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 | 工商总局发布第三季度市场主体发展、市场监管和消费维权有关情况

2016-10-17 中国工商报

10月17日,国家工商总局举办2016年第三季度全国市场主体发展、市场监管和消费维权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统计数据显示,商事制度改革持续发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等改革政策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和肯定,新设市场主体持续增长,第三产业发展明显,市场竞争秩序总体稳定,市场消费环境持续改善。




今年前三季度,工商总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贯彻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着力做好事中事后监管,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准入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和市场消费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市场准入环境更加宽松便捷,进一步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


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新改革举措陆续推出,改革的社会效应和实际效果不断显现。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市场准入便捷性进一步提高,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促进了市场主体活跃发展。


(一)商事制度改革持续发力,得到社会积极反响。在巩固和扩大“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成果基础上,积极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深化企业名称登记和住所改革,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投资创业便捷性进一步提高,群众对改革成效的满意度增强。


425万条网络大数据分析显示,三季度网民对市场准入环境的正面评价比例高达83.2%,较上半年提升1.2%,较去年同期上升5.1%,广大创业者切实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好处。其中,55.9%的网民高度关注一些省区已经实施的“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认为一站式服务工作机制大幅减少了企业创立时的制度性成本,有助于完善企业的基础数据,提高经济统计数据的精准度。


(二)市场主体继续较快增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前三季度,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1211.9万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3.7%,平均每天新登记超过4万户。目前,全国各类市场主体达到8371.6万户。


新设企业较快增长。继上半年快速增长后,7、8、9月份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分别为46.7万户、47.8万户和42.7万户。前三季度,新设企业达到401万户,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46万户,明显高于2015年每天1.2万户。表明,社会投资创业热情仍较高,持续推进改革仍有巨大潜力。




(三)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企业加快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前三季度,第三产业持续快速增长,新登记企业325.2万户,同比增长27.6%,占新登记企业总数的81.1%。现代服务业中的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快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56.3%、41.7%、35.5%和34.9%。在一些创业创新集聚区,“互联网+”企业和一些高科技企业发展更为突出。


(四)加大僵尸企业退出力度,“去产能”“去库存”存在一定差异前三季度,全国注吊销企业合计116.3万户,同比增长90.0%,较上半年注吊销企业增速(110.8%)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其中吊销企业38.6万户,是去年同期的26.2倍。注销企业79.4万户,同比增长27.9%,较上半年注销企业数量增速下降4.6个百分点。


产能过剩行业企业退市意愿有所下降。前三季度,钢铁、水泥、船舶等五个产能过剩行业新设企业4768户,同比增长13.3%。同时,注销企业数量同比下降51.1%。房地产业发展继续回升,新设企业9.4万户,增长47.0%,比上半年43.6%的增速又有提高。金融企业发展趋缓,增速有所回落,前三季度新登记金融业企业4.4万户,同比下降13.0%。


(五)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稳步增长,新设小微企业发展活跃截至9月底,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97亿人,比2015年底增加1666.2万人。其中,第三产业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增加最多,实有2.17亿人,比2015年底增加1418.5万人,占增加总量的85.1%。


根据工商总局百县万家新设小微企业周年活跃度调查,通过对2015年三季度新设立的小微企业周年调查问卷分析表明,小微企业发展形势总体良好。主要特点:一是新设小微企业总体比较活跃,活跃指数为69.9%,比2015年第二季度新设小微企业高1.1个百分点。二是八成开业企业已有收入,创新和触网小微企业盈利比例较高。三是新设小微企业带动就业增长显著,由开业时平均每户6.2人增加到7人。四是大学生新创小微企业偏好现代服务业,经营活动较为积极。


(六)企业的商标品牌意识增强,商标申请注册量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商标注册申请量264.9万件,比去年同期增长25.2%。至9月底,商标有效注册量1176.5万件,每万户市场主体商标拥有量达1405件,比2015年年底的1335件增长5.3%。目前,我国平均每7.1个市场主体拥有一个有效商标。商标质押登记总量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办理质权登记申请896起,同比增长35.1%,帮助企业融资462.5亿元,增长128.5%。同时,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得到社会充分肯定,网络满意度达94.4%,尤其是委托地方受理商标注册申请、增设注册商标质权登记申请受理点等成为一大亮点。


二、市场竞争环境不断优化,市场机制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前三季度,围绕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商总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竞争执法力度,开展重点领域市场监管执法,着力解决社会关注和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总体良好,为企业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


(一)市场竞争环境的社会满意度有所提高。网络大数据分析显示,社会舆论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市场环境治理力度,给予了充分肯定。前三季度,382万条网络数据中,对市场竞争环境正面评价比例达80.4%,较上半年提升3.9%。特别是对“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网络数据满意度高达99.9%,认为可有效避免暗箱操作,减少权力寻租空间,提高市场监管执法的客观性、公正性。


同时,网民对落实网店实名制、针对重点商品领域监管、加强网络产品质量监管等网络市场监管举措予以肯定,认为有助减少网络市场刷单炒信、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竞争秩序、侵害老百姓权益现象。


(二)企业诚信经营氛围不断增强。随着信息公示制度的实施,企业主动公示信息的意愿提高,主动公示即时产生的股东出资、行政许可等信息不断增加。至9月底,全国累计有736.9万户企业公示了1693.6万条即时信息,分别是去年同期的2.4倍和2.6倍。公示即时信息的企业已经占全国企业总数29.9%。


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在经济运行和市场交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至9月底,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累计访问量达251.7亿人次,累计查询量110.5亿人次,前三季度日均访问量9186.6万人次,日均查询量4032.3万人次


失信联合惩戒效果显现,促进了企业诚信守法经营。至9月底,全国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市场主体498.2万户,其中企业457.2万户,在银行信贷、参与招投标等方面对其进行限制。各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对最高法提供的303万名“老赖”依法进行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等任职限制,共计66954人次


(三)重点领域市场监管执法力度加大。前三季度,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33.6万件,比去年同期下降1.2%,案值41亿元,下降19.1%。


主要特点:一是无照经营问题大幅减少。随着社会对 “先照后证”内涵的了解,无照经营大幅减少。前三季度,共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违法案件9.5万件,较去年同期下降18.1%,但在案件总量中仍居第一位,占28.3%;案件总值13亿元,下降35.2%。


二是市场主体准入监管案件显著增长。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清理工作,强化僵尸企业退出力度。前三季度市场准入监管案件较去年同期增长1.8倍,占案件总量24.6%。


三是互联网领域违法问题大幅提高。前三季度,查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案件5294件,同比增长83.8%。其中,违法广告和不正当竞争问题较为突出。


四是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案件突出。截至8月底,各地立案834件,结案302件,罚没金额7545万元。供水、供气、公共交通、供电四个领域占案件的57%,其他殡葬、通信、医疗、银行等限制竞争行为也比较突出。


五是虚假广告占比创历史同期新高。前三季度,虚假广告在广告案件中的占比创近年同期新高点,达45.8%。其中,涉及农资、生活美容、美体、休闲服务、服装、服饰及医疗器械的虚假广告较为严重。


六是侵犯知识产权行为逐年提高。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查处的侵犯知识产权案件2.2万件,占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的6.6%。从近三年的变化趋势看,侵犯知识产权案件比重呈上升趋势。


三、市场消费环境持续改善,为扩大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


前三季度,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围绕消费热点问题,进一步加大消费维权力度,不断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力,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一)消费维权成效明显,消费环境满意程度提高。三季度全国基本未发生对社会有广泛影响的消费侵权事件,459万条网络大数据显示,消费环境网民评价指数达0.59(1为最优),比上半年提升9.2%,同比上升16.6%。表明市场消费环境有较大改善,这是消费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


特别是对进一步完善消费维权机制,社会各界给予较高认可。工商总局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在互联网上引发强烈反响,获得网民高度关注和认可。认为对个人信息保护、金融服务、预付消费等规范条款,抓住了消费维权痛点和难点。


(二)加大消费维权力度,不断提振消费信心。前三季度,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受理消费投诉117万件,同比增长27.2%,投诉量和增幅都是近五年来最高值;已办结107.3万件,办结率91.8%;调解成功78.5万件,同比增长17.4%,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升12.3个百分点;涉及争议金额27.1亿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6亿元。较高的投诉办结率和成功调解率,为化解社会矛盾,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消费投诉的主要特点:


一是质量、合同和售后服务问题是投诉的主体。前三季度,质量投诉29.8万件、合同投诉22.3万件、售后服务投诉16.8万件,分别占25.5%、19.1%和14.4%,合计占59.0%。


二是一些新消费领域投诉增长较快。在商品和服务两大类中,商品投诉量大,为64.3万件,占比高,为54.9%,服务投诉增长快,连续七年增长,占比提高到45.1%。特别是文化娱乐服务(2.3万件)、网络接入服务(4.1万件)、文化、运动娱乐用品(0.4万件)、网络购物(15.5万件)、汽车及零部件(7.3万件)等新消费,投诉增长高达58.1%、57.0%、49.6%、48.2%和36.6%。与去年相比,网络购物投诉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82.7个百分点,表明网络购物环境已有较大改善,但仍是消费矛盾的焦点。


三是房屋及家装建材类投诉大幅提升。前三季度共受理房屋及家装建材类相关投诉5.6万件,同比增长22.6%,较去年同期增速大幅提升22.4个百分点。主要问题是,延迟交房不按合同赔偿、虚假宣传、质量问题开发商不予处理、装修建材质量问题、装修服务不达标、装修公司有合同违约行为等。(本报记者 李晶)

大家都在看

要闻 | 国务院部署开展“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试点

关注 | 太火了!“蓝瘦香菇”被抢注成公司名 对此你怎么看?

警惕 | 非法集资套路深,防不胜防?看这里,最全防范秘籍!


执行编辑:刘琦 编辑:李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