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潜规则不上台面 4S店/996/大强子被反噬

任易 任易 2022-08-07

无论「黑洞照片版权属于视觉中国」、「996大讨论」还是「坐奔驰车盖上哭」,最近令人瞠目结舌的事一桩接着一桩,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原因:潜规则是上不了台面的」,所有试图把潜规则正规化、合法化的既得利益者,一定会遭到舆论和现实的反噬,最后才能明白「出来混的总是要还」。当然,出来混要还的,还有「巴黎圣母院起火」,算是还了当年圆明园旧事。
 

996的潜规则

从996.icu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全民大讨论开始,到4月12号马老师公开说「能在阿里996是修来的福报」,大强子公开说「混日子的不是我兄弟」,再到4月14号马老师改口,人民日报定性996不应成为常态,这次关于996的讨论,让以前的创业偶像,国民爸爸的形象大损,更可怕的是在网上形成了新梗,也就意味着马老师和大强子的话,会在一次次讨论中被反复提起,每一次都在消耗宝贵的路人缘。这就是把潜规则正常化的反噬
 
其实高负荷工作的职位很多,比如夜班医护人员、电网铁路燃气石油的运检人员、公检法的基层人员、四大的审计会计师、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工程师、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快递小哥,他们某段时间的工作强度都远超996,为什么一直没有引爆舆论呢?

 
因为基层职业库然辛苦,员工议价能力较低,不可替代性较低,但是要么胜在体面(事业单位),要么胜在稳定,要么胜在回报,要么胜在自由;
例如在三四线城市的45岁大叔,在铁路局做检修,虽然辛苦但是旱涝保收,又有保险;这工作肯定比租个店面搞餐饮更轻松;例如设计院的工程师,连夜出图的时候肯定有,但是大部分时间还是能够按时下班的,总的来说还是比工地项目经理轻松;重点是大家具备用脚投票的权利,而高强度加班也是暂时性的。
 
但是互联网行业的IT工程师掀起的这波关于996的舆论,其核心原因在于,整个互联网行业,全都在鼓吹狼性,过度加班
所以互联网行业的工程师薪资比传统IT高一大截,既有市场需求火热的溢价,也有一部分加班工作的补贴,算下来两个行业时薪差不多。
 
过去几年万众创业,很多只差一个程序员的创业者花2万的月薪雇一个3年经验的普通程序员,一起烧投资人的钱活得美滋滋的;
从18年开始,投资人也没钱了,九成的创业项目也倒闭了;幸存的互联网公司也面对着增长乏力的新形势,2018年开始,新增移动网民数量仅仅4000万;而在2016年,新增移动网民是一个多亿,互联网公司面对的不再是高增长市场,而是竞争激烈的存量市场。
 

如图,大部分互联网巨头都是在98-00年,10-12年的窗口期萌芽,在风口期高速发展的

 
在增长下滑、用户减少、利润下降时,互联网公司开始进入激烈竞争,抢夺用户使用时间,但又不敢盲目扩张。
所以这些互联网新贵才会想把现有人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最好还能通过严苛的考核,让一部分员工自行离职削减人力成本,然后再重新招聘一批熟悉B端的的员工,实现互联网公司从toC到toB的转型。How?996工作制是最优解
 
如果偷偷摸摸的实施就算了,比如领导私下找加班少的员工谈话,比如减少甚至不发某些员工的年终奖,比如不予升职或者不再续签,比如找个不诚信的理由逼员工离职,这都是小手段,等于企业主知道强制员工996是不对的,才要创造各种条件鼓励员工主动加班。

 
然而以大强子和马老师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新贵资本家,看见有赞的白鸦公然宣称996,市场反响还很好,竟然想把互联网公司996的潜规则摆上台面,形成惯例乃至制度,那怎么可能不被反噬?

 
有赞是什么体量,阿里和京东又是什么体量?
如果阿里和京东公开的、有组织的、有惩罚措施的强制实行996工作制,甚至认为在阿里996是修来的福报,混日子的不是我兄弟,那么比阿里京东小一级的公司呢,为了追赶会不会强制997?那么那些小微型的创业公司呢?为了追赶会不会强制007?那不就是把996的潜规则强行正式化么
 
在潜规则的前提下,员工可以选择接受,就像某些演艺圈人士为了红甘愿接受潜规则;
也可以选择不接受,领导必须遵循流程正义,员工可以用脚投票,至少拥有选择权;而如果把潜规则正式化,就意味着员工连选择权都没有了,6点下班回家从合法权利变成了领导的恩赐,公开跟法律和民意唱反调,怎么可能不被民意的反噬怼爆?
 
重新回顾下马克思老爷爷的智慧,马老师、大强子这些资本家是不是在努力把工作日延长到体力可能达到的极限,占有员工创造的剩余价值

我们以前都假定工作日有一定的界限。但是工作日本身并没有固定界限。资本的经常趋势就是把工作日延长到体力可能达到的极限,因为随着工作日长度的增加,剩余劳动,从而这劳动所创造的利润也将同样增长。资本把工作日越延长,它占有他人的劳动量也越多……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处置的自由时间,一生中除睡眠饮食等纯生理上必需的间断以外,都是替资本家服务,那么,他就还不如一头载重的牲畜他不过是一架为别人生产财富的机器,身体垮了,心智也犷野了。现代工业的全部历史还表明,如果不对资本加以限制,它就会不顾一切和毫不留情地把整个工人阶级投入这种极端退化的境地。
 
——马克思 《工资,价格和利润》

第十三节《争取提高工资或反对降低工资的一些最重要场合》 1865年5-6月

4S店的潜规则

对于一些市场紧俏又产能不足的产品,渠道上有各种挣钱的门路,比如iphone、华为、小米新品刚刚上市的时候,是不是要找黄牛去买?比如房产最火热的那几年,想优先选房是不是要靠人情或钱财开路?
 
我只说犯了事儿的,康师傅三弟周某青的妻子周某英2010年出资1900万元控股江阴奔跃,垄断了江阴奥迪车市场,建起了江阴地区最大的汽车4S店;
而康师傅二弟周某兴做了五粮液的代理。这些都是财源滚滚的紧俏商品,在厂商销售指导价基础上,消费者肯定要加价拿货的,而经销商,正好可以从中挣钱。去年中兴被美帝制裁买不到芯片的时候,xilinx这种FPGA芯片的渠道价格立刻暴涨。
 
就像西安利之星这种4S店,主要靠厂家销售返利、搭配精装配件、加价提车、售后服务等环节挣钱,其中销售返利、精装配件、售后服务等环节都是要交税的;
加价提车不一样。
 
加价提车本来就是个潜规则,也就是消费者可以自己选择加价2万拿现车还是不加价排队等待到货;
潜规则就是给消费者自行选择的。但是西安利之星自己玩脱的核心原因,就是把潜规则正式化,把人逼到墙角,不给人选择权。
 
完全不告诉客户「金融服务费」的事,等客户把首付交了再变脸,客户不愿意交,就把客户晾在一边;
这肯定不是第一次做了,所以会涉及到几千万的不开票、不进企业账户的收入,这些钱会拿来上下打点,摆平内外部关系,等于节约了大量洗钱的成本,所以4S店有充足的动机私下收钱。
 
可是潜规则重点在于当事双方你情我愿,不能强制;
非要强制推行的话,就会树敌;树敌无数的话,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遇上硬茬,踢上铁板。比如这次西安利之星就踢上了舆论的铁板,把自己玩进去了不说,还让奔驰在上海车展上如临大敌,还送给奔驰一个收拾利星行的借口。
 

大强子被民事起诉强奸

大强子明大事件中的女主角Jingyao Liu(音译刘静尧),已经向明尼阿波利斯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称自己去年8月31日被京东CEO大强子强奸,要求刘强东赔偿5万美元,并将京东列为被告。
 
这个局玩到今天,非常清晰的证明有势力在做局搞大强子谋夺京东控制权;
但是也是大强子自己上套的;如果不是大强子近期围绕996多次发声,暴露了资本家本质,我还是会站他中了仙人跳。但是大强子在路人缘暴跌的情况下,又遭到强奸的指控,在路人和员工心中的好评度,这次彻底触底了吧。
 
富豪与某些女性的桃色交易,一个出钱,一个出色,属于标准的潜规则交易;
但是发生关系之前不了解女方诉求,不留下相关证据保护自己,盲目自信的提枪上马,以为凭自己的财富地位就能予取予求,把潜规则当成理所当然的事,夜路走多了,事情做多了,必然遭到反噬。
 

大数定律

根据伯努利的大数定律,当大量重复某一实验时,最后的频率无限接近事件概率。小概率事件,比如鼓吹996被群嘲、4S店乱收费踢上铁板,富豪遭遇仙人跳等,正常情况下基本不会发生;但是如果做得多了,比如资本家纷纷鼓吹996、4S店常年违规收费、富豪沉迷于猎艳,那么一定会发生小概率事件的。
 
把不合法的潜规则明面化、公开化、正常化,那就一定会发生小概率事件,遇上铁板;
这时上不得台面的潜规则就会一定遭到公序良俗的反击,绝无例外。
 
知识就是力量


以人民的名义,潜规则是上不得台面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