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太平军叛将丁汝昌在北洋水师军服上绣了一个字 就抽走了清军军魂

2017-11-05 www.68jt.com 68讲台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制式军装,当然有时候大家更习惯叫盔甲,而事实上,大多数时候、大多数军队是没有盔甲的,除了盔甲造价高昂,一般人装备不起之外,还有很多人嫌累赘,影响冲杀速度耽误抢人头。

于是我们经常在小说中看到张飞战马超,连头盔都不戴,许褚战马超,干脆脱光膀子赤膊上阵,而在真实的历史中,横扫天下的秦军“捐甲徒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看着对面阵营中晃动的人头,秦军甩掉铠甲脱了衣服上去抢人头和俘虏,哪怕你是个奴隶,抢的人头够多,回去也能换取比县太爷更高的职务和工资。


但是不要因为秦军好光着膀子冲锋就以为秦军是没有军装的,他们的军装是黑色的,象征着秦军像洪水一样势不可当(五行说法,黑色主水),而事实上秦军冲锋的时候,在漫天箭雨(估计是今天炮火覆盖的鼻祖)之后,是怒吼着的黑色洪流,别说打,吓也把对方吓个半死了。

其后的汉军军服是红色的,红色主火,因为有“赤帝子(汉高祖)斩白蛇”的传说,所以汉军崇尚“火德”,十万大军出边塞,就像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把为害中原数百年的匈奴人赶到欧洲折腾罗马帝国去了。


红缨盔、红缨枪(长矛)、红缨环首刀,在“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口号下,火一样的大汉军团所向披靡,任何敢挑衅的异族在红色军装面前,都像烈日下的冰雪,消融成一滩烂泥。

至于气候的大唐明光铠,简直有些刀枪不入的意思,现代科学实验表明,唐军的明光铠对刀砍箭射几乎是免疫的,只有鞭锏斧锤这样势大力沉的钝兵器能对它造成损伤。特别是清一色 38 27192 38 10428 0 0 4624 0 0:00:05 0:00:02 0:00:03 4628光铠的大唐玄甲军,在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翟长孙带领下,杀敌简直就是开挂——你砍不伤我,我却能一长槊把你捅个对穿。后来唐军又装备上了魔刀一样的陌刀,“以腰力旋斩挡者皆为齑粉”,什么突厥吐谷浑新罗百济高句丽倭奴国,都被唐军打得爬不起来,一直跪着纳贡称臣。

直到明代,中国热兵器发展到了巅峰,各种大炮和多管火枪大量装备部队,盔甲的防护能力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但是出于“汉家威仪”考虑,明军的军装还是那么光鲜亮丽高大上,特别是锦衣卫的帅哥们穿着飞鱼服挎着绣春刀在大街上那么一走,可比现在的小鲜肉还吸睛——其时锦衣卫并不像电视里演的那样阴险狡诈无恶不作,他们是皇帝的禁卫军仪仗队,同时也管着情报搜集,作为特种部队的他们还在万历抗倭战争中立过功。

要说明军的军装,关宁铁骑有自己的三眼铳和鱼鳞甲,而最让倭寇胆寒的戚家军则永远是一身红色军装,即使是在万历年间的抗倭援朝战争中,小西行长藤堂高虎等倭酋,看见穿红军装的明军马上掉头就跑,因为他们知道倭寇的克星戚家军来了。


但是到了清朝,令人痛恨而且伤心的事情发生了。满清统治者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项目——骑射,不但开始闭关锁国,还把军队里的先进火器都锁进了仓库,而换上了代表原始蒙昧的大片刀和弓箭,并且在后来就是抡着大砍刀骑马冲向马克沁重机枪的弹雨,勇敢固然勇敢,但是要想取胜,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咱们本文说的是军装,就不谈清军停止武器更新换代的问题了,咱们还是来说说军装。 在清代,军装叫“号衣”,胸前背后都有块“大烧饼”,里面写着“兵”或者“勇”,兵是八旗兵、绿营兵,属于正规军,勇是地方武装,或者叫团练、乡勇,曾国藩(当过团练大臣)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原先都是乡勇,还不算全额拿清廷军饷的正规军。 关于清军正常的号褂子,咱就不多浪费口舌了,因为比较容易找到,所以现在电视剧演的那些目光呆滞、穿着灰色兵勇号衣的清军,还是基本符合历史原貌的。

咱们今天要说的是清朝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前的“新式军装”,从那时候的军装我们就能看出来,大清不亡就真的是没有天理了。 但凡懂一点军事理论的人,都知道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道理,也知道“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是军队应有的战斗意志,但是您万万想不到,清朝“最精锐”的北洋水师军官们谋求的是什么?他们代表军衔的是一个什么字?


不是“兵”,不是“勇”,而是“寿”! 是的,我没有写错,您也没有看错,北洋水师军服上只有一个文字:寿!每天开着长官们满身挂着寿字晃来晃去,士卒不贪生怕死临阵脱逃那才见了鬼呢:你看咱们长官每天想的不也是怎样能多活两天吗?

说起晚清北洋水师军服上的寿字,还有个来历:1882年,从太平军英王陈玉成手下叛逃到清军的丁汝昌(在庐江参加太平军,安庆被围时逾城降清),在曾国藩、李鸿章、刘铭传的提携下,当上了北洋水师统领(舰队司令),也许是跟洋人打交道比较多,了解一些“国际惯例”。这个太平天国叛将开始琢磨着给北洋水师换上“现代化军装”,于是报请李鸿章批准,晚清第一套海军军装诞生了。


在看下面的文字的时候,读者诸君请不要喝水,也不要吃东西,以免笑出来把水喷到手机上,也不要愤怒得摔手机。


这套经过层层审批最后定型的军装是这样的:军舰枪炮官的标志是方天画戟和红缨枪,文官的标志是毛笔和宣纸,军医的标志是灵芝寿桃和蝙蝠,最搞笑的是帆缆官的标志是中国结——要是缆绳都按照中国结的系法,等他们用一两个小时系上或者解开,军舰早就被干沉了。

最后压轴出场的当然是北洋海军大小军官们的服饰了。要说丁汝昌还是很有军衔意识的,比如他给自己的统领军装每个袖口都绣上了三个空心云头图案(可参见云头肉卷),据说这个创意发明权应该属于丁汝昌的部下刘步蟾,而且在每个云头图案里面都绣上了三个大大的古体寿字,估计是代表他类似今天的三星上将。每个袖口有九个寿字,两个袖子那就是十八个,这就能看出来丁汝昌和刘步蟾二位先生对长寿有多么渴望了。


但是上了战场难免有伤亡,不可能让每个人都跟丁大司令一样长寿,于是丁汝昌给他们设计的军装上,云头图案里面的寿字也逐级递减:邓世昌那样的舰长,每个袖子有七个寿字,副舰长每个袖子六个寿字。这种逐级递减,让然不能不想起两个字:折寿。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人视死如归:“我生国亡,我死国存!”“川军出川抗战,战若胜,则凯旋;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守土有责,尺地寸草,不得放弃;为救国保家而抗日,虽牺牲至一卒一弹,决不退缩。”“有我无敌,有敌无我!”“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看看这些令人热血沸腾的军人宣言,再想想晚清北洋水师军官袖子上那金光闪闪的“寿”字,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该悲还是该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