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摘要 | 讲好信用约束故事 促进事中事后监管

2018-01-04 中国工商报

本报《信用约束故事》专版宣传表彰座谈会2017年12月22日在国家工商总局举行。上海、河北、湖南、四川成都、吉林、江苏等地代表在会上介绍了他们组织《信用约束故事》专版稿件的做法,对讲好信用约束故事提出意见建议。本报今日刊发部分代表的发言摘要,供各地参考。江苏代表的发言摘要择期刊发。


本报记者 栗世民/摄


与商事制度改革同行


近年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社会各界接受、理解、支持商事制度改革并扩大改革成果,越来越成为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及广大干部的共识。《中国工商报》开辟了《信用约束故事》专版,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及时将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的信用约束故事传播出去。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实施,从国家层面来讲,落实“宽进严管”要求,设计了企业年报公示、经营异常名录、“双随机”抽查、失信联合惩戒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机制,这些制度、机制需要在基层落实。对基层来讲,这些制度、机制又都是新鲜事物,在推进过程中工作人员会有畏难情绪,个别人员还有无从下手的感觉。特别是随着年检改为年报、巡查改为抽查、行政处罚转向信用监管,社会上对商事制度改革产生了认识误区,认为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监管市场主体的权限和手段越来越少,缺少了“严管”的威严等。

  

将落实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具体做法、经验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没有了抽象的理论、枯燥的说教、刻板的程序,取而代之的是形象的描写、生动的语言、鲜活的细节,诠释了商事制度改革“宽进严管”的意义。基层干部容易借鉴吸收,并在工作中提升对商事制度改革的认识。信用约束故事把对失信企业实施各种限制、禁止措施的典型事例向社会宣传介绍,以实实在在的故事彰显商事制度改革“严管”举措以及实施信用监管的威力,社会各界能切身感受信用监管就在身边,信用监管体系日益完善。这样就形成了把商事制度改革工作提炼成有趣的故事、以故事推动商事制度改革的双赢局面。

  

自2014年3月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对失信行为进行约束,建立“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是落实商事制度改革“宽进严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制度设计。为此,工商总局制定了《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工商总局等38部门联合签署了《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明确了对失信企业予以限制或者禁止的具体举措。但是,社会上一些人或企业对实施失信联合惩戒以及失信联合惩戒的效果持有怀疑态度,仍有一些企业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失信联合惩戒不会落到自己身上,还有个别部门和单位在落实惩戒措施中有所顾虑等等。

  

《中国工商报》刊登的信用约束故事把企业因不公示年报、通过登记地址无法取得联系、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等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以及实施违法行为多次受到行政处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进而在贷款、享受政府补贴、评先评优、出国签证等活动中受到限制的情形,以真实的案例、活灵活现的情节展现在大家面前,使整个社会越来越感受到失信要付出巨大代价,守信能得到褒奖,更让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广大监管执法一线人员感受到自身工作的价值所在。小小的信用约束故事,讲出了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大道理。(河北省 39 37051 39 14730 0 0 1535 0 0:00:24 0:00:09 0:00:15 2756商局 段晓军)


把握好故事关键点


把握好信用约束故事的立足点

  

信用约束故事必须是实际案例、真实故事,是我们行政执法事件现场的再现。目前信用约束的对象主要是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今后还有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都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为失信企业建立了信用修复机制,企业只要主动履行公示义务、主动纠错,允许其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并针对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4种不同情形实行快进快出的管理方式。在经营异常名录高频率的列入、移出工作中,我们注意到,虽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情形有相同的,但是失信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以及导致的后果各不相同。这些鲜活的案例都是信用约束故事的线索和素材。只要我们注意挖掘、善于分析、勤于积累,每一个求助电话、每一次现场接待、每一件列入移出决定,都可以成为具有警示教育作用的好故事。


把握好信用约束案例的核心点

  

信用约束案例必须遵循法治原则,依法依规实施信用约束措施,让失信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法无授权不可为,我们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中,也应当自觉按照法治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信用监管,健全信用约束机制。目前我们实施信用约束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有: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信用约束机制,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将企业信息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

  

《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在经营、投融资、取得政府供应土地、进出口、出入境、注册新公司、招投标、政府采购、获得荣誉、安全许可、生产经营许可、从业任职资格、资质审核等工作中,将信用信息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行贿犯罪档案等失信主体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

  

工商总局等38部门《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其他政府部门根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共享的信息和数据,依法对存在经营异常和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当事人在本领域内的经营活动采取一种或多种惩戒措施,包括限制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限制担任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融资授信限制,限制取得政府供应土地,限制参与政府采购活动,限制参与工程招投标,限制成为海关认证企业,限制证券期货市场部分经营行为,禁止受让收费公路权益,限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限制取得政府资金支持,限制企业债券发行,限制取得生产许可,列为检验检疫失信企业,限制获得相关荣誉,通过主要新闻网站向社会公布,以及其他联合惩戒措施等。


把握好大众阅读需求的关注点

  

信用约束故事必须反映与企业利益密切相关、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企业是发展的动力之源,诚信是企业的立身之本。随着“多证合一”“两证整合”改革的全面实施,商事登记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激发了大众投资创业热情,市场主体特别是新设企业增长快速。信用约束故事要多关注新设企业、初创企业、小微企业,告诉企业一定要注重创立最初时候的信用,引导企业自觉履行信息公示义务,让企业认识到积累自己的信用能够在市场当中获得更多的财富;还要告诉企业,有可能因为失信污点,其法定代表人个人利益也将处处受到限制。信用约束故事只有贴近社会大众,才能增强吸引力。


把握好信用约束故事的发力点

  

讲好信用约束故事必须透过现象抓本质,增强故事的公信力。信用约束故事虽然在体裁上与案例评析有很大不同,但是宣传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用简洁的语言,对实际案例进行挖掘和提炼,用明确的观点概括出事件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将失信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法律规定的规则以及道理讲清楚。在讲信用约束故事的时候,我们需要多维思考,用活人物、时间、地点、经过、原因这五个要素来描述事件的过程和来龙去脉,切忌照抄照搬公文。只有大众听得懂,能理解,才能引导社会树立诚信的价值取向,让诚信经营成为企业的行为规范和自觉追求。(上海市工商局 严蔚兰)


打造信用约束故事宣传品牌


每个记忆深刻的变化,都伴随着一个精彩的故事。2015年是实施企业年报公示的第一年,标志着新的信用监管方式走到台前。

  

2016年4月,我们每天为缓慢增长的年报率而焦虑,信息公示和信用约束如何让市场主体信任?如何让市场主体接受?这时候,《中国工商报》刊发的不年报受到信用约束的4则故事,给我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在成都工商政务微信、微博转发4则信用约束故事后,群众留言和电话咨询量大幅增加,信用惩戒的鲜活事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伴随着以信息公示为基础、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的完善,信用约束故事已成为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展示工作成效的招牌和品牌。

  

用心从提振信心做起。自信是精神的源泉,我们对从事的企业监管工作充满自信,才会认识到所从事工作的意义,才会发现身边的好故事,写好身边的故事。我们对每天繁杂的工作投入热情,开动脑筋,挖掘潜能,发挥想象,就会在平凡的工作中,写出体现工商和市场监管特点、富有色彩的故事。

  

用心从日常工作做起。要注重在调研、指导工作中发现线索,指导基层拓展视角,收集、整理故事线索。比如青白江区工商局撰写的《高管失信企业上市受阻》这篇故事,就是在接听企业咨询电话时发现的线索。我们及时跟进指导处理疑难问题,最终撰写出信用约束故事。

  

用心从基础工作做起。为破解传统公文写作的桎梏、无故事可写的困扰,我们将《中国工商报》发表的新闻故事的写法、技巧、易出现的错别字,以及《中国工商报》每一期刊发的信用约束故事,在第一时间转发到成都企业监管业务群。业务群经常讨论各地信用约束故事有什么特点,哪些可以借鉴学习,通过讨论,我们达成讲好信用约束故事的共识:信用约束故事要以叙事为特征,事实要真实存在,人物、起因、结局要完整,要有人物表情、心理活动、环境气氛描写;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准确解析法律、法规,并融入故事情节中,这样会让读者对故事内容记忆深刻,警惕企业失信带来的严重后果——这才是讲信用约束故事的精髓。因此,只有在工作中用心去观察、用心去分析、用心去采写,才能发现和讲出有生命力的信用约束故事。

  

用心从部署征稿做起。成都市工商局企业监管分局明确分管领导和承办人员,向全市22个区(市)县局发出征文活动通知,强调信用宣传的重要性,对稿件的内容、征集数量、完成的时间节点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各单位立足事中事后监管工作业务主线,梳理、收集近两年的信用约束故事。

  

用心从打磨情景做起。我们收到基层报来的稿件后,对需要修改的稿件提出要求,返回给作者进行修改,有的稿件反复修改多次,直到我们和作者满意。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报社的编辑老师。刚开始组稿我们没有经验,收集到的稿件大多是工作总结,语言、情节描写生硬。为提高稿件质量,我们将首批稿件发给编辑老师,编辑老师指出稿件中语序表达乃至标点符号等许多问题。结合编辑老师的修改内容,我们对稿件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汇总,转发到业务群让大家学习。经过多次这样的交流,稿件的质量逐渐提高。

  

用心从打磨依据做起。打磨信用约束故事中信用约束依据的法律法规、工作程序等内容,做到解析清楚、引用准确、操作规范。信用约束故事涉及的法律法规政策特别多,不少时候需要把很久以前的文件找出来。比如关于企业吊销营业执照,法人法定代表人任职资格限制等问题,非常复杂。我们把2015年5月15日《工商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任职资格限制工作的通知》、2010年4月15日《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任职限制规定执行工作的通知》、2005年9月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建立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黑牌企业数据库的通知》找出来对照,才把“黑牌企业数据库”“任职资格限制系统”“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这些概念琢磨清楚,并把“黑牌企业”与“黑名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区分开来。(四川省成都市工商局 王刘丽)


多管齐下取得最好的传播效果


2016年12月22日,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在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要求各地选取一些信用约束故事,借助《中国工商报》的平台,大力宣传信用惩戒,助力企业信用监管。湖南省工商局局长李金冬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指示要在全省范围内征稿,大力宣传湖南的信用约束工作。

  

按照张茅的指示精神和李金冬的要求,湖南省工商局企业监管处作为牵头企业信用约束、联合惩戒工作的职能处室,迅速行动,立即在全省开展征稿活动。省工商局副局长李沐组织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征稿及宣传工作。征稿活动得到各市州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短短一周时间就征集信用约束故事30余篇。《中国工商报》2017年2月16日整版刊发8篇信用约束故事。除报纸外,《警惕了,企业失信寸步难行——来自湖南的信用约束故事》在《中国工商报》微信公众号一天的阅读量就达近4万人次,在全国同类信息浏览量中遥遥领先,起到了较好的传播效应。

  

我对开展信用约束宣传工作提两点建议。

  

要重视信用约束宣传中约束措施的合法性,这是信用约束作为一项行政管理措施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根据《立法法》的有关规定,对自然人权利的限制,只有法律、法规才能作出规定。而目前开展的信用约束,有些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我们不宜对这类信用约束进行宣传,而应加大对国家法律、法规已明确惩戒措施和责任部门的信用约束案例的宣传力度。我们实施的一切信用约束措施都必须于法有据,一切信用约束都必须合乎法律规定。

  

要重视信用约束宣传中行政行为的全面性,反映信用监管的全部,体现行政管理活动的所有内涵。市场经济作为信用经济,政府对其进行监管需要兼顾市场性与安全性。这种监管包括两类:柔性监管和刚性监管。柔性监管是指以失信信息公示、多部门联合惩戒为核心手段的监管,刚性监管是指以行政处罚为核心手段的监管。近年来,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政府减少市场干预,弱化行政处罚手段,更多地依靠市场自生自发的秩序来规制市场中的失信行为,将企业信用柔性监管机制的构建作为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中的重点,企业信用监管工作开始向柔性监管倾斜。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对于信用水平与自身发展具有“强相关性”的企业,这种监管模式的力度与影响力大大超过了行政处罚。但对于信用水平与企业发展呈“弱相关性”的企业,柔性监管方式往往效果不佳。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公示以及政府其他部门的限制和惩戒并没有太大反应,信用监管部门所采取的柔性监管手段对其正常生产、经营并不构成实质性影响。对于此类企业,监管部门有必要考虑行政处罚这一刚性监管模式的适用。因此,企业信用监管工作绝不能忽视公权力的有效介入和适度介入,要分情况、分类型、分情节进行类型化研究,做到刚柔并济,该柔性的柔性,该刚性的刚性。所以,我们在对信用约束、联合惩戒进行宣传时,不能因推崇一面而忽略另一面,在对柔性监管措施进行宣传的同时,也有必要对刚性监管措施进行宣传。(湖南省工商局 袁芬)


当好信用约束的宣传员


我是吉林省工商局宣传中心的工作人员,是《中国工商报》最忠实的粉丝。正因为如此,《信用约束故事》专版一开办就深深吸引了我,让我在感到喜欢、心动的同时,产生了采写信用约束故事的冲动。但是,当时我有点缺乏信心。

  

2016年6月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有了一次尝试。那天,我从企业处门口经过时,听到里面传出“年报”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等话语,便进屋打听,了解到一则信用约束故事的素材。原来,是某公司长春分公司的文先生等人正在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我直接采访文先生,写了题为《未按时年报致迁移住所受限》的信用约束故事。2016年6月8日,该稿被《中国工商报》刊用。突然间,我对组织采写《信用约束故事》专版有了信心。

  

2017年5月,吉林省工商局领导部署组织《信用约束故事》专版,安排宣传中心和企业处一同完成,并要求向全省征集信用约束故事。我欣然接受了这项工作任务,并与企业处的同志密切配合,他们负责联系并组织各地提供素材,我负责进一步采写。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我们终于完成组稿、采写任务,忐忑不安地投给《中国工商报》。几天后,吉林省信用约束故事经过编辑老师精心编辑,以《联合惩戒威力大,处处受限办事难——来自吉林省的信用约束故事》为题,在《中国工商报》刊出。该专版集中介绍企业失信带来的后果,在吉林省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效应,对于推动吉林省的信用监管工作、强化信用约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知道,信用约束故事一旦发布出去,其影响力、传播力及公信力是很强的,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因此,在筛选和采写信用约束故事过程中,我严格把握故事的真实性,忠于事实,深挖细节,对每一篇选中的素材都认真研读,并认真核实案例的真实性,然后才开始联系基层采写。《失信企业老板无法参评优秀党员》一文是此次《中国工商报》评选的“20个典型信用约束故事”之一。在采写过程中,我与素材提供者龙井市市场监管局企业监管分局局长彭勇军多次联系沟通,核实和补充资料,力争了解所有细节,不出现一丝一毫错误。如,原文表述“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先生接到龙井市政府取消王先生参评优秀党员资格的电话”,我意识到优秀党员评选应该是党组织的评选活动,而不应该是政府行为,便与彭勇军电话沟通,请他核实情况,直至确定是龙井市委的评优活动。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我投给《中国工商报》的信用约束故事中,有一篇《失信企业老板坐飞机受阻》的稿件被编辑老师拿掉了。后来,我向编辑老师了解这篇稿子存在的问题,得知事情的原委,感到很惭愧。虽然组织采写《信用约束故事》之前我做了一些功课,但做得还很不够,对信用监管的相关知识了解掌握得很肤浅。“法无依据不可为”,稿件要真实,一定要依法依规,符合相关政策规定。(吉林省工商局 李玉子)

大家都在看

征稿 | 本报新开设话题讨论栏目,就等你来投稿了~

曝光 | 请注意,这12批次食品不合格!

红盾课堂 | 《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解读


执行编辑:刘琦 编辑:王国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