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投票 | “商标富农和运用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开始投票啦!

2017-06-09 中国工商报

“商标富农和运用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评选活动

 投票说明

 

亲,6月29-30日,举世瞩目的世界地理标志大会就要在扬州举办了!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联合本报开展的商标富农和运用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评选活动也要开始啦!我们从地方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等征集推荐的大量案例中精心挑选出了30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呈现给大家。您觉得哪些案例特别具有典型意义,请通过本报微信积极参与,投出你具有影响力的一票。

 

1.投票时间:投票截止至2017年6月17日0时。

 

2.投票方法:多选,最多可选择不超过10个案例。

 

3.投票结果公布方式:获选的典型案例将作为典型案例在中国工商报上集中发布,微信公众号、网站同步推送。

 

请看下面案例:


1.平邑金银花地理标志商标富农和精准扶贫案例

 

       

平邑县是金银花原产地和主产区,是著名的中国金银花之乡,有200多年人工栽培历史。现有金银花种植面积65万亩,其中95%不占耕地,年产干花1.8万吨,占全国的60%以上,产值42亿元。1993年金银花被确定为平邑县花,2009年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协会将全县247家金银花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整合,成立农民合作社委员会和平邑金银花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探索实践“协会+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基地+花农”六位一体基地建设模式。


近年来,平邑金银花产业实施“县、省、国家、国际化”四步走发展战略,承担《传统中药金银花》国际标准项目,创办山东金银花网和中国金银花网,形成“政府+协会”双轨协同的“平邑金银花W型”创新发展模式。山东省金银花行业协会作为平邑金银花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权人,不断规范管理,强化品牌维权,实现品牌增值增效,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县30万花农从事金银花中药材产业,主产区农户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通过国家GAP、GMP、GSP认证企业29家,规模以上企业60余家,金银花产业发展成为平邑县“五大特色支柱产业”之一,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015年,平邑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21元,比上年增长9.3%。

 

2.福鼎白茶地理标志商标富农和精准扶贫案例

     


福鼎白茶历史悠久,系中国六大茶类之一。近年来福鼎市紧紧把握发展机遇,认真组织实施“商标富农、品牌带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福鼎白茶产业的资源和特色优势,着力抓好福鼎白茶品牌创建与宣传,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发展,推动福鼎白茶产业兴农益农强农不断取得新成果。


福鼎白茶产业成为福鼎农业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朝阳产业、富民产业,带动30万茶农和10万茶商茶人增收致富奔小康,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福鼎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茶叶企业545家,茶业专业合作社134家,创办营销网点4000多个,茶产业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万余个(含茶企、经销商户、茶馆等雇员),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作出贡献。


地理标志商标的使用产生了显著的品牌带动效应。201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其中全市30万茶农人均纯收入1.68万元,比2008年翻两番。

 

3.平和琯溪蜜柚地理标志商标富农和精准扶贫案例

      


截至2016年年底,福建省平和县琯溪蜜柚种植规模达65万亩,总产量120多万吨,产值50亿元,延伸产业产值超百亿元,出口突破15万吨,居全国柚类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品牌、市场份额、出口量“六个第一”。在首届“2016中国新经济成长力量TOP100——最具投资潜力县市特色产业互联网百强和最具发展潜力品牌单品好货百强”会上,平和县琯溪蜜柚名列其中。“平和琯溪蜜柚”这一地理标志商标,许可使用企业1200家,地理标志商标使用率达90%。惠及全县2328.6平方公里的琯溪蜜柚种植户。2016年,平和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4854元,不但让全县农民一举抛弃了戴了多年的贫困帽子,还实现了小康梦。


随着产业链不断延伸,平和蜜柚产业带动了平和农资农机、贸易物流、生态旅游、电子商务、食品加工等上下游及关联产业,开发了蜜柚果汁、果酱、果脯等40多种柚类深加工产品,蜜柚产业的带动效应不断凸显。

 

4.镇江香醋地理标志商标富农和精准扶贫案例

      


镇江地处长江下游和大运河交汇处,拥有3000年悠久历史文化,孕育了蜚声世界的镇江香醋。作为镇江的一张城市名片,镇江香醋以其“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味鲜、愈存愈醇”的特色,居中国四大名醋之首。“镇江香醋”地理标志的成功运作,为做大做强镇江醋产业,打造镇江名片提供了强有力的品牌支撑。镇江香醋,也从最早的杜康酿酒传说,到满城飘香的酱园子,再到如今不断壮大的特色产业集群,完成了从一个地方传统调味品到闻名全国再到享誉世界的华丽转身。


2016年年产量26万吨,销售额12亿元;出口量明显增加,2016年4000多吨,销售额5000多万元,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外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供应我国驻外160个国家200多个使(领)馆。


醋产业每年要消耗数以万吨的大米,带动周边约20000多农户,农民的优质稻谷销售价格从2007年2.12元/公斤上升到当前的4.60元/公斤。醋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有效促进了民众就业,仅恒顺集团企业员工从原来300人左右发展到今天4000多人,接纳了大批下岗职工、困难家庭人员、退伍军人等的再就业。在产醋成本年年以20-30%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经过地理标志商标运作,基本遏制住毛利下滑局面,职工收入保持了每年10%的增长。

 

5.安吉白茶地理标志商标富农和精准扶贫案例


      

在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的18年时间里,安吉白茶种植面积增长将近90倍,产量增加1809倍,产值增加1128倍,2017年品牌价值达到34.87亿元。


安吉白茶为全县36万农民实现年人均收入增加59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五分之二。最典型的是溪龙乡黄杜村,“中国白茶看安吉,安吉白茶看黄杜”,黄杜村90%的家庭从事白茶产业,上世纪90年代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种植安吉白茶后2003年人均收入达到万元,时至今日黄杜村的户均收入达三五十万元。

 

6.盱眙龙虾地理标志商标富农和精准扶贫案例


      

盱眙县农民的收益五分之一来自于龙虾,县区龙虾从业人员达10多万人,品牌价值169.91亿元,关联产值超百亿元。


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盱眙龙虾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核心的品牌体系,打造出连续十六届的龙虾节。龙虾产业从养殖、捕捞、贩运、烧制,逐步拓展到以龙虾酱、龙虾旅游纪念品制作等为主的加工业,以调料、龙虾运输为主的物流业,以龙虾垂钓、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业以及以龙虾影视拍摄、动漫创作、主题公园等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


2016年,淘宝、京东商城、苏宁易购三大电商平台共完成盱眙龙虾销售近一亿元。


盱眙龙虾与相关产品之间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相互相成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了盱眙龙虾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的活力和生命力。

 

7.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商标富农和精准扶贫案例

     


英山云雾茶以其“形美、色绿、香高、味醇”的品质风格先后荣获“湖北十大名茶”、“湖北十佳文化旅游名茶”等称号,英山被授予“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绿茶(名茶)之乡”等称号。英山云雾茶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地理标志商标为英山云雾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用前茶叶占人平纯收10%—20%,总产值近10亿元;使用后茶叶占30—60%,总产值约20亿元。使用前每斤只能卖30元钱还滞销;现在英山云雾茶产销两旺,每年每户农民增收2万多元,累计收益农民达10余万人。


到2016年全县茶园面积达到25.4万亩,茶叶产量2800万公斤,产值19.9亿元,茶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全县11个乡镇,有10个乡镇成为茶叶专业乡镇。全县已建成了5个万亩生态茶叶带,50多个千亩茶叶小区,60多个茶叶专业村,近20万人茶农。


已有近12.6万茶农因种茶制茶销茶而脱贫致富。茶农人均茶叶收入0.6万元,茶产业精准扶贫带动10600户、4万人增收脱贫,其中人均增收0.15万元。预计到2018年底全县整体脱贫。

 

8.盐池滩羊地理标志商标富农和精准扶贫案例

       


盐池县是著名的中国滩羊之乡,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唯一的牧业县,也是全国266个牧区县之一,全县畜牧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2.06亿元到2016年14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0%,农民人均纯收入三分之一来自滩羊产业。盐池滩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后,对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2016年全县农业户数4.3万户,滩羊养殖户8500户,滩羊饲养量305.4万只,从业人员6.2万人左右,占总人口的36.05%。2016年滩羊产值6.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48.57%。


截至目前,盐池县共创办企业合作社61家,7家家庭农牧场,流转土地2.18万亩,累计建设规模滩羊养殖园区(场)317个、标准化养羊棚舍2.2万座,带动辐射农户9200户。


200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567元,其中来自于滩羊的收入246元,占农民纯收入的15.6%。2016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8532元,其中来自于滩羊的收入2793元,占农民纯收入的32.7%。


县财政每年拨付300万元-500万元经费用于机场、车站、高速公路等客流量较大及电影院、广场等人群密集场所设置广告牌,让盐池滩羊名震四方。盐池县还建设中国滩羊馆,系统挖掘宣传展示盐池滩羊和中国滩羊文化。协助宁夏卫视拍摄纪录片《盐池滩羊》,制作了宣传片《魅力盐池滩羊之乡》。县委书记、县长亲自上阵,在全国各大城市举办盐池滩羊肉展示推介会,着力打造特色突出、美誉度高、市场竞争力强区域公共品牌。


截至目前共有59家企业和个人申请使用盐池滩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证明商标的企业和个人累计使用防伪标识80万枚。申请许可使用商标的企业或个人销售产品包装物上的贴标率达100%。


盐池滩羊肉价格从2004年14元-16元/公斤,增加到2016年50元-52元/公斤,增长3.71倍。


滩羊肉先后畅销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全国26个大中城市高端市场,发展区内外滩羊专卖店和连锁经营超市116家,直供餐饮企业108家,福羊铺子滩羊肉系列产品进入北京乐天玛特连锁超市,宁夏盐池县鑫海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成为沃尔玛超市羊肉供应商,建立了8个盐池滩羊电商旗舰店,盐池滩羊肉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90%以上的省区。

 

9.静宁苹果地理标志商标富农和精准扶贫案例


     

多年来静宁县坚持把静宁苹果品牌建设、宣传和管理贯穿于苹果产业发展始终,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保护和规范静宁苹果品牌。通过多年的宣传推介,静宁苹果这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被广大消费者认知认可,其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明显提升。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得到有效拓展,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销售体系,静宁苹果以独特的品质倍受国内外消费者亲睐,产品进入国内各主要大中城市,摆上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连锁超市的货架,出口欧盟、俄罗斯、南美、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子交易平台的建设,实现与上海等大宗农产品市场的有效对接和网上直接交易。


有关资料统计显示,2016年,全县挂果果园面积65万亩,总产量75万吨,产值28亿元,农民人均从苹果产业中收益599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2016年,收入达百万元的村有81个,200万元至500万元的村有23个;收入上万元的户达2.6万户,2万元-5万元的户达1.98万户,5万元以上的户达1万余户,10万元以上的户达958户;亩收入最高的达3.6万元,户收入最高的达39万元,依靠果品产业增收,全县16.5万人脱贫。

 

10.勐海茶地理标志商标富农和精准扶贫案例

                 

                       

勐海县是云南省第一产茶大县,茶叶历来是勐海县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全县34万总人口中有28万人口属于农业人口,茶产业在勐海县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勐海既是农业县,也是贫困县,其中“直过民族”(特指新中国成立后,未经民主改革,直接由原始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布朗族、拉祜族、哈尼族贫困人口有9522人,占62%。“直过民族”脱贫是勐海县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后,勐海县茶园总面积由“十一五”末的38.6万亩增加到57.75万亩,毛茶产量由“十一五”末的1.38万吨增加到2.38万吨,成品茶产量由“十一五”末的2.2万吨增加到2.9万吨。


全县茶业工农业总产值由“十一五”末的13.11亿元增加到46.2亿元,茶农来自茶叶的平均收入由“十一五”末的1850元增加到5050元;全县注册茶叶生产、销售企业达2988户。


至2016年年底,勐海县减贫2089户826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63%;建档立卡贫困村退出17个,退出比例达94.44%;贫困县退出考核指标达到国家脱贫摘帽标准。勐海县也成为云南省首批、西双版纳州首家脱贫摘帽县。

 

11.紫阳富硒茶地理标志商标富农及精准扶贫案例


     

茶叶是紫阳的支柱产业,紫阳有10万茶农因茶而致富。地理标志使用前茶叶价格为60—300元;使用后达到100—1800元。2016年全县茶叶产量5863吨,实现茶叶产值8.8亿元,综合收入13.5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1.46、12.8%和8%。紫阳富硒茶区域品牌价值达19.67亿元。县内大量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转而回家投身茶产业,因为产业效益的提高,给他们带来了稳定而可观的收入。

 

12.秭归脐橙地理标志商标富农和精准扶贫案例


      

秭归地处长江西陵峡畔,是著名的“中国脐橙之乡”。秭归脐橙品质优良,风味独特,具有皮薄色鲜、肉脆汁多、香味浓郁、酸甜可口等特点。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为广大农户带来了福音。以罗脐为例,以亩产3000㎏计算,2007年秭归脐橙亩产值仅仅为4800-7200元之间,而在2016年亩产值达到6000-7800元,高达9000元。伦晚脐橙亩产值更是高达1.5万元-3万元。效益成倍增长。种植脐橙的农户每亩增加收益500元。

 

13.金寨板栗地理标志商标富农和精准扶贫案例


     

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七县两区结合部,是安徽省面积最大的山区县和库区县,拥有“中国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大将军县”“全国经济林板栗之乡”等称号,有板栗之乡、名茶产地、丝绸大县、西山药库、长寿之乡之美誉,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生态农业示范县。


金寨板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没注册前一般是以销售鲜果为主,价格较低,农民户均年收入不足800元。注册后,通过发挥品牌辐射效应,带动发展冷藏、出口、加工企业100多家,各类从业人员达3000多人,户均年增收3500元。

 

14.好想你干枣商标富农和精准扶贫案例


 

自2003年起,每年100多万株灰枣树苗从位于黄河之滨的河南新郑出发,不远万里到新疆落户,目前,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南疆直接经营的红枣基地总面积有8000多亩。颗颗红枣,不仅富裕了南疆当地群众,更改变了一座城市,甚至整个南疆地区。


放眼整个南疆,北至天山脚下,南至昆仑山麓,西至帕米尔高原,东到罗布泊遗址,围绕整个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凡是有雪水浇灌的地方,每个县、乡、村,每个建设兵团,都种植了大量红枣。


以若羌县为例,据若羌县农业、林业部门统计,2015年全县22万亩红枣产量达6.53万吨,给农民带来近20亿元收入。因为红枣经济的带动,若羌餐饮、宾馆和旅游业近年来也快速发展,城区规模快速扩张。县城原来只有2条街,3万人口,经过红枣经济五六年带动,现在的若羌,城区面积扩大三四倍,人口增长到5万。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65万元,连续6年蝉联西部十二省区市首位。

 

15.平谷鲜桃地理标志商标富农和精准扶贫案例


      

北京市平谷区是著名的中国桃乡,平谷鲜桃以个大、色艳、风味浓、含糖量高等独特的优良品质,曾在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农产品国际博览会等展览会上屡获殊荣。目前平谷鲜桃已成为驰名中外的名牌产品,不仅占领国内30多个省区市的销售市场,而且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全区5万户近10万农民从事果品生产,户均收入3.04万元;其中有3万户桃农近7万人从事大桃生产,户均大桃收入3.93万元,10万农民人均大桃收入1.18万元。另外,全区有3000余农民从事果品营销,每年销售收入1.5亿元。


果品产业带动了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40.8万亩果品是我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每年举办的国际桃花音乐节、樱桃采摘节、平谷鲜桃采摘季、苹果采摘节、北寨红杏采摘节等活动,实现果品产业与旅游业有效融合,以大桃为主导的果品产业已经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还带动餐饮、包装、加工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果品产业发展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村稳定和谐,避免土地荒废、闲置、乱占、乱租现象,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解决了近10万中老年果农的就业和增收致富。


目前区内有桃乡、桃花、金海湖、御园、碧霞、大华山、川谷园、绿谷丰、绿都林、双营等10多个农产品商标,区外有中国邮政EMS商标,与平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组合使用,取得品牌共赢的良好效果。

 

16.黄松甸黑木耳地理标志商标富农和精准扶贫案例


      

2014年黄松甸黑木耳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松甸镇的黑木耳品牌价值获得跨越性提升。2014年黄松甸镇黑木耳种植达3亿袋,年产值近8亿元,蛟河市共种植黑木耳7.52亿袋,实现产值20余亿元, 2016年,蛟河市种植规模达8.1亿袋,全市从事黑木耳种植的农户达到1.8万户,蛟河全市实现产值24亿元,黄松甸黑木耳已经变成“金木耳”。


在木耳种植加工产业发展的辐射下,与之相关的锯末子、麦麸子制菌配料、草帘子、塑料薄膜、菌锅、菌袋发酵、压缩包装、浇灌设施制作和木耳饮料深加工等配套产业相继生成,并促进当地交通物流、商贸服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地理标志商标精准扶贫的典型是蛟河市黄松甸镇南顶子村,全村152户542人中有贫困家庭51户117人,是省级贫困村。该村集体收入多年为零,历史欠债10多万元,人均耕地不足3亩。“钱从哪里来”、“项目怎么定”是精准扶贫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作为黄松甸黑木耳主产乡镇的黄松甸镇,找准扶贫项目并不难,扶持贫困户种植黑木耳也自然成为当地扶贫的主要措施。2016年,黄松甸镇政府启用扶贫专项资金110万元,建设了15公顷的食用菌生产园区,建起生产大棚142个,其中10公顷作为种植木耳基地。村里37户贫困家庭入园种植木耳40万袋。完成生产环节后,接下来是打通销售渠道,实现“一条龙”发展。村里成立黑木耳经销处,精选、去污后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园区种植的优质黑木耳,优先吸纳12户劳困家庭人员到经销处打工。经销处与镇政府引进的当地木耳经销龙头企业实现对接,优质黑木耳深加工后精致包装再通过电商平台、产品推介会、大型超市推向市场。自启动黑木耳产销扶贫项目以来,南顶子村贫困家庭每户实现收入约为5万元,村集体当年收取管理费约5万元。全村脱贫49户108人,脱贫率92.3%。


在2016年的精准扶贫工作中,蛟河市仅种植黑木耳一项,当年即实现种植黑木耳280万袋,带动贫困户2363户4791人摘下穷帽子、走上致富路,占全市脱贫总人数的53.8%。

 

17.宁国山核桃地理标志商标富农和精准扶贫案例

      


2009年宁国山核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后,加强对宁国山核桃生产、加工的监督管理,规范宁国山核桃市场,增强了竞争力,价格逐年上升,近年山核桃收购价格保持在60元/公斤,每年可带动200余名农户增收240万元,实施科学管护的1.7万亩山核桃成林单产平均提高产量5%左右,直接带动1000余户示范农户年增收450万元。


安徽詹氏食品有限公司申请使用此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陆续将该商标使用在包装袋、月刊报、宣传栏上。詹氏公司陆续被评为全国经济林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安徽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中国驰名商标”,2014年10月21日成功登陆新三板,可谓“中国山核桃第一股”,2016年实现与“三只松鼠”深度合作,带动宁国山核桃产业发展。

 

18.大姚核桃地理标志商标富农和精准扶贫案例


     

大姚核桃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来,在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努力下,集群效应与品牌优势得到显现和发挥。


品牌效应带动整个产业发展。截至2016年年底,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62万亩,种植农户达49302户,挂果面积达85.9万亩,产量达2.9万吨,产值达8.1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3916元。


大姚核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使用,使大姚核桃产业在品牌声誉、市场开发方面显示了强劲的竞争力。2014年,大姚核桃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2015年6月5日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品牌效应带动整个产业发展。全县从事以核桃为主的企业共242家,占企业总数的22%,专业合作社共30家,占专业合作社总数的20%,个体工商户共217户,占总数的3%。核桃产业与其他各行各业产生互动效应,成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19.阜平大枣地理标志商标富农和精准扶贫案例


     

阜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党员干部日日奋战在太行山中的“深山老峪”里,致力于地理标志商标的组织培育及推广应用,坚持商标扶贫、精准扶贫,坚持做好太行山脚下的服务员。


自阜平大枣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后,阜平大枣每公斤平均比注册前销售价格提高8.5元,使用阜平大枣地理标志商标的特色大枣卖每公斤50元以上,一级大枣卖到每公斤40元左右。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各大中城市,而且销往港澳地区,出口东南亚各国,年产值达3.9亿多元,有力发推动了县域内经济发展。


在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尧泽大枣合作社社长周东升不断学习地理标志商标的推广应用知识,并坚持到地理标志应用成熟的地区借鉴经验,坚定信念要将家乡的大枣推出去。在阜平大枣地理标志商标的推广应用中,尧泽大枣合作社的枣产品不但实现畅销,更得到稳定的客源和良好的口碑。

 

20.枞阳媒鸭地理标志商标富农和精准扶贫案例


    

安徽省枞阳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中心地带,辖区有84公里长江岸线,沿江湖泊、湿地众多,是各种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枞阳媒鸭是经越冬野鸭与当地家鸭杂交而产生的独特品种,具有可野外放牧,耐粗饲,觅食力、抗病力强等特点,养殖历史已有700多年。2013年前,枞阳媒鸭都是散户分散养殖,年产值不到百万元。为做大这一传统产业,枞阳县市场监管局着力推动这一产业走品牌发展之路。2013年枞阳媒鸭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使用前:每只15-20元,使用后:每只45-50元。枞阳媒鸭产业总产值超一亿元,产品主要销往本省及江、浙、沪、粤、豫、深一带。


目前,枞阳每年出售枞阳媒鸭50万只以上,腌制的枞阳媒鸭鸭蛋6000万枚以上。媒鸭产业总产值超过1亿元,可带动1200多农户户均获纯利万元以上,带动上百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21.长海海参地理标志商标富农和精准扶贫案例


     

长海海参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后,许可给大连永建海洋生物有限公司、长海海参E联盟传媒有限公司等公司使用。通过商会+企业+海参养殖户的机制,使用前三种规格为960-19600元/公斤,使用后达到2260-24000元/公斤,经济效益大大提升。海参每公斤的价格提高25%,年销售额提商35%,海参养殖户的年收益平均增加了10万元至20万元,有1户养殖户年收入增加近40万元。

 

22.开县水竹凉席地理标志商标富农和精准扶贫案例


     

开县水竹凉席是一种传统竹篾编制产品。自清乾隆年间开始,重庆市开州区三合镇的能工巧匠就以水竹为原料,编制各种凉席,并利用竹篾的反光差异特性为凉席编制出山水人物、飞禽走兽和名家书画等图案,堪称席中珍品。2012年,开县水竹凉席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开县水竹凉席地理标志商标使用前,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下,使用后已突破5000万元。目前,开州区三合竹编工艺专业合作社已升级为重庆丽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农业开发服务,竹制品加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民营龙头企业,占地3000平方米,总资产1200万元,现有员工近300人。开县水竹凉席地理标志商标被认定为重庆市著名商标,被评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重庆市老字号称号。目前已发展出坐席、睡席、挂席、帘席等10多个品种,年产量最高可达100万床。产品畅销湖北、河南、山东等地。每年带动户均增收3万元左右。

 

23.沼山胡柚地理标志商标富农和精准扶贫案例


     

目前,沼山已成为湖北省最大的胡柚生产园区,也是国内仅次于浙江常山的第二大胡柚种植基地,种植面积逾5万亩,其中挂果面积2万亩,盛年期果树总产量达2240万斤。胡柚鲜果及深加工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各大市场。每年为农民增加纯收入约1.1亿元。


沼山胡柚地理标志产品的加工企业达12家,可提供300多个固定生产岗位、600多个季节性生产岗位,解决当地农民就业问题,也吸引众多大学生回乡就业。


在政府引导扶持下,沼山镇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永塘村村民黄清树带领本村村民种植胡柚150亩,带动相邻村组连片种植2000余亩,部分已进入试果期。

作为湖北省第一家胡柚深加工企业,梁子湖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与韩国果品加工企业合作,成为与韩国胡柚茶比肩的饮品。


新桥村村民刘厚国承包沼山林场28亩胡柚,正常年景亩产4万公斤以上,收入超过8万元;沼山林场张胜州等户联合承包168亩胡柚,年产胡柚33万公斤,收入60多万元。

 

24.宽城板栗地理标志商标富农和精准扶贫案例


     

宽城板栗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前,宽城栗农没有销售的主动权,板栗价格随市场波动较大,总体价格较低,基本维持在每公斤4元左右。经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带动作用,以及龙头企业承德神栗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宣传,到2016年宽城板栗的价格已经突破10元每公斤,大大提高了广大栗农的收益。


宽城板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运用还深入推进了精准扶贫工作的进行。宽城县专门成立了板栗合作总社,设立46个乡村分社,入社农户4万余户,年为农户增收4亿元,解决就业岗位2000余个,带动了宽城4万户、20万栗农年人均增收300元以上,板栗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38%,有效保障县内45个贫困村21567口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同时还带动餐饮、旅游、仓储、物流、运输、信息等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调整县域产业结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5.万荣苹果地理标志商标富农和精准扶贫案例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万荣县120多家苹果仓储企业、专业合作社、电商申请办理万荣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许可协议,全县统一箱装鲜果包装和分级苹果标贴,推广使用覆盖率达60%以上。万荣苹果地理标志商标的宣传带动了万荣果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已有汇源果汁、中鲁果汁、乐万家罐头等苹果深加工及果品贮藏企业120余家,形成产、贮、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


不仅如此,在苹果衍生产业上也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果木香菇产业,变废为宝,将废弃的果树枝加工成菌棒,栽培香菇,目前全县香菇产、销、加工于一体的天天香公司,2016年全县生产菌棒700万棒,产值达到7000万,解决剩余劳力1300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万荣苹果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当地电商的发展,政府为此专门成立电子商务协会、物流集散地等系列政策扶持,扩大万荣苹果的销售渠道以及解决富余劳力,截至2016年年底使万荣网军规模达3000多人,微商达200户,解决剩余劳动力1万余人,2016年一年仅通过微商、网店渠道销售苹果就达100多万公斤,2016年果农人均纯收入为4506元,全县依靠果业产业脱贫2380户,带动200多贫困户新栽苹果700余亩。

 

26.陈油坊商标富农和精准扶贫案例


 

沛县是农业大县,为推动当地葡萄产业化种植,沛县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当地近300户种植户,建立华运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葡萄园+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致力发展现代、特色、生态、绿色农业,并开发农副产品深加工、农业生产服务。借助葡萄文化提升产业层次,积极引导挖掘陈油坊葡萄的文化内涵,以陈油坊村为核心,辐射周边李庙、立寺、玉皇庙、魏老家等8个行政村。沛县张寨镇陈油坊万亩葡萄采摘园以优质高效葡萄种植为主导产业,现已发展为集葡萄种植采摘、休闲观光及农家乐旅游于一体的万亩生态产业园。


早在2013年,陈油坊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达到1.67万元,超过2015年沛县农村居民14441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陈油坊葡萄采摘园被授予“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点”称号。

 

27.淮安大米地理标志商标富农和精准扶贫案例


     

成立淮安大米产业联盟,使淮安大米许可生产企业组团发展。一是三链融合。在全产业链的基础上,融入价值链、品牌链。二是六点统一。即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种植模式、统一收储加工、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形象包装、统一对外宣传。


近年来,淮安大米年产销量20万吨,稻谷收购价平均高于市场0.20元/公斤,为农年增收6000万元;大米高于平均市场0.80元/公斤,实现增收1.6亿元。

 

28.瓦房店小国光苹果地理标志商标富农和精准扶贫案例


     

地理标志商标使用后,标准国光苹果价格从使用前0.5元-0.8元增加到使用后的1.8元-2.5元。有机国光苹果可以卖到7.6元-8.2元。销售渠道拓宽,产品进入北京、上海等地区,高端超市和淘宝有机农场、本来生活等网上销售平台。使果品价格及销售市场有了显著提升,果农的人均年收入比使用瓦房店小国光苹果地理标志商标前的年均收入提高1.2倍,达2.6万元,成为辽南苹果产区的富裕村。

 

29.淮安红椒地理标志商标富农和精准扶贫案例


      

近年来,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打造,淮安红椒已被打造成全市著名、全省闻名、全国有影响的特色产业,一如其颜色,在淮安大地上红红火火,成为当地农户致富的主导产业。


红椒亩销售收入1.5万元以上,远高于种植水稻等传统植物。全区组建红椒营销协会16个,经纪人1000多人,其中年销售2万吨以上专业营销协会1个,年销售千吨以上经纪人20人,巩固扩大规模营销市场2个,发展田头市场8个,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甚至到达香港、澳门、俄罗斯等地。

 

30.长辛店白枣地理标志商标富农和精准扶贫案例


     

2012年3月28日,长辛店白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成为北京市第七件地理标志商标,是当时北京市城六区唯一的地理标志商标,带动了长辛店白枣产业发展,提高了枣农的收入水平枣农人均纯收入:2011年3万元,2014年6万元,2016年9万元。


目前,全镇种植大枣面积5000余亩,大枣种类繁多,有白枣、冬枣、孔府枣、赞皇枣、马牙枣等200余种,年产量15万公斤。长辛店白枣已成为长辛店镇生态休闲绿色产业的一张名片。当地枣农的人均收入增长幅度较大,基本实现了商标富农的预期目标。


如今,“枣熟枣香枣园见,吃枣就到长辛店”已成为北京人熟知的一句话,随着长辛店白枣品牌影响力逐年增强,进一步推动了长辛店镇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将辐射带动整个丰台区品牌经济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长辛店白枣也将逐步实现产业化经营,推行网络销售模式,让全国各地的人们都能吃上长辛店白枣,都能熟悉长辛店白枣这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大家都在看

要闻 | 国务院对西安“问题电缆”事件严厉问责!122名责任人被处理

聚焦 | 福利来了!我国将部署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

曝光 | 注意了,这些你爱吃的“小零嘴”不合格!


执行编辑:刘琦 编辑:李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