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糟糕的事,都是在犹豫不决时发生的
一、招个土匪女婿是什么体验
鲁智深刚准备拿起禅杖,暴揍门房一顿,庄园的主任刘太公来了。鲁智深赶紧辩白:
洒家是五台山来的僧人,要上东京去干事。今晚赶不上宿头,借贵庄投宿一宵。庄家那厮无礼,要绑缚洒家。
这会儿鲁智深学聪明,拿出官方派发的度牒,表明自己也是有身份证的人,同时说明事情原由,而且告门房一状。
从这套应对措施来看,五台山佛学院的教育是真不错,无脑莽汉已经开悟了,懂得处理人情世故了。
刘太公一听对方来头不小,赶紧回应道:
师父休要怪,庄家们不省得师父是活佛去处来的,他作繁华一例相看。老汉从来敬信佛天三宝。虽是我庄上今夜有事,权且留师父歇一宵了去。
翻译成普通话就是:门房有眼不识泰山,你别跟他们计较,今晚就算有事也让你住。而且刘太公也非常明白帮人帮到底,赶紧安排下人准备饭菜:
庄客掇张桌子,放下一盘牛肉,三四样菜蔬,一双筷,放在鲁智深也面前。
鲁智深赶了一天路,早就饥肠辘辘,风卷残云迅速吃光后,按照江湖规矩,就该帮人消灾了:
敢问贵庄今夜有甚事?
刘太公本来不愿意说,架不住鲁智深使劲问,就说了:
老汉只有这个小女,如今方得一十九岁,被此间有座山,唤做桃花山,近来山上有两个大王,扎了寨栅,聚集着五七百人,打家劫舍,此间青州官军捕盗,禁他不得,因来老汉庄上讨进奉,见了老汉女儿,撇下二十两金子,一匹红锦为定礼,选着今夜好日,晚间来入赘老汉庄上。又和他争执不得,只得与他,因此烦恼。
刘太公的宝贝闺女怎么就能落到这步田地?
二、刘太公为啥没把女儿送走?
我第一次看《水浒传》的时候,刘太公的“只得与他”就让我大惑不解,真的只有这办法?
刘太公又不是糊涂人,虽然大宋年代大家的思想没那么封建,女人改嫁也是常事,参见《水浒传》武松的同人小说《金瓶梅》。但被土匪抢去的女人,最后能有什么结局?刘太公心理还是有数的。
最好的结局是压寨夫人,指不定哪天山寨被剿灭,跟着一块完蛋,正常情况则是沦为泄欲工具轮奸致死。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进了土匪窝就没有好下场。
那刘太公为啥不提前把女儿送走呢?从时间轴来看,他至少有三次机会。
第一次,山寨成立的时候。
刘太公桃花村,就在土匪山寨的桃花山下,自己庄子里又没有武力强人,指望土匪不吃窝边草,那是不可能的。这时候就该赶紧准备预案,自己老头子一个跑不动,也就算了。但应该提前把女儿送走,无论是托付亲戚,还是赶紧招赘,都应该提上日程。
第二次,官军剿匪失败。
这是非常强力的信号,因为这意味着土匪已经可以在这一带为所欲为了,万一哪天来自己庄子上劫掠,刘太公的宝贝女儿肯定保不住。这时候就该赶紧送走,一刻耽误不得。谁知道哪天土匪回来造访。
第三次,土匪前来讨要进贡的时候。
土匪好歹离庄子有一段路程了,刘太公再脑慢,也得提前安排个放哨的。一旦土匪有什么风吹草动,赶紧回来报信,自己留下来跟土匪周旋,好歹女儿能先躲到其他地方。
那为啥最后女儿还是没走成?
表面上看是因为侥幸心理,但实际上是备选解决方案太多。
这就是管理学上的一种常见现象:导致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因为成功的方法太多。
可试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