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日学习图案第一人——陈之佛先生的展将在国美举办
中国现代设计巨匠——陈之佛特展
开幕式:2018年12月28日上午10点
展览日期:2018年12月28日-2019年3月28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中国现代设计巨匠——陈之佛特展”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承办,浙江美术馆、陈之佛艺术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协办。集情景还原、研究文献、图片资料,展出了浙江美术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陈修范、李有光、胡迪军、孙仲山等收藏的260余件陈之佛先生的图案与绘画艺术作品,有染织图案、装饰画、书籍、杂志设计、信札、教案、工笔绘画,还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珍藏的陈之佛先生在国立艺专任职期间的相关档案资料等诸类。
“中国现代设计巨匠——陈之佛特展”以“陈之佛与中国图案学”、“陈之佛与20世纪中国设计教育”、“陈之佛与中国现代设计思想与实践”、“陈之佛与国立艺专”以及“陈之佛的绘画艺术”五个板块。从设计大背景看,20世纪上半叶,中国积极融入世界设计发展潮流,以“图案学”的发展和构建为核心,领衔中国现代设计的开拓。陈之佛先生无疑是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奠基者之一。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通过展览与研究,从“图案学”、工艺美术、绘画艺术的角度,综合呈现陈之佛先生的艺术思想与设计文化的历史格局与当代意义。
1921年陈之佛在日本时留影
扇形叶染织图案,尺寸:46×23cm,年代:1925-1927年(陈修范、李有光藏)
生命树染织图案,尺寸:46×23cm,年代:1925-1927年(陈修范、李有光藏)
1919年,蔡元培先生提出美育之主张——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上世纪40年代中期,陈之佛先生在手稿《艺术与教育》一文中,提倡美育的重要性。“人假若没有美的修养,便缺乏情趣。”并呼吁教育家——“教育是百年大计,要稳固基础,不可片面的发展。现在的教育虽已注意到道德、科学与体力的三方面的平等发展,但还须注意到全民族生命之所寄托的精神教育,这里更不要忘却了美育。”
陈之佛先生为赴日学习图案第一人。但对“图案学”的实践与研究先于留学日本,以及对西方工艺美术的考察及对国内的反思与审视。他阐述道:“生活的美化,生活的经济化,产业美术的发达等,实在都已非常要求图案的作业。所以图案教育,在现今可视作生活教育了。”丰子恺在《〈陈之佛画集〉序》中,也明确指出:“吾友陈之佛兄早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图案科,为中国最早之图案研究者”。1925年,陈之佛先生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从事图案设计的机构——“尚美图案馆”。这是一件旷古未有的新事物,体现着一种全新的设计思想,标志着现代工业生产中设计与制造的分工。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展出的100幅染织图案手绘稿(1925-1927年),均是对生活的、自然的、自由的捕捉。张道一先生对陈之佛先生讲的艺术形式美,比作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寒来暑往,运转自如。也可以说,陈之佛先生开启、铸就了艺术形式美的钥匙。
东京美术学校工艺部校舍
1920年陈之佛在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科学习时的教室
1942年初夏,吕凤子辞去国立艺专校长一职,并推荐陈之佛继任。彼时的国立艺专,偏安于璧山青木关,地理位置偏僻,校舍破败紧缺,办学异常艰辛。民国教育部长陈立夫1942年6月18日致信:“之佛先生道鉴:敬启者,艺专吕(吕凤子)校长因病辞职。兹请先生继任,一再辞让,迄未允就,谦冲之怀至取钦佩,惟艺专为国内惟一艺术学府注,非以德高望重者主之不足立,一再考虑,仍以先生为唯一适当人选,故再函敦劝。务乞慨允,俾得即日差表用慰,嘱望,不胜盼幸。专此重达,并颂道安。” 《傅抱石传》载文:国立北平艺专、杭州艺专合并,改称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址迁至嘉陵江畔磐溪“黑院墙”。陈之佛迁校与扩充师资的举措,诚然开启了国立艺专自“西迁”以来最精彩和辉煌的历史篇章。“黑院墙”也被誉为“中国现代美术的摇篮”。
1930年陈之佛与学生邓曙光(邓白)、卢景光、麦语诗合影
1955年陈之佛与进修生张道一合影
1955年陈之佛与助教李有光合影
1934年陈之佛与徐悲鸿潘玉良吕斯百教授与部分学生在中央大学校园内梅庵前合影
陈之佛致傅狷夫信札(浙江美术馆藏)
陈之佛先生的绘画艺术直指情感,或“然发明与考案则反之”。如他所用“画印”——花开见佛,清秀、恬静、雅致之寄情于画,陶冶审美。《安居图》、《荷塘鹡鸰》栩栩如生,讲求意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称为境界:“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情感,谓之境界。”陈之佛先生曾说:“中国画的意境就是画家的思想感情通过对象描写而与对象融合后所表达于画面的情调。”观其画,知其意。陈之佛先生使中国工笔绘画艺术进入新的里程。
陈之佛先生作为“实业救国”的艺术理想与专业实践结合起来,体现了“抱负”之所在,也反应了“五四”以后中国知识分子思想活跃、积极探索的精神风貌。一百年来,陈之佛与中国“图案学”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有助于探索中国传统造物与设计文化的思想源流。
陈之佛的部分作品
涡旋纹植物染织图案,尺寸:46×23cm,年代:1925-1927(陈修范、李有光藏)
几何花卉染织图案,尺寸:46×23cm,年代:1925-1927年(陈修范、李有光藏)
植物纹样染织图案,尺寸:46×23cm,年代:1925-1927年(陈修范、李有光藏)
植物染织图案,尺寸:46×23cm,年代:1925-1927年(陈修范、李有光藏)
《东方杂志》,第二十四卷第二号,1927年1月,陈之佛 封面设计,大16开(胡迪军藏)
《东方杂志》第二十六卷第十八号,1929年9月出版,陈之佛装帧设计(胡迪军藏)
《小说月报》第十八卷第六号,1927年6月出版,郑振铎主编,陈之佛装帧设计(胡迪军藏)
陈之佛抄录1946年吴冠中公费留学试卷(局部)(陈修范、李有光藏)
陈之佛中国画“迎春”册页,1946年创作,尺寸:长28×40.5cm(浙江美术馆藏)
陈之佛《豆花螳螂》104.4x31.6cm轴(孙仲山藏)
陈之佛《居安图》52x29.5cm轴(孙仲山藏)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
承办: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协办:浙江美术馆、陈之佛艺术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总策划:许江、杭间
策展人:吴光荣
学术顾问:张道一
行政总监:金晓依
空间设计:王欣、孙昱
视觉设计:吴炜晨
展览执行:李计亮、任晓炜、雪润枝、黄艳、何柳映、马群
文字撰写:任晓炜、胡迪军、孙仲山、李计亮、金晓依、雪润枝、宋健、赵天叶、宋邹邹、林晶滢、黄文莉
藏品管理:黄艳、马群
公共教育推广:雪润枝
纪录片制作:杨涛
藏品支持:浙江美术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陈修范、李有光、胡迪军、孙仲山
特别鸣谢:《中国艺术》杂志
以上资料来源于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公众号
-
欢迎关注最设计
往期推文
微信换标了!
设计年礼哪家强?
让人一看就想吃的包装
这定制字体,我有点晕...
她为母校做了一套惊艳的设计...
嘿!台湾设计师你不要那么搞笑好吗?
你只知插画好看,可知背后隐藏的深意?
请十个展览来办一次展,这一定是最厉害的展了
2018年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获奖作品欣赏(优异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