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禁酒令落地的正确方式
一、鲁智深喝酒闯祸
不知不觉鲁智深已经在五台山当了四个月的和尚了,这期间全靠赵员外不定时的派人来给他送酒送肉才熬过来。但最近几天赵员外都没派人来,鲁智深只好自己走出山门看看。
在半山亭碰见一个卖酒的挑着两桶酒上山,鲁智深高兴的就要买,但卖酒的却说:
我这酒,挑上去只卖与寺内火工,道人,直厅,轿夫,老郎们,做生活的吃。本寺长老已有法旨∶但卖与和尚们吃了,我们都被长老责罚,追了本钱,赶出屋去。我们见关着本寺的本钱,见住着本寺的屋宇,如敢卖与你吃?
这话说给讲点道理的人,对方估计也就算了,但鲁智深可不是这么好说话的,照着卖酒的裤裆就是一脚,疼的对方半天爬不起来,自己则打开桶盖,不一会儿就喝完一桶,临了来句:
汉子,明日来寺里讨钱。
这不就是打白条么。(那时候这些粗豪汉子喝的都是米酒,度数不高;真让鲁智深喝二锅头,最多三斤也能把他放倒了)
卖酒的汉子也是明白人,不仅不敢去寺里要钱,本来往寺里送的酒,也不打算送了,赶紧把剩下的酒分到两个桶里,飞一般的下山了。
因为他看见鲁智深喝醉酒往回走,到时候寺里处罚鲁智深喝酒,又没有监控,他如何证明是鲁智深抢酒喝,而不是他卖给鲁智深的?还不如趁早认亏,免得再被长老处罚。
二、长老的管酒妙招
连一个酒水供应商(卖酒的汉子)都如此惧怕长老法旨,说明长老确实管理有方。
毕竟,立个规矩容易,实际执行起来,可就远不是那么容易了。在水浒宇宙里,当和尚的喝酒吃肉,与人勾搭成奸,甚至杀人放火都是常有的事儿,但长老治下的五台山却律令分明,说明长老确实在管理上有好几把刷子。
想落实禁酒政策,可不是写一条纪律,然后往墙上一贴,大家就会自动遵守的。别忘了1920年1月17日,美国在立法层面上宣布禁酒,凡是制造、售卖乃至于运输酒精含量超过0.5%以上的饮料皆属违法,结果是执法官员收受贿赂,黑手党靠走私酒类做大,假酒泛滥,最后这条法律(修正案)在1933年12月5日被废除。
对付不同的人,就需要采用不同的管理办法,并且交叉使用,才能保证最后禁酒政策可以落地。
首先公开宣扬禁令,加强思想道德宣传。
五台山寺庙里,有僧众好几百人,真要想做到硬管理的办法,即靠处罚来实现全员禁酒,那管理成本无限大,政策难以落地。在管理上,执行成本最低,并且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员工自愿遵守。想要达到这种效果,光靠员工自觉是不够的的,就需要宣传部门不断的做思想工作,形成舆论氛围。
就像我们国家的禁毒宣传,做到了年年讲月月讲;鸦片战争的屈辱大家都记得,国外毒品泛滥的危害也看得到,我国禁毒警察的牺牲也看得到,自此禁毒的理念深入人心。
舆论环境就是这样,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占领。很多事情只要一两年冷却下来,舆论估计就能翻转了,比如现在我们看艳照门事件,是不是也觉得没啥大不了的了?
几年前,禁毒宣传不强力的时候,毒品合法化的各种声音甚嚣尘上,很多专家论证,管制是会造成稀缺的,应该开放市场,由价格杠杆发挥作用。
这些人要么读书读成书呆子了,要么就是昧着良心说假话。因为就算按照纯粹的经济学理论,毒品也是不适用的。通过市场竞争价格调节,实现动态平衡,对于一般商品能行,但毒品肯定不行。因为毒品是成瘾性商品,又会摧毁人的身体,要不「东亚病夫」是怎么来的?
大清朝曾经搞过毒品合法化,清末都开始大规模种植罂粟,一时间因为质量太好,产量太大,都把外国货挤出市场了。但结果怎么样,整个国家变成一滩烂泥,甲午海战就这么输给了日本。想想人民英雄纪念碑碑下第一个浮雕就是虎门销烟,这都是历史的惨痛教训。
可试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