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考 | 基层干部咋看“双随机”抽查?

2016-05-20 中国工商报

推广随机抽查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重要举措。当前,“双随机”抽查制度已经成为全国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方式。今天,小编从基层来稿中选取一篇,看看他们是怎么看“双随机”抽查的。


几点疑问:


抽查方式能否实现监管到位?未随机抽取到的企业,如果出现违法经营问题,公众是否认可市场监管部门尽到了监管责任是个疑问。


随机产生的被查主体是不是辖区监管重点?由于被检查主体是随机抽取产生的,而随机抽取方式很难保证抽取到需要重点检查的或者存在问题的企业,抽查的针对性和精准性难以保障。


抽查能否做到检查充分?抽查人员到不熟悉的企业和地区,仅对抽查任务确定的检查事项进行检查,能否发现与之关联的其他违法经营行为?能否做到检查充分?


各部门能否统一协调开展“双随机”抽查?当前,全国许多地方实行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存在同一省(区市)内,省级、市级、区县级行政执法体制不统一的情况。在这样的现实下,避免对同一主体重复检查是个难题。


如何对企业公示信息尤其是财务数据做到检查到位?对于大中型企业年报公示信息的财务数据,限于财务专业知识不足,抽查干部只能就公示的数据与企业财务报表进行比对,无法做深层次检查。《企业公示信息抽查暂行办法》规定,抽查中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开展审计、验资、咨询等相关工作,依法利用其他政府部门作出的检查、核查结果或者专业机构作出的专业结论。而在工作实践中,委托事宜审批手续烦琐、成本高等,上述规定的可操作性并不强。


解决办法:


丰富监管手段,确保监管到位。通过“三对接、四手段、五方式、六数据”,构建“一体两翼”监管新机制。“一体”即围绕主体归集数据,“两翼”即日常监督和行政执法。事中事后监管与登记许可、行政执法、社会工作三对接;用好信用监管、风险防控、社会管理和网络监管四种手段;采取了解性走访、全面性核对、随机性抽查、针对性查处、指导性服务五种方式;强化注册登记、投诉举报、检测监测、执法办案、年报公示、其他部门移转和函告六种数据的归集、分析和应用,同时采取随机抽查、重点检查、协同检查、检测监测等方式,合理高效配置行政执法资源,确保监管到位。


积极探索,不断提高抽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未抽取到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涉及投诉举报数量大、检测监测问题多、有严重违法记录、年报信息弄虚作假等问题的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制作台账,建立相应数据库,加大定向抽查力度,有侧重、有针对性地开展“双随机”抽查。


加大培训力度,做到检查充分。加大对抽查人员的培训力度,帮助其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以便在抽查中精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抽查人员应在检查前通过多种途径,如系统查询、向相关部门了解情况等方式掌握被抽查市场主体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统一开展抽查。建立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及时沟通、整合事项,避免重复检查;对于同一问题涉及多个部门的,可以联合检查的方式开展抽查,避免重复检查和资源浪费。


加强宣传培训,确保对企业公示信息检查到位。加大对抽查人员财务知识的系统培训力度,以适应抽查工作需要;与第三方平台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提高执法效能。(北京市工商局延庆分局 张文杰 李会朴)

大家都在看

关注 | 关于创业者、个体户、企业,国务院出台了这些举措

思考 | 信用监管是个什么“东东”?

案例 | “知假买假”还要10倍赔偿?消费者诉求未获支持


执行编辑:刘琦 编辑:庞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