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老的新职业:互联网+祭司
祭祀是生而为人的传统。
老祖宗们以活人献祭;以牛羊为牺牲;以人俑为祀。
虽然孔子已经开始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但后来的魏国邺城人民,还得等到西门豹当政,才能免除把女儿送给河伯娶亲的危险。
西方亦然。圣经中的耶和华,以献祭独子试探亚伯拉罕;就不说嗜血到变态的古埃及人吧。
虽然我们尚没有科学证据证明为何神灵对人血和人肉情有独钟,但我们对于献祭这件事情的信仰是坚固不拔的。负责任地说,我们流淌的是祭祀者的血液。
文明社会,我们献祭的手段也进化。
美国人率先进入了电视时代。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祭品:明星和官员。
我喜欢的下三滥动画片《南方公园》在关于当时被全美人民票选为“最蠢人类”的小甜甜布兰妮的一集中,有如下一段:
华人文化里,也有许多明星是祭品吧,我想。比如周璇。比如邓丽君。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中国,我们的祭品食谱中越来越多普通个人。比如翟欣欣,刘鑫,以及那些可能和她们有关的死者,比如苏享茂,江歌,以及死者的家人们,比如苏享茂的家人,江歌的母亲(我对于私力救济的家属们的敬意是无以言表的)。这些人,主动或者被动的,被捧杀或者打杀的,上了祭台,成为了祭品。
我们的时代有我们的祭司。
我们不需要奇装异服的大神;不需要怪模怪样的巫婆,也不需要庄严宏伟的建筑;我们的祭司,看起来和我们一样,是我们其中的一员。
新媒体大V们是我们的祭司。
他们知道我们的感受,理解我们的情绪,说出来的话正是我们想说的;他们害怕的正是我们害怕的,他们恐惧的正是我们恐惧的,他们反对的正是我们反对的。
他们是我们的“暗影”,更是我们的面具,是我们在云端的代言人。
他们拥有和祭司同等的权力,是现代社会的婆罗门;他们制裁人性,保卫家庭,维护道德,是以推送为匕首的超级英雄。
他们最大的超级能力,是对我们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故事为我所用的剪裁能力。
他们从未见过你,但他们懂你。
有了他们,我们就无需计较事实和真相这样的细节了,毕竟,他们的良心为故事把关。
有了他们,我们在互联网上才有了主心骨,才有了组织。
有了他们,我们才能感受到,这互联网,毕竟是咱自己的互联网。
如古人所云,网不生咪蒙,万维皆长夜。
祭司成全了我们,我们也供养了祭司和互联网上的神祇。
无数的ID,累计成山呼海啸的流量,任由祭司收割,供养着祭司和他们在互联网上建立起的宏伟神庙。
但祭司只是我们的代言人而已,他们始终要从人民群众来,到人民群众去。
一旦他们抛弃作为祭司的原则,注意起事实、程序正义这些细枝末节而损害了我们献祭的事业,我们顷刻可以将他们抛弃。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嘛。
这就是群众的力量。
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我们新时代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