姐:了不起,记得17年有次跟周厂长聊天有谈到资金困难,所以有些物业变现来支持二厂项目,现在这个情况是不是改变了很多?二厂今年成为网红了,周厂长是不是特别开心?网红的二厂和周厂长想要的二厂好像不太一样?这个现在打算怎么办?

周厂长:资金一直都有困难,因为,从开初的时候预算一直超标,到现在为止,资金从来没有轻松过。不过还好,还能过得去,不富裕,还不至于供应不上。


那么,现在二厂成了网红了,我没什么特别开心的。到家里来做客的人多了,我也开心。但是好多客人也不是我请来的,是他自己来的,来了之后也不懂我,没有发现我们家的美,我觉得太浪费我做的东西了,我也不开心。


现在就像我做了一桌子的菜,是做给我的朋友们吃的。结果,朋友们没有迟到,因为这个桌子太小了,被家里突然来的,没打招呼的亲戚吃了。


这些亲戚吃了之后,觉得还不怎么好吃,因为这些亲戚平时都吃火锅的,我做的是西餐。


但是,亲戚毕竟是亲戚,所以来的都是亲戚,我还得好好招待。那怎么办呢?争取用我的手艺,用我的热情,把他们那些原本只能吃火锅的胃口改一改,让他们吃点儿西餐,教会他们怎么用刀叉,岂不是也很好嘛。


描述好有画面感,想起小时候家里缺吃的时候,那些不请自来的客人。


对呀,我现在感觉就是这样。甚至还有一个比喻是,我很会做饭,我这次在成都你邀请我来分享的时候就准备讲这个故事:


我很会做饭,于是我准备开一家私房菜。我的私房菜都好特别,我就想请那些吃的来我的菜,喜欢我做的饭的人到家里来吃饭。


结果这个私房菜开了之后,别人把我当麦当劳,把我当这个乡村基,来了好多人。


哎呀,我这个纠结啊。就这么就这么一个心态。


二厂不同于常规的文创街区和空间,也并非简单的招商引资,他们引入的核心是“社群”。据说您接手二厂后,相继拜访了建筑、设计、美工等300多个协会,结识了这些社群的意见领袖。

 

随后,根据二厂的定位与特点,招揽了运动、手工、生活美学、美食等十几个社群的意见领袖,让他们入驻二厂。


9

圈里圈外的自己与他人

Q

敏姐:二厂“自由生长,不受束缚”的特质,同这些社群组织和空间的结合,有关么?对于大小空间的运营环境来说,您觉得二厂或空间主们经常面临的问题还哪些呢?

周厂长:就像敏姐提到的社群呀,KOL啊,这些都是现在大家发明一些新单词。其实从本质上来讲,这几十年,我在重庆本来就是有很多很多的圈子。


社群其实就是圈子,我有自己的很多很多的圈子,那这些圈子里面肯定要召集人啦,这些就是今天的KOL。


只是原来这些圈子没有媒体,没有自媒体的助推,都潜水潜的比较深,你要进入圈子的不容易,找到圈子不容易。


现在通过自媒体的放大,通过大家自己的这个微信、微博一转发,那么把这圈子都给暴露出来了。


我本来就是重庆很有影响力的圈子的KOL,在艺术,在美食,在商业....在重庆跟美有关的东西,我几乎都有联系。


所以,我开始做二厂,只需要通过自媒体的方式,通过一些手段告诉大家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在干什么,大家晚上就过来了,特别简单。


我描述的这个过程就是这个自由生长,不受约束,原来这些圈子本来就是这样的。为什么叫圈子?肯定是非主流。非主流有什么特点?非主流就是自由生长了,不受约束。


所以,咱们今天对非主流一下跑到台面上成为主流了,特别不习惯。


我觉得二厂和我们现在这些空间主特别要需要冷静,要看到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不要被偶然进来的客人所影响到我们的自己的生活。


其实,你要知道客人总归是会走的,自己的生活永远是不会变的,不要因为进来的客人长得漂亮就给勾引了,不要被进来的客人的几个钱给拐跑了。


真的是要搞清楚自己的喜好,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要活在这个世界上。


这样的话,我觉得我们的二厂,我们的这个平台,我们的这个家园,我们这个乌托邦的生命才会很长,才会真正的在一切变化当中寻找到自己平衡的点,不会被外界所干扰。


网红也好,不网红也好,人多也好人少也好,我们原本做的这个事情就是做给自己的事儿,何必守这么多外面的影响呢?

Q

敏姐:听得出来,周厂长很怀念过去的圈子文化,现在进入社群圈子太容易,社交方式改变也很大,人在这种环境中很容易迷失吧?你看大家都可能加您微信,您还不拒绝,这个跟过去本质的不同或者说带来特别不一样的感受是什么?

周厂长:我不拒绝大家加我的微信,但是我微信分了群。我有我私人的微信,我有工作的微信。所以,其实我在想我真正私人和工作是分的比较开的。


我不太喜欢那么多人在一个圈子里面,圈子是一个跟价值观有非常大关系的。我都不了解你,我都不知道你的价值观,我是不太可能和你在一个圈子里面的。


但是,作为社会上的人,我认识一下,你来了解一下我的价值观,然后你再选择是不是要跟我做朋友,我觉得这个是蛮有必要的。


我是开放的,我把自己打开给所有人看,但是我是真诚的,我是透明的,我是真实的。所以,不要怀疑我暂时给你们看的东西,喜欢、交朋友,不喜欢、请离开,不浪费我们彼此的时间。




所以,请大家加这个微信,这个微信是我的工作微信。通过这个微信号找到我是没问题的。但是,这个微信里面没有什么太多个人的东西。


如果,你是很喜欢我,要加我的个人微信,请你告诉我为什么,让我了解你,我可以考虑。


但是,对不起,这个主动权在我,能不能成为我的朋友,我自己说了算。但是,你想认识我,跟我保持联系,我给出了我最友好的答案。


周厂长喜欢的一句话:不被人定义,也不定义别人。这句话暗合了对不确定性的充分接纳,也暗合了对成功与失败主流语境的反叛。


0

一场没有终点的实验

Q

敏姐:周厂长把这次万有引力大会的演讲主题定为《一场没有终点的实验》是不是表明周厂长的内心并没有对成功的执着?那如何面对投资者?(我猜想那些投资人还是非常想要回报的?)或者说周厂长对成功的定义是独特的。

周厂长:我这次演讲的题目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实验》,我想只有是一场实验,我才有愿意走下去的冲动。如果,它已经是一个结果的话,那我为什么还要去继续走这条路呢。


我对成功的标准不一样,我觉得在路上一直有机会去反思,有机会去探索和创新,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生。


我要的是成功的人生,不需要成功的结果,不是一个数字,不是一个称号,不是一个title,那样的成功对我没什么意义。


投资人有分很多种,我想投资人也不是所有的都是为了投钱吧,还有社会责任,还有社会影响力。


人生最大的成功是喜乐,是平安,人生最大的幸福,是能把这样的喜乐和平安带给分享给更多人。


一个企业是不是成功,并不是在于挣了多少钱。挣钱很重要,但是,核心是挣到这些钱,企业用来做了什么。


解决了很多很多跟人有关的社会问题,这样的企业是成功的,但是,如果一个企业挣了很多钱,存在银行里面,然后,自己消费掉,这样的成功无异于是非常失败的。


那我们现在的项目在过程当中影响了政府对旧城改造的观念,影响了很多人对这个片区的观念,影响了周围社区居民,山上山下的邻居对他们将来在这片土地上生存方式的思考,这些都是非常大的价值。


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养活了很多人,提供了很多工作的机会,这些也是非常大的价值。


最后,我们企业本身也有钱赚,赚的也不少,回笼的资金比以前还要快,比原来的投资人实际上所期待的还要高,我想这些都是非常多的价值。


但是,也许在这个时候,我们认为企业每一年盈利不错。但是,有可能别人认为盈利太少,不好,那这样就看他自己的观念和价值取向。

Q

敏姐:这个对于城市带来的价值,我想是非常重大的意义。现在也有人担心网红二厂的寿命,我想这次万有引力大会周厂长会带来一些对二厂经营未来的答案,我们非常期待。最后我想请厂长谈一谈对万有引力的个人理解。

周厂长:我这次参加这个万有引力的活动,我是来向大家讨教的,我带来更多的是我的迷惑,我的困难,我也是来示弱。


希望大家给我更多的帮助,能跟我一起来战斗。我也想通过这个活动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伙伴儿,能够将来共同去面对这些困难。


总的来讲,我是来蹭我们万有引力的能量的。对于万有引力来讲,对这个这次活动来讲,我觉得是一大帮社群的集合。


我有期待,期待在这样社区里面找到的同路人,同路的小伙伴儿,价值观趋同的。如果有,那么我想将来可以一起携手干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但是,我也担心,因为,社群和社群的区别还是挺大,底层的价值观、逻辑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我也不太能够确定到底这个万有引力的这些事情结合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能量,迸发出什么样的故事。


不管怎么样,我期待在这样的活动当中,能够认识到彼此认同、彼此欣赏的伙伴。至少大家有这种社群的集体观念,总比那些孤芳自傲的,闭门造车的要强一些。




4场社群主题论坛

30+影响力社群领袖深度分享

100+社群/品牌方共同呈现

论坛+工作坊+市集+夜场

48小时high转成都

席位有限   谢绝空降

非商业活动 参会报名基金

将用于现场会务安排


官宣 | 一路向南,追一场社群的盛会


更多活动详情

感谢所有机构和个人的共创支持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持续更新中

......



4小时60人,他们在一起做了件了不起的事情
关于万有引力,我们有话说(一)
关于万有引力,我们有话说 (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