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科举放榜 围观者发现一怪现象 皇帝一怒将主考和状元统统凌迟

2017-10-31 www.68jt.com 68讲台

科举,乃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古代帝王为了保证科举考试尽可能公平公正,嗅到不对的味道就杀杀杀,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发生的南北榜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南北榜案,也叫“春夏榜案”、“刘三吾舞弊案”,是发生在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十年(1397年)一桩科举糊涂案。此科主考官名叫刘三吾,系翰林学士出身,当时已八十五岁。刘三吾年纪大学问也大,朱元璋一思忖老人也有老人的好,不会像年轻人那样再为自己谋私利,于是点了他当丁丑科主考。刘三吾和副主考白信蹈把所有的卷子判了一遍,共录取宋琮等51人。

殿试上,粗通文墨的朱元璋觉得没毛病,于是在里面点了三个还算不错的为一二三名,玉玺一盖就发榜了。

《明朝小史 第二卷》:“洪武三十年丁丑科,试官刘三吾、白信稻,取宋琮等五十一人,中原西北士子无登第者。及入对,以福建陈䢿为状元,应天尹昌隆为榜眼,浙江刘仕谔为探花。

然而,这张科举榜背后隐藏着一个很严重,甚至可以说让社稷根基不稳的大问题,那就是全榜51人均为南方士子,而在此之前历朝历代科举考试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先例。很快两个主考官的籍贯都被扒了出来,也是南方。这样一来北方读书人的怒气被点起来了,联名请求重判试卷,南京街头拦轿喊冤的举人到处都有。最后朱元璋也知道这回事了,于是专门成立了12人的审查小组(老朱殿试钦点的新科状元陈䢿、榜眼尹昌隆,探花刘仕谔也在其列),由自己的侍读张信牵头,一一重判并提交新名单。

明朝历史

复核的结果令人跌破眼球,审核小组认为原卷判定没错。张信向皇帝上疏说,不取的卷子文章写的太过粗糙,而且用词有欺君罔上的嫌疑......老朱把12人的详细报告全看了,仅戴彝、榜眼尹昌隆在名单加入了北方士子。显然重核的结果不能让吃瓜群众满意,舆情滔滔。不久后有人向朱元璋告状说刘三吾和白信蹈向张信行贿,三人密谋把劣质文章放在一起等着皇帝抽查......朝中监察御史也不甘寂寞,先后十多人弹劾刘三吾和白信蹈、张信意图拉拢门人、结党营私等等,到这里罪名就很大了,十个脑袋都不够砍。

1397年5月,已经有人向朱元璋告发说,主考官刘三吾十多年前曾为胡惟庸鸣过冤,此人乃是“蓝玉余党”,白张二人包括状元陈䢿等同是反贼,应当严惩。

中国古代史

事情到了这份上,朱元璋已经是不管不行了,更何况老朱面对乱臣贼子从来都没手软过,在毫无证据,仅仅几句捕风捉影的指证下,明太祖行动了!2月刚举行的科举考试5月就下诏:主犯刘三吾年已经八十五岁,是个眼花耳聋左半身体偏瘫,开恩流放到了大西北;其他人就没那么好命了,状元公陈䢿,副主考白信蹈、侍读张信均被凌迟处死,活剐于市;探花刘仕谔、会元宋琮均被流放......除戴彝、尹昌隆靠着修改过的名单幸免外,均是严惩。

6月朱元璋亲自主持了夏榜考试。如果说2月份的春榜是奸佞小人在作怪,6月份的夏榜也绝对称不上光彩。朱元璋录取任伯安等61人,又亲自点了黄观等人为三甲,但这61人全是北方人。后世习惯把这次称为“北榜”,前次称为“南榜”。明太祖为这次科举又是杀又是流放,也没谁敢出来多嘴了。

南榜或北榜,无论是哪次都是一笔糊涂账。但对于明太祖朱元璋来说,永远只需要能够笼络天下读书人的那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