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 再造魅力故乡——马坪关乡建(陈小坚)
* 内容和素材整理自“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 再造魅力故乡·2017年宁波论坛”主讲嘉宾陈小坚 “再造魅力故乡——马坪关乡建”演讲,插图均来自陈小坚演讲文件。
陈小坚
2017年论坛主讲嘉宾: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博士。
马坪关背景介绍
马坪关坐落在云南省西部大山深处,是大理州剑川县沙溪镇鳌凤村的一个自然村落,村庄在一个群山怀抱的低谷中,平均海拔3000米。马坪关是古代沙溪通往弥井(盐井)的中间官设关卡(马皮关哨),至今保留比较完整。也是茶马古道中的一个点,成为过往客商、马帮歇脚休息的地方。
村庄风貌
马坪关现有(2017年)行政居住户口43户,人口187人,都是白族。村内有两个姓氏:段姓和刘姓,互相通婚;村民的生活基本还是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一些日用品需要到距离15公里的沙溪古镇购买。马坪关在13年才通电,15年才通的路,以前只有一条人走和马走的古路通向外面。由于长时间的交通闭塞导致的信息阻隔,再加上多数村民文化水平较低,许多中老年人都不会说普通话,无法与外来人正常的沟通交流。
至今村里仍然保留着守关人修建的古戏台、魁星阁、本主庙、智慧庵、风雨桥等古建筑。每年春节期间仍然演出相传了600多年的古滇戏。戏服也已经穿了几百年,传统的仪式非常隆重。村庄产业以农业为主,种植小麦、土豆、玉米等,由于地处高原产量较少,所以只能满足自己吃和喂养牲口。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附近原始森林的松茸和野蜂蜜,村民们还种植少量中药材,但由于中药市场价格波动很大,加上信息不通,所以经常亏本。
马坪关乡建缘起和发展契机
促成马坪关发展的契机,其中一个核心人物是黄印武。黄先生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学,工作几年以后到瑞士留学,恰好碰上了苏黎士理工大学的一个教授,这位教授在中国游览期间看到了沙溪古镇并协同当地的政府一起申请进行修复。作为外国人,在云南山区工作,语言交流和专业方面和当地政府衔接都十分困难,所以黄先生作为瑞士代表和沙溪当地对接,一起恢复沙溪古镇。经过十多年,沙溪从一个安静的古镇变成了繁华的旅游地。随着游客来,商业的发展。很多本地人反而把房子让出来开店,然后到其它地方去生活。这些发展情况背离了当初的目标,所以黄印武先生在周边山区重新选了一个山村,积极地投入到乡村建设中,且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这便是今天所提及的马坪关。
另外一位核心人物是吴楠,他从事过城市设计,如今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他的加入给乡建团队引来了大量的社会工作人员,使团队的最终人数总共有90多个。
2015年,我们的乡建团队采取众筹的方式募集到300万,成立了南京卡卡果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我们的初衷是“城乡互助,原本生活——让原住民过上自信、自在、有尊严的生活,让城里人能拥有一片回归乡野大自然的乐土。参与运行的主要人群有志愿者(以建筑师、社会工作者为主)和本地大学生(方便长时间驻地)。
马坪关乡建的主要内容
马坪关乡建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个是村庄的硬件建设,一个是村庄的软件建设。
▼ 村庄硬件建设
1、埋设污水管道:当地施工队挖埋建设了污水管道通到各家各户。
2、修石板路:村路由原来的土路,修建为石板路。在2017年上半年完成,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3、恢复乡村小学:为了照顾孩子、方便村里孩子上学。黄先生说服当地政府把马坪关村小学恢复了。此外还迎来了一批外国志愿者,共同帮助乡村小学的发展。
4、清理村内河床,修建河坝:村里原来有一条河沟,通过组织村民清理河沟,然后修建了堤坝,形成景观效果。
5、古建筑修复:村内一些公共建筑是古建筑,包括风雨桥、智慧庵等。我们说服当地政府出资进行古建筑的维修,把损坏的构建进行更换,保持原有风貌。如风雨桥下原来的木地板已经没有了,在修复过程中只是增加了一个木地板,其他的基本保持原状。
6、卡卡果果工作站建设:我们在村里向村民租了一块地,用来建设乡建工作站。当时和村民签订了一个协议,10年内把这个房子交给村民。建工作站的目的,一是想给当地的村民进行示范。因为有些村民已经开始用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或者砖混结构建造房子,而抛弃了白族传统木架的形式。我们按照白族的建设形式建设工作站,旨在告诉村民本民族的建筑非常优秀,增强村民的传统自信心;二是向村民展示传统建筑通过设计也能够变的非常舒适,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村民在看到这个示范之后,也会按照适应现代人生活的要求来改造自己的住宅;三是这个工作站也能够成为今后度假的一个乐园,平时工作站也可以开展民宿、乡村旅游等活动。
▼ 村庄软件建设
村庄软件建设也就是社区营造,与社会工作有很多相类似的地方。刚开始只是简单地在晚上召开村民会议,后来我们帮助村民成立了一个合作社,希望通过合作社共同对外销售他们的农产品。但实际上在产业方面我们目前没有实质性的推动作用,所以合作社目前没有真正运行起来,这也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村民会议
马坪关社区营造方法
马坪关社区营造的方法主要包括三种。一是激发村民自组织活动,二是走出村庄项目,三是走进村庄项目。
▼ 激发村民自组织活动:
·合作社:由村民们发起,共同出资、注册、制定章程、运作。
·山之歌林之乐:跳霸王鞭(自唱自编舞蹈、白族调,每月21日活动)。
·卡卡果果环保小组:每周日上学回家的孩子组成捡垃圾活动小组。
·爱娃娃亲子活动:亲子阅读,每周二下午家长带孩子一起阅读活动,采用轮值制。
双喜家的花园是走出马坪关的首个项目,乡建团队共筹集费用7115元,用于支持双喜到上海的路费和食宿费,同时也筹集到园艺方面的资源与花友支持。双喜在外的两周内,结识了花友、了解园艺、学习技能、观看园艺展。在此过程中,双喜获得了花艺师捐赠的花园设计规划图与详细的花艺指导;花友捐赠的花苗一百多株;双喜在回到村子之后也向村民们分享了他的所见所闻。
这个项目成功之后,我们成立了走出村庄项目的系列。经过所有卡卡果果人和热心朋友的帮助,“走出马坪关”项目于2016年底获得了“我决定民生—爱的力”2016年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50万元的资金支持,专门用于帮助村民提升能力和意识,开阔眼界实现梦想。村民们也都有了可喜的变化,原来不爱在大众面前说话,现在村民能够自己开会、自己交流心得,在大家面前能够非常自如地表达自己,帮助整个村子更好的发展建设。
以下是走出马坪关项目举办过的一些活动照片:
▼ 走进马坪关项目:
走进马坪关项目是指邀请专业力量来指导马坪关农村社区发展。经历了走出村庄的项目,虽然村民出去开阔眼界获益很多,但是毕竟是少数。因此我们想邀请专业力量来马坪关指导农村社区发展的项目,使全村的村民都能受益。同时,也收到了爱德基金会10万元的资助来帮助项目落实。
以下是走进马坪关项目举办过的一些活动照片:
总结与思考
经过了两年半的运作,得出了以下三点总结与思考:
1、马坪关在村容村貌上有了很大改观,泥泞的土路改为平坦的石板路,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随处可见的垃圾不见了;村内杂乱肮脏的河沟变成干净整洁的水面;村内公共的古建筑得到了适当的修缮。乡建团队没有用高大上的建筑设计技法做酷炫的建筑,没有清理村民的杂物木柴堆放,没有给民宅做花哨的立面,尽量保持山村平实质朴的本真,因为我们认为乡村就应该是这样的。
2、村庄硬件容易做,村民的能力建设是最难也最慢的。卡卡果果公司作为一个连接村内外的桥梁,两年半内,先后组织了几十人次进入马坪关跟村民开会沟通和培训,也有近一半村民走出去参观过,但人观念的提升和眼界的开阔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台湾的案例来看,比如台湾清华大学的老师,会长期住在一个村子,或者长期跟踪10-20年。我们现在看见的成果,已经是它默默运行了20年后呈现出的样子,这需要一个长期的积淀。此外,人和人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也需要时间,作为外来的城市人与村民在思维和说话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差异,建立良好的信任与合作关系需要不断的磨合。
3、产业是乡村发展的关键,也是村民最期盼的。并不是所有农村都适合以商业旅游为主,农村产业的选择需要结合本地的地质土壤气候条件,实现生态化和多功能性。这就需要乡村设计人员跨学科的视野和综合能力,为乡村发展提供可行的产业选择。农村产业发展需要带头人,光靠村民自己的眼界和能力,短期内较难看到成效。
Special Committee for Human Settlements
Chinese Socie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