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规划刷屏!专家解读这些焦点
日前,国务院印发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深圳园区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这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发展带来新机遇
深圳各界纷纷表示关注
一起来听专家如何解读《规划》
加快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
“此次国务院印发实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迈入新的阶段。《规划》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积极主动与香港园区协同发展、优势互补,旨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极点,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刘保奎接受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深圳继续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加快推进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和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
为“双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的发布,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有着深远意义。”刘保奎表示,加快推进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将为“双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他分析认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规划建设这一合作区,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有力支撑,有助于深圳和香港更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重大机遇,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也是深圳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制、营造对接国际创新环境、开展深港跨境协同创新、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深圳的创新动能更加强劲。作为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深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把创新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全力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他说,希望深圳紧紧围绕协同香港推进国际科技创新这一中心任务,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重大战略机遇,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坚持深圳园区和香港园区协同发展,坚持着眼全球配置一流科创资源, 构建最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规则体系,建设国际领先的科研实验设施集群,建立更加完备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率先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极点,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迸发出更强劲的创新活力
对于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肩负的新使命,刘保奎认为,深圳园区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循环,《规划》的发布,将充分发挥深港两地优势,使河套合作区迸发出更强劲的创新活力。
他说,深圳园区既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极点,也是国际和国内创新资源汇聚的重要枢纽,在科技创新合作、科技创新政策、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说,此次发布的《规划》,明确深圳园区发展的三大战略定位,即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同时,对深圳园区协同香港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构建国际化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汇聚全球智慧的科技合作平台等4个方面主要任务作出了具体部署和安排。
对此,刘保奎表示,一方面充分发挥深圳园区的基础设施优势、应用场景优势等,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香港科技创新和联通世界的优势,打造一个汇聚全球智慧的科技合作平台,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他建议,下一步,一是加快建设国际领先的科研实验设施集群,二是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科技创新政策规则体系,三是完善国际人才签证、科研服务和生活服务等配套政策,以此增强对全球顶尖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吸引力,通过国际合作让深圳园区迸发出更强劲的创新活力。
进一步扩大深圳创新和产业优势
“深圳科技创新活力足、潜力大、引领性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具有应用场景丰富、产业体系健全和连通内地广阔市场等综合优势。深圳园区建设将会进一步扩大深圳的优势,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为科技强国建设和产业升级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刘保奎表示,要抓紧抓细《规划》的落实。
《规划》提出以2025年和2035年为关键节点,分阶段推进深圳园区建设的发展目标。对更好地落实好《规划》,刘保奎建议,一是抓好重大项目,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聚焦重点领域合作,着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开展一批重点合作项目,引进一批国际科技人才;三是加强与香港园区协调联动,强化机制性合作。
“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建设好先行示范区的应有之义,是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内在要求。”刘保奎还表示,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推进深圳园区建设和发展是契机,深化深港合作是重要路径和独特优势,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则为深圳提供最大“底气”。
《规划》落实关键在深港协同
日前,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紧紧围绕协同香港推进国际科技创新这一中心任务,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极点,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表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河套合作区)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规划》的发布充分表明国家大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能闭门造车,《规划》提出的第一个发展定位‘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就直指科技创新领域的开放问题。”谢来风认为,河套合作区是我国科技创新同全球科创保持衔接、开放合作的战略通道,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平台载体,深港两地开放合作、优势互补,有利于吸引全球科技创新要素汇聚。
“河套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国家级平台,运用各方优势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是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的题中之义。”谢来风指出,《规划》提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突破发展,支持先进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应用,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前沿领域,这些相关产业深港都具备一定发展基础、未来合作空间广阔,在这些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规划》将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定位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意味着它要在科技创新领域实现跟香港乃至国际最先进的科研政策规则对接,从而为我们国家推进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探索新路径。”谢来风举例阐释,如《规划》提出基于深圳园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现有的管理设施和基础条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构建高度开放的特殊监管体系。“对科研人员先期采取‘一线高度便利出入境’,对货物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创新构建了一套满足科技创新发展要求的监管模式,极大便利了科研人员进出和科技创新相关货物出入。”此外,《规划》提出的创新科研相关资金跨境流动监管、探索国际互联网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等方面的措施,便利了科创要素跨境流动,有利于进一步激发活力、提高效率,同样值得关注。
“河套合作区‘一区两园’跨境布局,尽管《规划》主要讲深圳园区的建设,但绝不能将它和香港园区割裂开来。”谢来风指出,《规划》在后续落实过程中务必要重视深港双方园区协同发展,形成更加深度的、实体化的合作机制,深化双方建设发展协调机制,使得两园区之间,甚至河套合作区与新田科技城之间在产业发展规划上形成协同或互补。此外,谢来风建议,对于《规划》中涉及的多方面创新探索,后续细化落实的政策举措应考虑到政策之间的配套性、体系化。“河套合作区面积小,但其建设意义重大,期待看到深圳以更加高效的执行机制来落实《规划》。”
强强联合,推动合作区建设上新高度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印发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有力支撑。”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周豫对记者说。距离2017年《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签署已过去6年,如今,深圳园区建设专项规划的出台满足了深港两地的共同期待。“该《规划》的公布必能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推上一个新的更高阶梯。”周豫表示。
深港两地在基础研究、产业分工、国际接轨等领域各有所长,此次《规划》的发布,赋予了双方更好的发展前景。在周豫看来,“深港之间”“科技创新合作”和“产业协同发展”是该《规划》的3大关键词。“一直以来,深港间要素的便捷流动不仅要跨越地理空间,更要跨越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的边界。《规划》提出‘构建国际化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这是对人员、货物、资金、数据、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做出全面、开创性的安排,具有探索和突破性。”周豫说,“其次,《规划》还提出了包括‘协同香港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在内的一系列有关深港间互利合作、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众所周知,基础研究是港澳地区的强项,制造业是深圳的优势,强强联合,不仅能实现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也能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为主线,改善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可持续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对于《规划》提出的“支持港澳高校优势学科发展能级跃升”,周豫认为,深圳早在2011年起就积极探索采用市政府、国外高校和国内高校三方合作的形式,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近年来取得了不少成果。如今,加快引进港澳优质高教资源,包括优势专业学科或学院,尤其注重基础学科的引入,是深圳高等教育国际化扩大思路、转换思维的必要举措,也是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新模式,能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全球化配置。《规划》的印发,是对进一步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和港澳高校建立重大科技联合攻关机制,向港澳高校有序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以及建立港澳专家承担课题、联合研发项目经费包干制等科研项目管理改革创新的保障。
“未来,深圳应积极主动发挥先行先试作用,让创新的动力充分涌流,让市场主体的活力充分展现,促进资源共享、制度对接、待遇互认、要素趋同、流转顺畅,实现粤港澳三地有机融合。”周豫表示。
您可能错过以下资讯
深圳与省内对口地区联合招商引资专区上线啦!打造“永不落幕的招商引资大会”
@深圳小微企业 2024年银行贷款担保费补贴项目申报工作启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