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 再造魅力故乡——宁波江北区庄桥街道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步捷)
* 内容和素材整理自“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 再造魅力故乡·2019年宁波论坛”主讲嘉宾步捷主任 “宁波江北区庄桥街道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演讲。
* 文字由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整理。插图均来自步捷主任演讲文件。步捷
(2019年论坛主讲嘉宾):时任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主任,现任宁波市江北区民政局党组书记。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是浙江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加快推进“两美”浙江建设,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补齐小城镇发展的短板,针对乡镇街道环境提升而启动的一项民生工程。在此和大家分享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和经验。
庄桥街道简介
江北区庄桥街道地处宁波新三江口姚江北岸,东邻329国道,南临姚江,西接洪塘街道,北靠灵山,与镇海相隔,区域面积35.15平方公里。庄桥老镇区位于外环东路以西—宁慈东路以北—新都路以东及以南地段,面积约4.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范围0.92平方公里,为整治的核心区域。庄桥老镇区内部建筑老化、基础设施破旧、外来人口集聚,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
庄桥老镇区景观风貌(整治前)
2016年10月,庄桥紧紧抓住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契机,大力整治老镇区环境脏乱、秩序杂乱、管理混乱等问题,最终荣获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称号。
重点解决问题
为了改善街道的面貌,努力解决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群众的“吃、住、行“以及对“市容、文化”的需求入手,重点做好违建拆除、落后产能淘汰、治水剿劣、环境改善、民生实事、长效管理等工作,为居民打造和谐舒适的美丽家园。具体通过改善居住条件、完善生活设施、整治镇区秩序、改善街道景观和挖掘精神文化五方面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01
着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让群众住得安心
解决内涝,实施雨污分流。依托庄桥河,在河道两侧各设一座水闸,并新建了强排泵站。建成后经历了多次台风的考验,泵站运行稳定,强排效果明显。同时投资2000多万元对庄桥河实施沿河截污、清淤疏浚、绿化美化等工程,解决了河水污染问题;对周边企业、住宅小区全面实施“雨污分流”,实现镇区及周边污水零直排全覆盖。
建设庄桥河水闸
加强危旧房整治力度。实行统一登记造册、分步实施,使多家危房进行原址重建,居民搬进了新建的安全有保障的房子。此外,还新建了敬老院和居家养老中心,解决镇区老百姓最关心的养老问题。
原址危房重建
02
着力完善生活设施,让群众生活顺心
规划收储地块,重建农贸市场。针对老菜场设施陈旧、摊位面积严重不足、百姓购物不便、交通不畅等问题,街道规划收储地块,优先用于农贸市场重建。共计投资约4000万元,新增摊位50%,充分满足了周边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新建的庄桥菜市场还被评为了省三星级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整治前后对比
全面推进“厕所革命”。改建公共厕所29处,新增2个五星级公厕,充分改善了老镇区的生活环境。
建立长效机制,解决群众问题。庄桥街道建立了人大夜聊、委员议事等机制,做到班子成员全参加、代表全参与、区域全覆盖、问题全处理,努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如通过“委员议事”机制,街道成功解决了费市家苑12年用气难题;通过人大夜聊机制,街道成功解决了庄桥菜市场空调安装难问题,菜场舒适度和购物体验度得到有效提升,相关做法赢得了群众的大力称赞,提升了群众的生活获得感和幸福感。
“委员议事”机制解决居民用气难题
03
着力整治镇区秩序,让群众出行放心
拆迁拆违。庄桥街道采取“八颗公章”联合执法模式,由市场监管、公安、环保、城管、消防、国土等8个区级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全力推动老镇区的拆违工作。2017年起,街道对老镇区8条主要道路进行违建拆除,共拆除违建占道店铺200余家。三年街道累计拆除违章建筑142万平方米,拆违总量位居全市各乡镇街道前列。
拆除改造前后对比
拆后整治。新建了停车场13处,促进公共停车位从200个增至1500多个,新建公共自行车租赁点15处,合理布点智能充电桩,满足了群众日常的出行需要。全面整治“车乱开”,引进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如使用最先进的抓拍系统、人行道手动信号灯控制系统等,更新部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安装路灯工程、渠化复杂道路节点等。
04
着力做好街景整治,让群众看了舒心
环境改善。街道对宁慈公路、河东路等8条主要道路进行了重点环境改造提升,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进行仿古修补修建,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完成改造提升。特别是改造庄桥河“一河两岸”生态游步道、新建楼家河栈道等,有机串联老年大学、庄桥公园等民生设施,因地制宜布点上百个“微景观”,使之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场所。
一河两岸”生态游步道
提升街面景观。对庄桥大街等8条主要道路的街面进行了改造提升,制作了特色店招、仿古公交候车亭,统一了导视系统,融入庄桥的特色logo。
仿古公交候车亭改造
拆除了一批违法的广告牌和私拉乱接的各种线缆,在宁慈公路、河东路、庄桥大街、外环东路等主要道路上完成了管线下地,消灭了“空中蜘蛛网”。创新采用“网格化”、“智慧化”的管理模式,确保“线乱拉”日常管理和综合执法全覆盖,实现“线乱拉”管理全域化、长效化、专业化。
线乱拉整治前后对比
05
着力解决精神文化需求,让群众过得更开心
改建庄桥公园。新增大量娱乐设施和公众活动区域,让庄桥公园重新成为全天候、老少皆宜的休闲娱乐场所。
加大文化产业扶持,加快新兴产业导入。把原庄桥大会堂共5000多平方米闲置资源,与宁波财经学院合作,建成了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和宁波当代青瓷艺术研究院,一部分建成以越窑青瓷研究为特色的文创园,弘扬以青瓷为主的传统文化。新建成的沐青轩青瓷体验基地已正式对外开放,将老式的房屋改造成新中式庭院,居民可以在此体验青瓷制作。
越窑青瓷特色文创园
努力挖掘商帮文化。完成街道城市IP、LOGO设计,形成“庄儿”形象,融入到镇区各个角落,增强城镇识别度,展现地域风情。
“庄儿”形象
着重布局群众参与感强的文创产业,建成市级文创园——创意1956园区。目前已是全市最大的庭院式文创园区,已入驻60余家文创类企业,集聚各类设计人才200多名。
工作体会
整治过程不能大拆大建,需要留下历史痕迹,让群众记得住乡愁。
街景整治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微改造。例如,在庄桥大街立面的改造过程中,我们按建筑物所在年代的风貌进行改造,不搞简单的“民国风”和古建筑一条街。挖掘出了老庄桥的故事,新建了新庄桥公园,让群众找到历史的记忆。
街景整治微改造
整治工作中既考虑群众利益,也兼顾个人利益。
在流动摊贩整治过程中,对部分沿街店铺的违建进行了拆除,同时也充分考虑这些手工艺者的源头管理和镇区周边群众的生活需求问题。因地制宜创新推出巧手驿站,既解决流动摊贩的管理问题,也解决了他们的生计,更是方便了周边群众,一举三得。该模式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成为“服务群众”的典型案例,受到央视新闻、浙江卫视的关注。
整治工作推进由政府主导,群众共同参与。
推进环境卫生管理常态化,因地制宜融合“河长制”、“非接触性执法”等先进做法,推行小城镇区域道路保洁,避免推诿扯皮,取得了明显的实效。利用网格化管理平台,整合党员干部、地段民警、村民代表、楼组长、协管员等力量,并吸纳法律、城管、调解、文体、帮扶等志愿力量。每周走访时间不少于三天半、每半天不少于2小时,平均每15分钟处置完成1件“小事”。全面推进“执法进小区”行动,解决噪音扰民、小区狗患等“关键小事”,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
居民共同参与
近三年的小城镇整治,让我们认识到,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群众的切实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使工作开展更加有意义。
Special Committee for Human Settlements
Chinese Socie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