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打人或被打,全龄解决方案!

Dr.G DrG科学育儿 2023-01-20

点击上方 ▲ 关注「DrG科学育儿」每周随机送福利



最近有宝妈在后台留言:


我家宝宝不到2岁,最近发现有打人的倾向。动不动就给我或他爸一拳,昨天还发现咬了他爷爷,老人疼惜孩子一直说没事,闹着玩呢…可我看到孩子爷爷被咬的胳膊上那么深的一个牙印,根本不是随便咬着玩,就训了孩子几句,然后家里人都护着说宝宝在玩。


叨叨你说这是咋回事啊,怎么才能教育好他不打人、不咬人呢?


其实,一直以来无论是孩子打人还是被打,家长都很苦恼。


但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打人或被打的原因及处理办法都是不同的。



01

婴儿期


1、婴儿咬/打人的行为分析


孩子婴儿时期的打人、咬人行为,并不是大人常理解的发脾气后的攻击性、无礼的行为。


婴儿可能会咬大人喂食的手,妈妈的乳房或者用手抓、拍打自己能够到的东西,这是他们在练习自己的工具(嘴、手),体验不同的感受。


虽然咬人的行为挺让人反感的,但是理解这是宝宝的嬉戏交流,或心理挫败的表达方式后,家长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如何使用“工具”。


2、婴儿咬/打人如何处理


当孩子用手拍打家长脸的时候,家长可以引导宝宝做其他手部动作或游戏。


当被孩子抓咬或咬乳头时,家长不要做出激烈的反应或大喊大叫,那样宝宝会误以为这样能引起家长的注意,并以为你也觉得好玩,所以下次会加重抓咬的行为。


正确的做法是,首先,保持平静(的确很不容易);


然后,当宝宝加重力气咬时,将宝宝牢牢抱紧,用乳房的其余部分贴近宝宝的鼻子(咬其他部位时,家长可以直接用手捏住宝宝鼻子),让TA感觉呼吸不畅,这时宝宝会自己松嘴。


同时,黑着一张脸向宝宝表示,这种做法不正确,自己很不高兴,这一行为不值得鼓励。


这个动作需要不断重复才能达到预想效果。


叨叨TIPS:


对于长牙期,因牙痒才咬人的宝宝,家长可以准备牙胶,不建议食物磨牙棒(不够坚硬,容易呛咳)和液体填充物磨牙棒(有咬破误食填充物风险),并经常清洁牙胶。




02

幼儿期


1、幼儿咬/打人的行为分析


15个月~30个月幼儿期的宝宝,语言表达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都还不完善,这时最容易出现攻击性的抓咬和拍打行为。



一方面这时期的孩子还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各种需求,只能通过动作进行交流。


慢慢的当口头表达能力形成后,抓咬行为通常会终止,但打人不会马上停下来。


另一方面,这时的宝宝行为一旦受到限制,就会感到沮丧,这种独立性的丧失,会立即导致强烈的挫败感,使宝宝失去自控能力。


宝宝发脾气只是代表自己不高兴,发脾气的行为和成人严重的情绪或人格紊乱的症状无关。


有些非常敏感的孩子,很容易感到被冒犯,从而更容易生气。大部分这样的孩子在出生后都表现得很紧张,而且异常活跃。在婴儿时期,总很难平静下来。


这些孩子在幼儿阶段开始对其他孩子、成年人,甚至动物都会表现出攻击性。


而且也会经常突然毫无理由地爆发,总是很暴躁。即使在生气的时候伤害了别人,也不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相反,他们会认为这是“别人惹到自己了”,并且以此作为自己的借口。


2、幼儿咬/打人如何处理


家长可通过以下办法减轻或避免孩子的攻击行为:


(1)充满爱的家庭


幼儿和学前时期,给孩子提供稳定、安全的家庭生活,充满爱的管教和全天候的陪伴。


(2)不看暴力镜头


电视或影像里的暴力镜头、打斗场面、大人打小孩等,都尽量不要让孩子看。生活中,家长对孩子也不能有粗暴的态度或随意拍打的行为,以免孩子学样。


(3)必须遵守规矩


告诉宝宝规矩的存在,并坚持的实施。并且每个照顾孩子的人都应认同,孩子违反规矩之后应采取的举措。


除了做错事的时候教育孩子,对孩子积极、恰当的行为家长也要给予赞美和真诚的表扬。


(4)其他反应方式


要正面强化家长希望的行为,教孩子其他的反应方式,在生气的时候,应该用语言表达愤怒,而不是打人。


(5)不应攻击别人


让孩子了解,真实的和想象的侮辱之间的差别,了解适当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因为愤怒而攻击别人是不同的。


平静而坚定的告诉孩子“不可以打人”,坚决的制止孩子踢打、推搡的行为,不允许他伤害自己。


(6)平静中断策略


在孩子的行为不得当的时候,还可以采取“平静中断”策略,在孩子1岁的时候就可以使用,但“平静中断”策略是最后的办法。


这时可以让孩子坐在椅子或没有玩具的空地,其实是为了让孩子停止自己的错误行为,冷静下来。


可以简短的向孩子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让他这样做,等孩子冷静下来后,“平静中断”就可以马上结束。


叨叨TIPS:


幼儿偶尔发脾气很正常,但发脾气的频率和强度在4岁半的时候应该降低。


如果孩子的脾气爆发得很突然、很频繁,或持续很长时间,连续几周都具有攻击性,并且家长无法应付的话,这时就应该带去医院检查。




03

学龄前


1、学龄前孩子咬/打人的行为分析


前期宝宝打人如不加以阻止,婴儿期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会演变成童年时期的攻击性行为。


学龄前孩子打人,主要分为几种情况:


不知如何打交道


当孩子想和别的小朋友玩耍时,由于社交能力或语言能力不足,不知如何正确打招呼,所以就会使用身体语言——拍打,来进行社交。


习惯于自我中心


这一时期的孩子可能无法体会其他人的感受,不知道拍打/咬人会对别人造成伤害,无法理解别人的感受,缺少共情能力,打人这件事就变得很随意。


社会认知能力不足


孩子眼里没有对错之分,不知道打人是不对的行为。有时候自己被其他人推了一下也不知道生气,因为在孩子眼里打人或推人不是错事。


释放压抑的愤怒


孩子生气时会通过攻击别人释放自己的愤怒,如自己心爱的玩具被抢走时,还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就会直接用行动发泄不开心。


被大人强化打人行为


当宝宝出现打人行为时,家长反应过大,如吼叫制止或大声教育孩子,就会在其心理形成打人会引起家长注意的思维定式,认为这么做和其他事很不一样,所以就会不断尝试打人,然后关注家长的反应。


不恰当的模仿


家长之间、小朋友之间或影视剧中有过动手拍打人的行为,被孩子看到了也会模仿学去。


其他生理、心理因素


孩子身体不舒服,如生病、累了、困了等时候,也会出现打人的行为,或者是搬家、上幼儿园等生活发生变化,一时间心理不能接受,也会盲目的挥手拍打,发泄不满。



2、学龄前孩子咬/打人如何处理


(1)孩子打了别人


当孩子在一起时出现打闹行为,但并没有孩子因此而生气、哭闹时,家长一般不用插手,这是他们在做游戏。


但如果孩子是经常性打人,打人变成习惯时,家长就需要进行干预。


坚持打人是不对的行为


可以问孩子为什么要打人?如果是对方的某种行为让自己感觉不开心、生气才打人的,如被别的孩子骂,家长应该告诉孩子正确的解决方式是要求对方给自己道歉,而不是打人。


即使对方是熊孩子就是不道歉,家长也应该让孩子知道虽然对方有错在先,但打人也是不对的行为。


如果是因为想玩对方的玩具,但对方不给自己而打人的,那就直接批评孩子玩具是别人的,人家有不给你玩的权利,你不应该打人,直接要求孩子给对方道歉;如果是因为在游乐场排队玩玩具而打人,就要耐心的给孩子讲这个是轮流玩的,需要等待,还是不能打人,需要道歉。


家长只有发现孩子打人背后的原因,耐心的给孩子讲解他的问题,孩子的愤怒慢慢消失,打人行为才能慢慢减少。


培养孩子共情能力


孩子不知轻重,不知道打人有多疼,这时家长可以打孩子一下,让孩子感受到被打的疼痛(打的程度把握好,不能太轻也不要太重),然后告诉孩子知道你把他弄疼了吧,打人是不对的行为,所以我们要向对方道歉。


养成正确社交习惯


跟孩子说明有要求、有想法时应该用嘴说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用手打人,打人是错误的行为,做错事就需要承担后果。


平时家长可以在家多演练,慢慢让孩子养成好的社交习惯。


家长也要了解孩子打人的心理到底是什么样的,确认孩子的情绪后才能对症下药。当孩子知道如何正确表达情绪时,社交能力自然就得到提升。



(2)孩子被别人打了


如果是被打了,孩子感到很委屈或生气,说明其内心是种被欺负的感受,这时无论对方是无意识的闹着玩,还是有恶意的打人,家长都需要进行干预。


生活中,很多家长可能会告诉孩子“打回去”,这种教育方式会让状况变得更坏。以暴制暴,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家长要学会理解孩子,安抚孩子的情绪,如对孩子说,我知道他打了你,你很生气。


然后找到对方家长,一起商量解决办法。看对方孩子打人是出于什么原因,针对不同原因,制定不同解决办法。


最好是双方家长一起教育孩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对方是熊家长,坚持不道歉,那也应该让自己孩子知道对方打人是不对的,错在他们。


以后对对方避而远之,不要再让孩子跟对方在一起玩,以免被带坏。


家长和孩子在家多进行情景练习,以后要真遇到被打的情况,孩子自然就知道如何寻求帮助,处理问题。


通常情况,随着孩子长大,语言交流就会逐渐代替动作沟通,这种攻击行为也会逐渐消退。


你家宝宝有打人的习惯吗?欢迎留言讨论啊~



推 荐 阅 读

这个最常见的饮食习惯,原来危害这么大!

逼疯上海人的“垃圾分类”,背后真相触目惊心


宝宝剃光好过夏?枕秃是缺钙?





你以为这样就完了吗?

叨叨还为大家按月龄整理了分月龄育儿

就等你来领啦~~~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星标 DrG科学育儿

发送  分月龄

就能获得0-3岁育儿知识汇总

轻松躲避育儿误区



长按「DrG科学育儿」,回复 「辅食 」「发烧」「感冒」「咳嗽」 「腹泻」 「钙铁锌 」 「疫苗 」「痱子」「配方奶」「手足口 」「痱子 」等关键词,就能收到更多科普!建议每次输入关键词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