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客故事 | 扎根金鸡湖畔,肩扛责任的无人机研发者冯翼

2015-09-15 金鸡湖创业长廊

翼,翅也。

冯翼说,“我是我父亲的翅膀。”于是,在身为著名摄影家的父亲提出:“有没有可能把照相机挂到天上拍?”的时候,他这双翅膀开始奋力舒展,带着父亲的航拍憧憬和无人机的梦想,开始飞翔。


——专访苏州光之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冯翼


冯翼的名字是爷爷取的,和父亲冯雁军的名字一样,带着老人对飞翔和天空美好而宏远的期望。不同的是,他的名字中多了一份责任和寄托。




>>>>

被父亲带入无人机的“坑”

冯翼的工作室面积不大,五个房间分工明确,唯一的相同点就是:摆满了无人机。研发室里,各式各样的无人机和电子配件摆满了展架。大到8轴16桨的大型航拍无人机,小到只有十几公分却自带GPS的迷你无人机,摆在高高的展架上,遮住了窗户,占据了走道。

▼ 冯翼工作室部分展架



我们站在窄窄的过道里,听冯翼介绍每一架无人机的故事,“这个是防水的,能在水下拍……”另一边,冯翼的父亲举着手里的iPhone6,熟练地为我们拍照。冯翼笑着说,自己是被父亲拉到无人机这个“坑”里的。


▼ 冯雁军冯翼父子在检查飞行器



退休之后的父亲仍然保持着三十多年来“爬高”的摄影爱好,登高楼,拍全景。一天,父亲对冯翼说,“能不能把相机带到天上拍?”那是国内外小型无人机展露头角的2010年,法国的Parrot公司刚刚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真正受到大众关注的四旋翼无人机,控制简单,WIFI传送图像,一股多旋翼的商业化热潮开始兴起。


此时,设计一架航拍无人机对电子模块设计出身的冯翼来说不是难事,“我们发现这个事很可行。”面对父亲的梦想,冯翼辞去了薪水丰厚而稳定的工作,开始创业。从程序编写,到主板制作,再到最后的整机拼装。2011年,冯翼的第一架无人机诞生了。虽然还在测试阶段,操作起来也异常复杂,但冯翼对无人机的兴趣和热情已经被点燃,心甘情愿地入了“坑”。


▼ 冯翼在做介绍



>>>>

用责任感去拧紧每一颗螺丝钉

2004年进入微星科技工作,一年的培训期光焊接烙铁就练了一个多月,冯翼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世界级的公司,用人家的芯片来设计产品。”虽身为设计师,却事事亲力亲为,“一个设计师不会操作、调试、测试,这不叫设计师。”2006年,冯翼的第二份工作变成了“我们做芯片给人家用 。”他形容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是创造力让他拥有了全球的眼光,“这就像华为的CPU是自己做的,这是企业的一份责任感。”所以,当冯翼组装无人机需要零配件,却一次又一次地被当年的淘宝“坑”了之后,他越发觉得“在这个领域用心做好的人还真不多。”


▼ 待装的机臂



冯翼给公司起名“光之翼”,因为“光的穿透力很强,我希望在研发方面能持续专注,能做一些东西出来。”他不愿意用“情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但赶个时髦吧。”他笑着说,继而认真地讲起一个令他至今心有余悸的故事。


2013年夏天,在一次试飞时,冯翼的一架6轴无人机从五十多米的高空坠落。三秒钟,飞机倒扣,一地碎片,而那里刚刚走过两位老太太。从那以后,冯翼设计的所有多轴无人机全是上下双翼,大大提高了飞机的安全性和操控性。


一般情况下,冯翼都会亲自拼装每一架无人机,“我完全可以让其他人来帮忙,但是‘怕’。因为机器坏了没关系,砸到一辆卡宴被贷款也可以赔,但是砸到人赔不起,因为对人的伤害是永远不能弥补的。玩这个(无人机)一定要有责任感,要小心和谨慎,永远心存生命的敬畏。”冯翼一直留着那次坠机的残骸,“为了时常提醒自己。”他将残骸递给我们,那安装机桨的螺栓被砸弯,顶端也被削平了。


▼ 坠机的残骸



有人试图用“玩飞行器失控,并非人能控制”的话来安慰自己,但冯翼不会,曾经一位老工程师的话始终铭刻在他的脑海里。2009年,冯翼将嵌入式的概念用到传动控制器并应用于船舶上,老工程师对他说,“你们做这个嵌入式的东西很先进,但是船不是路面上的车,汽车出了问题可以停到路边,如果船的动力系统出现问题,没有地方可以停,很危险。”冯翼神情严肃,有一种不容分说的坚定,“从那以后我就意识到,做东西一定要可靠、安全,精益求精。哪怕一个螺丝钉,用多少力气去拧都要自己去感受。 ”


▼ 待装的电机



今年端午节,金鸡湖龙舟赛现场最多的是观众,但最抢眼的是大大小小、飞来滑去的航拍无人机。突然,沿水而建的观众席上爆发出一阵阵欢呼,人们的注意力被一架8轴无人机吸引。它横扫过观众席,流畅自如地秀着自己的飞翔技能,左右着观众的呼声和掌声。冯翼操作着它,娴熟从容。互动是他的现场灵感——既然观众这么热情,不如去和他们打个招呼,但前提一定是:安全。


2015年3月29日 金鸡湖马拉松



>>>>

理性的头脑,感性的细胞

冯翼相信,骡子和马的实力要牵出来遛遛才知道。他专心技术和研发,只用实力说话,“我不需要用一张嘴去告诉别人我能做什么。”他埋首于自己的无人机研发,不做整机,拒绝了很多合作和投资,尽量避免资本的游戏。但当他再一次起头时,发现市场情况不同了。冯翼向来自信而理性,如果“酒香不怕巷子深”在互联网时代已经落后了,那么他也要开始吆喝自己的家“酒”了,“在这个互联网的年代,你不去展示给别人看,是没有用的。 ”


▼ 冯雁军冯翼父子



当大疆等消费级无人机飞进越来越多的家庭时,操作无人机就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技术活”了,但潜在的安全风险也随之而来。冯翼看到了未来,认准了市场,计划组建一个俱乐部聚拢更多的无人机爱好者,而这个想法来自他看过的一段视频。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在玩无人机时意外将它挂到了高压电线上,令人心惊的是他竟然试图自己用绳子将无人机拉下来。“这是个多么危险的事情。我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普及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避免一些安全问题,还可以让大家从线上的交流转到线下来。 ”


同时,无人机专业领域的应用也是冯翼努力的一个方向。无论是为摄影师设计一台专业摄影飞行器,还是无人机自动避障功能,冯翼在分析市场和未来时,始终保持着一种理性的距离,这几乎让我们忘了他出身文艺世家,还创作过不少出色的作品。


▼ 父亲冯雁军先生在介绍他主编的内刊



十五年前,冯翼开始玩摄影,玩音乐,“我那时还打碟呢,虽然看起来不像,因为现在是大叔嘛。”冯翼的爷爷是位拿过国家文化奖的剧作家和小说家,摄影家的父亲是多家省级内刊的执行总编,他的艺术细胞根植于骨血深处,常常在不经意间展露。前不久,冯翼和父亲受邀为央视的一部纪录片拍摄航拍镜头,在穹窿山取景。航线怎么走,镜头怎么摇,他和父亲都能配合默契。“航拍和普通摄影一样,谁都有手机相机,都可以拍,但好不好看,能不能实现导演的意图,准确地表达镜头语言,关键是镜头后面的头脑。我们是希望把视频做得更好一点,而不是从纯商业的角度来考虑。”


▼ 冯雁军冯翼父子俩在用自己做的飞行器飞行



在冯翼看来,技术和艺术有时是冲突的,而他的解决办法是“负责好技术这一块”。“我的理性肯定大于感性,因为我还是做技术为主,但我不抵制文艺。从艺术角度来说,我调一张照片,对颜色的理解和追求有我自己的标准,但从技术角度而言,1+1=2,没有第二种选择。”


>>>>

匠心+创新+责任,这才是“创客”精神

“创客,和从前的老工匠有些联系。 ”匠心,是冯翼最先想到的有关“创客”的词。那些传统手工匠人的精雕细琢有着最纯粹的追求——精益求精的坚持。“匠心的升华,就要带上‘创新’的思想和态度,要用量变引起质变。”

冯翼说,“我们就是想把每一部分都做到最好,让无人机慢慢变成生活和行业的助理,让它们更加智能。
把自己验和成人分享,带动更多的人创新,实现更的社会价值。这是男人的,也是创新服务社会义务和责任。”


▼ 金鸡湖全景航拍照



▼ 冯翼父子航拍作品--韵律苏州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165ikz7he&width=500&height=375&auto=0




苏州光之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由一群来自芯片设计公司的“创客”组成。因为有着共同的蓝天飞翔的梦想而聚集在一起实现梦想。公司产品和研发方向为智能控制系统、工业飞行器平台、工业飞行器平台地面控制站、自主飞行及辅助飞行导航系统。


2015.9.18-9.20 冯翼先生将以创客导师的身份参加首届苏南全球创客大赛


本文为金鸡湖创业长廊原创

作者:朱怡颖

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原文阅读或扫描二维码,加入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