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 70年代 ——

2017-06-07 ai引航

点击蓝字“ai引航”,关注中国引航编辑部官方微刊


来源 | ai引航(ID:aipilot)


70年代

【陈杰】 

宁波引航站 站长

恢复高考后首届考生

考入上海海运学院(今上海海事大学)


➤ 时代关键词:恢复高考 天之骄子 


今年是我有幸成为文革后首届进入大学成为“天之骄子”的四十周年,回首往事,求学之路依然历历在目。


高中即将毕业之时传来了要重新实行高考制度的消息,在那个年代,说实在的,我虽有期待,但没有像老三届那么强烈,更不如现在的学生压力山大。那是因为,在高中阶段,物理课被机电课代替,学的是手扶拖拉机和电力水泵,生物和化学课被农业课挤占,其他课程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此下来,使得考大学的意识同文化课的基础一样薄弱。就在自觉希望渺茫之时,恩师翁汝芳和徐罘华的热情鼓励、悉心指导成为了我人生中的一座灯塔,在迷雾中指引着我向前航行,把握人生的机会。我一头扎进了为期三个月的强化学习,那三个月,我唯一做的就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把那几本物理化学的高中课本翻得散了架。最终有幸考上了大学——上海海运学院(今上海海事大学)航海系船舶驾驶专业,成为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

在教学船上实习


来到大学后,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差距很大,最大相差13岁,但大家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完全可以说是“如饥似渴”和“废寝忘食”。所有同学无论在哪里,都是人手一本书,连走路时还在背诵着英文单字,学习到晚上12点以后更是家常便饭。辅导老师心疼我们经常催我们早点休息,生怕把身体搞垮后上不了船,做不了船长。但当时同学们都认为自己基础薄弱,要补习的东西很多,时间有限,切勿荒废。我也一直谨记:机会是国家给的,能够帮我抓住这次高考机会的是我的两位恩师。唯有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才是对国家最好的报答,也是对我两位恩师最好的回馈。

与同学合影


【徐伟成】 

大连港引航站 副站长

恢复高考后首届考生

考入大连海运学院(今大连海事大学)


➤时代感言:话说恢复高考时,只有时间两星期;临场发挥凭实力,千军万马争第一。


转眼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已有四十年,当年亲身经历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如今又到一年一度高考季,回想往事,万般感慨:是那年高考,助我实现了人生梦想,决定了后来四十年的人生走向,使我能够操纵巨轮乘风破浪。浮想联翩,跃然成文,以纪念那个难忘的时代。

 

我国的高考每年都按计划在昼长夜短,花红草绿的夏天定期进行。唯独40前,即1977年的高考是在昼短夜长,枝枯叶黄的冬季匆忙举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说来话长……


1964年,我与同龄人一样迈进小学的校门。1966年初夏,正上小学二年级,一场史无前例的“风暴”[1]席卷神州大地,从此连续11年,我国所有高等院校均未进行招生考试。


当年的口号是“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把本来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的基本教育制度,改成了不分小学和初、高中的“九年一贯制”,要在9年时间内完成原来12年的课程,所学知识肯定大打折扣。尽管学生还分别在小学和中学上课,但以一年级到九年级来涵盖整个初级教育阶段,没有初中和高中的概念。而且那时候的中小学生除了必须投入“政治运动”之外,每学期都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到工厂农村去参加学工学农劳动。


“动乱”之中到了1975年,我已度过11年学生生活,但实际“学历”是九年级毕业,不过学习成绩一直挺好。那时候城市户籍的中学生毕业后既无大学可上,也无人为你安排就业,唯一的出路就是响应国家号召,作为“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2]再教育。我也毫不例外地随着时代潮流投身到农村广阔天地,开始了“君问归期未有期”的农民生活。


那时候的农村正在开展“农业学大寨”[3]活动,千百年来形成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的农耕文化传统也受到了冲击,经常搞公社[4]范围内的会战,天不亮就集合队伍出发,急行军几十里到某个地点进行挖水渠、修梯田、修水库一类的大兵团作战,劳累一天返回驻地时已是满天星斗,第二天再重复同样的路线,同样的工作。


劳动之余,我经常坐在地头仰望深邃的天空,遐想少年时的梦想今生今世能否实现。那是什么梦想呢?不是幼儿园老师问小朋友们长大了要做什么,然后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回答: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我长大了要当工程师之类的梦想,而是在受到屈辱时许下的心愿。


大约在1972年春节前夕,我随父母从大连乘客船经上海到江苏老家探亲。轮船每天下午16点从两港对开,需要在海上航行36小时,第三天清晨抵达目的港。开航后的第二天,轮船正行驶在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海,我独自一人到舱室外四处转悠,看见外走廊尽头的一处楼梯口被铁门挡住,上面挂着“旅客止步”的牌子,但门是虚掩的,并未上锁。出于好奇心,我就顺着楼梯一层层爬了上去,爬到顶层,居然来到了驾驶台甲板外。由于是冬天,驾驶台的门是关着的,于是我就双手遮着两个眼角贴在玻璃上往里张望,只见里面站着两三个人,一人举着望远镜在往船头方向瞭望,另一人嘴里不知在说着什么,还有一人双手把着一个大舵轮,我想把舵那人就是“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中所唱的舵手吧。正在寻思之际,从驾驶台里冲出一人,不容分说就将我连骂带推撵了下去,根本没给我提问题的机会。从那时起,一个心愿在我心中形成,长大了我也要“当海员、做船长、开大船!”但这个愿望我跟谁也没讲,只是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我在等待时机……


从遐想中回到现实,愁啊!当时身为“知青”,客居山乡,背向蓝天,面朝黄土,手握锄头,肩抗铁锹,终日与庄稼、泥土打交道,当海员的梦想是何等渺茫!

然而,“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做好扎根农村一辈子的思想准备之际,峰回路转,1977年秋季,实现梦想的大门突然打开!


那一年夏天,国家意识到建设四个现代化亟需科技人才,而高等院校连续11年未进行招生考试,使科技人才出现断层和严重的青黄不接。这期间尽管招过几届工农兵大学生,但都是侧重于政治表现好,以单位保送为主,未经正规的文化课考试,许多文化基础较为扎实的年轻人根本没有机会上大学深造。因此,恢复高考,选拔人才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而且迫在眉睫,不能再等,当年就要实施,这就是为什么1977年恢复高考是在冬天举行的原因。


1977年10月21日,“红色电波”从北京传来喜讯,国家决定恢复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本年度的高考将在一个月后进行,由各省(直辖市)自行组织考试,试题也由各省(直辖市)统一命题。


等招生考试的正式文件传达到生产大队一级时,已是11月中旬,辽宁省举行高考的日期是12月1、2日,时间所剩无几。但不管怎么说,千载难逢的机会决不能放过!于是,我决定填表报名参加高考。报完名又接着参加大队修梯田的会战,一直干到11月20日才请假回城复习备考。找出阔别了2年多的中学政治、语文及数理化等课本,系统复习已来不及,只好挑重点进行简单复习。


11月29日,又乘火车,倒汽车,走山路,回到青年点准备参加考试。晚上趴在炕头,一盏柴油灯散发的光和烟,陪伴我通宵达旦作考前的最后冲刺。早晨一照镜子,两个鼻孔沾满了黑色油烟,连脸颊都蒙上了一层油灰,手一摸一道黑印。没有考试大纲,不知考试范围,也没有人辅导复习,到底怎么考,心里没有一点儿底。只好凭平时积累的知识现场发挥了。


12月1日,我和青年点30多名考生天不亮就起床,5点半就出发,翻山越岭步行18里山路,于8点前赶到设在公社中学的考场,手持准考证对号入座。记得监考老师开考前高举一个大号牛皮纸信封正反面转一下,大声向考生们宣布:“你们都看好了,卷子都在这里装的,封条是完整的。”说完撕开信封取出卷子,两位老师一起将卷子分给考生,铃声一响,考试开始。第一天上午考的是政治(那个年代突出政治挂帅),下午是语文。考完再走18里山路返回青年点休息,次日继续赶路赴考。第二天上午考的是数学,下午是理化。


4张卷子满分是400分,但突然其来的考试就像不打招呼的突击检查一样,反映的是考生的真实水平。当年没听说有人考过300分以上,一般考个200分以上都能上本科。


考完试继续在农村参加劳动,接着填报志愿。通过浏览有关院校的招生简章,我一眼就盯上了大连海运学院(大连海事大学的前身)航海系的海洋船舶驾驶专业,于是第一志愿就毫不犹豫地填上了这个学校,第一专业就是这个专业。当年共有4个志愿可填,前3个是本科,第4个是中专。我怕一旦分数不够上不了大学,第4志愿又填了大连海运学校。反正为了实现少年梦想,铁下心来要当海员,所以必须加上双保险。


经过2个多月的漫长等待,1978年春节期间,大连海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寄到了家中,真是喜出望外!听说那一年全国报名考生有570万之多,但本科及大中专院校总计才招27.3万名新生,录取率低得可怜,创历史之最。我们青年点还是幸运的,30多人报考,居然考上了3个本科生(都是大学教工的子弟,说明家教和基础很重要)。说也难怪,十年精华,集聚一堂,万人争过独木桥,胜利成果来之不易啊!


3月上旬,我按规定日期到大连海运学院报到入学,开始在航海家的摇篮里学习成长。这正是:

1977,一组平常的数字,

1977,一个挥之不去的记忆。

1977,实现梦想的时刻,

1977,创造了高考史上的奇迹。

后记:

毕业分配时,本想到远洋公司做海员,但有一位好心人劝告我:海港引航员在航海界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同样属于海员范畴,你跑船顶多做到船长,而船长到港也得听引航员的指挥。啊,原来还有比船长更厉害的角色!我当然想尝试一下,于是就来到大连港做了一名引航员。不过,利用海员劳务外派的机会,驾驶巨轮跑远洋的梦想也早就实现,横渡太平洋,通过巴拿马,穿越加勒比,来到萨凡纳,这些已是28年前的往事。

 注解:

[1]1966年5月开始的一场政治运动,号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首先在教育领域爆发,后来扩大到全国各条战线。1976年10月,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这场运动趋于结束。

[2]建国初期农村进行土地改革时,按照每户人家拥有土地的多少来划分家庭成分。人均占有土地最少和比较少的家庭即被划为贫农和下中农,简称“贫下中农”,是党在农村的主要依靠力量。

[3]大寨是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的一个大队,当地百姓在贫瘠的山坡地上修建梯田,保持水土,改变了一穷二白自然面貌,成为当时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4]公社、大队、小队都是当时农村的行政组织,分别相当于现在乡、村、村民小组的级别。

温馨提示:手指向左滑动观看更多照片

与同寝室同学在校门前合影

在校船上练习使用六分仪测天

航海系77级同学毕业合影

同班同学毕业合影留念(前排左二)

毕业离校前与几个同学合影(前排右一)

温馨提示:手指向左滑动观看更多照片

在教学楼(电航楼)前留影

入学第二年冬校门前

成为校体操运动员

在校船实习留影

准备上校船实习



END


副刊

【记录】央视揭秘:咖啡馆老板讲述其祖父的引航员生活

【历史】“黑珍珠”号战力是渣?跟着杰克船长重回大航海时代

【关注】一条鲜活生命的代价!为引航人提供宝贵经验和教训!切记~切记~


推广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推荐关注:

◆刊登事宜咨询,加编辑部微信:chensi112777

◆投稿邮箱:kungen_media@163.com

◆服务电话:010-64950987


ai引航:

中国引航编辑部为引航人量身定制的服务平台,旨在传播引航文化,弘扬引航精神,提供相关产业间的合作机会,实现共赢发展




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