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步车早被拉入黑名单,宝宝学步究竟咋做才科学?
点击上方 ▲ 关注「DrG科学育儿」每周随机送福利
自从有了娃,家长分分钟秒变神探。宝宝一天里咳嗽几声,尿了几泡,哭了几次,全部都在掌握之中。
眼看着宝宝十个月,开始有意无意的站着学步走。问题也随之而来,宝宝怎么一走路就踮着小脚丫呢?而且走路的时候还双腿哆哆嗦嗦的罗圈腿,怎么越看越像隔壁吴老二!抚摸小脚丫,宝宝好像还是扁平足?!
每个宝宝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开始学步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受到高、矮、胖、瘦,性格,运动能力都诸多因素的影响。
大多数宝宝在10~12个月的时候开始尝试自己走路,但直到1周岁以后宝宝才能走稳,不需要帮助,自己站起的熟练走路。
威廉﹒西尔斯(美国)认为:15个月内学会走路都属于正常情况。
如果宝宝在大于这个时间段内还不会走路,家长可以带宝宝到医院检查一下排除疾病异常。
但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发育特点,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宝宝走路的早晚而存在攀比心理,只要宝宝生长发育健康,早点、晚点又能怎样呢~
很多宝宝在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都会用脚尖踮着地面走路。这主要是因为宝宝的足跟肌腱发育还不完善,下肢力量不够强健造成的。
等到宝宝经过几个月的走路练习,慢慢的的能够维持身体的平衡后,自然就会掌握正确的走路方式。还有一些宝宝可能是因为调皮、贪玩,喜欢用脚尖走路,家长不用过分担心。
另外,如果家长采取不正确的学步方式:例如使用学步带拎着宝宝走,可能会使宝宝走路时过度受到大人的牵引,自身的平衡感得不到锻炼,从而养成错误的走路习惯。
但是,如果宝宝在已经可以熟练走路时依旧用脚尖走路,或者在没走路的时候腿部肌肉特别紧张的情况,家长就应该带宝宝去看医生了。
O型腿又称膝内翻,这使宝宝走路的时候出现一定程度的内八字。很多宝宝刚学走路的时候出现O型腿和内八字都是正常情况,家长不需要特殊治疗。
这是因为,婴幼儿的腿部看起来,都是有一点弯曲的,很多在1岁左右都有轻度的O型腿,随着宝宝的发育,又会有轻度的X型腿,之后会恢复正常。
极少极少情况下的O型腿、X型腿是由疾病导致的,当发现宝宝腿部弯曲严重、只有一侧受损、左右不对称、2岁以后严重恶化,7、8岁还有明显可见的内八,身高比同龄孩子低很多很多,则应引起重视,并干预治疗。
同时,如果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导致的佝偻病,则需要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治疗,而不是一味的补钙!
刚开始学步的宝宝,由于身体不够灵活,再加上下肢的支撑力不够,为了维持平衡很容易出现脚丫横着的内八字和外八字,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正常现象。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步练习,等到宝宝走路稳当并掌握了正确的走路方式后,在2~3岁时就会就会好好走路了,家长不用特别担心。
但如果发现宝宝有一只脚弯曲向内或向外,在2岁后内、外八字没有好转反而有严重的倾向,或出现身高比同龄宝宝矮很多,走路时出现跛行、骨折、肌肉拉伤的情况,就需要去看医生了。
当宝宝趴着的时候,从后面看宝宝大腿,发现褶子的地方,臀纹、腿纹是否一致。
如果发现腿纹不对称,通常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腿纹不对称的宝宝,不一定都存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但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宝宝一定存在腿纹不对称。
所以,当被检查出宝宝臀部及大腿内侧皮肤皱褶不对称时,不用过于担心,但也不能置之不理,这时需要家长带宝宝去做一些相关辅助检查来进一步确认是否存在髋关节发育不良。
因为,一旦真是髋关节发育不良,如果没有早发现,早治疗,就会造成宝宝以后走路跛行。
有的宝宝在体检时发现皮纹不对称,事后要求进一步检查,有的宝宝检查后发现没有问题。对于这个结果,有的家长会认为是医生过度检查了,明明没有问题故意吓唬人乱检查;另一部分家长会感觉终于可以踏实了,确认了孩子的髋关节发育没有问题,觉得这个结果真是太好了。
6月龄以内的宝宝,可以通过B超来进一步检查 ; 6月龄以上的宝宝,可以通过拍X线片来确定。如能发现,越早治疗,治疗越简单,效果也越好。
一些研究发现,有给宝宝包“蜡烛包”或“捆腿”的习惯的地区,患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风险明显增高。所以,坚持科学的养育方式,对宝宝真的受益终身。
很多宝宝在出生的时候就是扁平足,而且会一直持续到儿童期。这主要是因为宝宝的骨头和关节都很灵活,站起来的时候就会出现足部扁平。
而且,宝宝的小脚丫内侧还有脂肪垫,会将足弓挡住,这时就会造成宝宝扁平足的错觉。
有可能在把宝宝脚丫抬起来的时候能够看到足弓,但是站立的时候又看不到了。到宝宝2-3岁的时候,脚丫子脂肪会逐渐消失,宝宝的足弓就会变得明显一些。
通常,宝宝在6岁的时候,足弓就会发育成熟,足部肌肉力量增强,足部骨和关节也不再那么灵活,这时足弓就会完全的显现出来了。
但如果6岁左右的孩子还是没有足弓的话,可能就是扁平足了,此时如果出现脚非常的僵硬或疼痛,则需要进行X线检查确诊,否则的话不建议治疗。
如果是跟腱紧张或强直性扁平足,医生会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治疗措施。
有些宝宝走路的时候出现将脚趾内收的现象,一般被称为足内翻或鸽趾。这是一种影响一侧或双侧足的常见疾病。
足内翻最常见的病因是,宝宝在出生前被挤在狭窄的子宫空间内造成的。
一般足内翻的宝宝在放松的时候,足部的前端还是处于内收的状态;足部内翻呈现出类似于月牙形的弯曲。
比较轻微的足内翻会在宝宝1岁前自行恢复,有些严重的足内翻可能会引起畸形足的疾病。这时需要找专业的医生进行矫正治疗。
如果是宝宝在2岁左右时出现的足内翻,则是由于胫骨向内侧扭曲而造成的,被称为胫骨内旋的疾病。
而3~10岁的儿童出现足内翻,很大程度是由于股骨向内侧扭曲而造成的股骨内旋。这两种疾病一般都具有遗传性,家族性发病。
很多家长都担心宝宝使用背巾、背带需要腿部开得太开,长此以往会影响腿部发育。其实,宝宝的自然腿形就是分开的,即M形。
从学走路,腿部需要支撑重量开始,才会在几年内慢慢的由“O”型发育成成人正常的直腿。这时,如果强行把宝宝的腿放直,反而会对宝宝造成伤害,引起脱臼并影响髋关节的发育。
所以,在使用背巾、背带抱宝宝时,一定要保证宝宝的双腿是尽可能分开的,呈M形青蛙腿的样子才是正确的。
有些家长可能因为错误的认知,在宝宝学步阶段盲目的选择了误以为对宝宝“有帮助”的东西,最终伤害了宝宝。
(1)圈式学步车
过早、长期给宝宝使用圈式学步车,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脚尖走路、八字步等步态异常。
更严重的是,学步车还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学步车能帮助宝宝跑去本进不去的危险地方。
一旦使用学步车的宝宝碰到地上的小玩具或者其他障碍物,就很容易出现侧翻的风险。
任何号称学步的工具或玩具,家长都不要真的认为宝宝就必须使用这个才能学会走路,学走路是发育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并不是靠这个学步玩具学会走路的。
(2)学步带
使用学步带时,宝宝的每一步都会受到大人的牵引,自身的平衡感得不到锻炼;而且还很容易使宝宝养成错误的走路习惯。
同时,学步带紧绷的绑在宝宝的身上,对宝宝的胸部难免会产生压迫,影响宝宝的呼吸。
扶着宝宝腋下走和使用学步带,同样都是宝宝学步路上的错误雷区。只是使用学步带大人能够省力一些,而扶着腋下的大人是吃力不讨好。
(3)过早走路
过早的干预宝宝走路,会使还没有准备好的身体提前接受站立、学步带来的压力,而宝宝的脊柱、下肢难以承受全身的重量,长此以往,可能会出现腿部异常的现象。
只要宝宝扶着东西走得稳,就说明腿部的力量足够了。让宝宝自己扶着沙发、茶几(宝宝能接触到的家具应注意边角包起来注意安全)能站,然后再到可以扶着家具走,到不扶着东西独立站一会,再到可以慢慢自己独立不扶东西走几步。
这是一个发育过程中水到渠成的事情,大人不要急于求成过度干预。
家长要做的就是,在宝宝身后保护好,并确保地上清洁干净,扶着的家具没有锋利的边缘,且不会因为宝宝抓住家具而翻到砸伤宝宝就可以。
在宝宝刚学会站起时,他可能扶着东西站起来却不知道怎么从站立位坐下来,这时家长应该给宝宝示范,怎么体位转换,怎么弯曲膝盖,怎么慢慢坐下。
学步这个事情涉及到协调能力、平衡能力还有宝宝的自信心。每个宝宝的时间都不太一样,大部分宝宝在1岁前后迈出人生第一步,早一点晚一点都正常。从宝宝迈步开始,大约他需要花6个月时间来练习走路,直到走的特别的熟练。一旦宝宝准备好了,可以独立迈步了,你可以蹲在他前面几步远的地方,伸出双手,鼓励宝宝朝你走过来。
常见谣言:宝宝经常穿尿不湿,会成o型腿吗?
看看儿科专家来粉碎谣言
叨叨说:
宝宝运动发育的每个阶段,家长都应该遵循“不过分参与”、“充分鼓励”的两大原则。
你家宝宝最近走路走的怎么样?
* 文章参考来源:AAP、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梅奥育儿等
推 荐 阅 读
▼
聪明的奶奶不会给洗澡水里加这些,妈妈乐坏了
▼
宝宝在想什么?这部BBC纪录片颠覆你的认知
▼
被严重低估的8.5分良心片,我不敢再看第二遍
长按「DrG科学育儿」,回复 「辅食 」「发烧」「感冒」「咳嗽」 「腹泻」 「钙铁锌 」 「疫苗 」「痱子」「配方奶」「手足口 」「痱子 」等关键词,就能收到更多科普!建议每次输入单个关键词哦~
你以为这样就完了吗?
叨叨还为大家按月龄整理了分月龄育儿
就等你来领啦~~~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星标 DrG科学育儿
发送 分月龄
就能获得0-3岁育儿知识汇总
轻松躲避育儿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