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盟友田中将贺谈冈田麿里(上):脚本和作画之间的抛接球

2018-03-19 怠心客 Anitama讲道理

图片来源:《我们仍不知道那天见到的花的名字》


欢迎关注Anitama订阅号!


为了纪念冈田麿里动画脚本生涯 20 周年和监督出道作《用约定之花装点离别的清晨》上映,艺术杂志《Eureka》制作了冈田麿里总特辑增刊,请来众多作家、评论家、研究者撰写文章,分析冈田麿里“破坏青春、讴歌青春”的独特魅力所在。

总特辑里,刊登了与冈田麿里共同组成“超和平破坏者”的两位盟友——长井龙雪和田中将贺的访谈。在与冈田有过亲密合作的他们看来,冈田是怎样的一位创作者?

田中将贺和冈田麿里因为《龙与虎!》结缘,并与担任同部作品监督的长井龙雪组成动画制作团体“超和平破坏者”,共同创作了《我们仍不知道那天见到的花的名字。》(以下简称“花名”)和《心儿想要大声呼喊》(以下简称和“心叫”)两部人气作品。当冈田出版自传《去不了学校的我在写出<那花><心叫>之前》之际,邀请田中为其绘制了封面。在冈田的最新作《用约定之花装点离别的清晨》里,田中也作为作画监督参加。

不过,在《龙与虎!》之前,田中将贺从来没有对脚本家的名字产生过兴趣。

虽然动画是集体创作,但是作为前期制作领跑者的脚本家和中期的作画人之间,却并没有什么见面的机会。作画手里拿到的,也是根据脚本画出的分镜,而非脚本自身。

即使是在《龙与虎!》里初次合作,田中也没有因为工作和冈田见过面。

他之所以参加《龙与虎!》,是因为自己和监督长井龙雪相识。在那之前,两人分别作为单集演出和作画监督有过几次合作。当长井龙雪首次担当监督时,就曾经邀请过田中来担任人设,然而未能实现。到了接下来的《龙与虎!》,长井再次发来邀请,田中也终于能够接下委托。

当田中加入的时候,脚本已经在进行当中。他已经记不清自己具体是在什么时候第一次见到冈田了,只记得当时,长井打电话给自己,说“我正和脚本家冈田喝酒呢,你要不要过来一下?”,把他叫到居酒屋,然后就对着他大发牢骚。

有苦水要倒的,也不止长井一个。当时,田中自己因为人设方向的问题,受到了相关人士的不少批评;冈田也同样出于自己的理由窝了一肚子的火。就这样,三人开始一起抱怨了起来。

或许是因为这个缘故,冈田给田中留下的第一印象,是“非常忠于自我的人”。他原本有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偏见,觉得脚本家都是戴着眼镜的老伯伯。没想到,这次的脚本家却是和自己年龄相去不远的普通女性。


接下来,三人又一起制作了他们的代表作“花名”“心叫”。监督、作画和脚本三名核心成员能够三次合作,在动画界并不多见。不过,田中说,这也要看制片人给不给他们机会。要不然,光靠他们自己,是实现不来的。

当时,是制作公司 A-1 Pictures 想要策划一部原创作品,找了几位那一代的脚本家。而冈田提出的企划,就是后来的“花名”。冈田提出要求:“既然要做,我想和《龙与虎!》的时候的那帮人一起做。”正巧,Aniplex 的制片人斋藤俊辅也喜欢《龙与虎!》。于是,他们先去找了长井,然后又顺藤摸瓜找到了田中,邀请他们三人一起来创作这部作品。

田中这还是第一次从制作策划案的阶段参与一部作品,第一次尝到了创作的感觉,也是他第一次亲眼看到冈田的工作是什么样子的。

“花名”这部作品,说白了,一看到开头就猜得到结尾。最后肯定是要超度面码,不会有别的结局。所以在设计人物形象时,田中也大体猜得到演技的范围。

在演技的强度方面,因为三人之前已经在《龙与虎!》中合作过,田中也明白方向是“《龙与虎!》的延长线”。所以,他在创造角色形象的时候,充分运用了自己在《龙与虎!》里总结的教训。

这一反省,具体说来,就是“是不是应该把美少女设计得从哪个角度画都好看”。长井作为监督和分镜,非常不留情面。如果这一幕很重要,他就不会为了图省事画成正面镜头。比如说,面码和仁太的最后一幕就是这样,一直是用仰角来画面码的表演。

田中不希望出现这种镜头的时候观众会因为画面分心,想要让观众全身心地被表演吸引。这样一来,他就必须把人物设计得能够经得住这种透视。

要把女孩子画得从仰角看还好看,难度很大。上面提到的那一幕的仰角更是非常胆大,从那个角度,连面码的下巴下面的肉都能看到了。田中在为《龙与虎!》设计人物形象的时候没有想那么多,等到实际作画的时候就吃了许多苦头。等到“花名”的时候,他就学乖了。

最初听到“花名”的想法时,田中只觉得有意思。他自己如果是观众,就会想很多,觉得“就没有别的办法吗?”。但是一旦自己作为创作一方加入作品里,基本上就只会对别人的意见照单全收,一心只想怎么在这个基础上搭画面的积木。说难听一点,就是“行行行你说啥就是啥吧”的态度。

所以当“花名”只有冈田提出的那一个点子的时候,田中也是抱着“哦要做这么个东西啊”的心态,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等到实际开始做之后,他才开始对作品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可以说,他是在制作的过程中,一点点感受到“花名”故事的趣味或者说深度和多层性的。


说起“花名”的作画,不可不提的是雪集这个角色的女装。那种写实的“高中男生强行套上裙子”的感觉,给所有观众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田中说,他最初给“花名”设计的一套遭到否决的人设,要更“漫画化”。在那套人设里,唯一的亮点,就是雪集的女装。当定下来雪集穿女装这个设定时,田中的脑海里,就没有别的选项了。

长井当时一直试图阻止田中,说“你这么画能通过吗?”但是田中一口回绝:“不不,我这已经做了很大让步了。”“要是让我正正常常画个雪集再给他穿女装,可得比这辣眼睛多了。这已经非常照顾观众了。”

当然,田中对这个设计也有不安,但是他还是觉得,如果不这么画,就没有意义了。如果设计成普通的那种“画个软妹硬说他是男人”,那观众只会觉得这是动画的俗套桥段。可是“花名”不一样。这部作品自身走的就是更写实的路线,里面让人看得尴尬的东西,怎么能不往尴尬里画?

最终,动画里登场的雪集只把假发取了下来。但这还是让田中感到非常遗憾:他设定里可是画了雪集带着假发的正面形象的。

(注:田中对雪集的女装如此执着,或许还有一层理由:冈田麿里日后在自传里承认,雪集这个形象,被过去的幻影摆布着,跌跌撞撞,丑态百出,实际上是她自身人格的投射。冈田并没有对长井和田中提起过这一点,但还是被两人看破,并且在访谈里指了出来。这令冈田感受到,自己通过“花名”,遇到了理解自己的人。)

对这种“写实”的执着,也是《龙与虎!》的遗产之一。《龙与虎!》制片方最初提出的要求是“美少女动画”。但是三人都觉得:“真要尊重这原作的话,怎么会做成美少女动画呢?”当时谁都没有出口反驳,可是这个念头却一直憋在心里。虽然他们按照制片方的要求成功完成了《龙与虎!》,不过那种“应该往这个方向做才对嘛!”的怨念,却被他们在“花名”的策划之初就带了进来。

在创作《龙与虎!》的时候,他们体验到了一种身历其境的感觉。当时的那种创作方法,到了“花名”的时候,又上升了一个台阶。所以,他们是朝着专注于偏真实的表演的方向制作这部作品的。

在“花名”里,田中自己也第一次参加了脚本会议。当与会者议论起该不该加入解释性台词的时候,田中就会站出来,说:“这里我会用画面来说明,不需要台词。”

比如说,“花名”第一集里安鸣做了许多心理斗争去见仁太那一幕,安鸣会觉得“仁太真冷漠”。这个场景,可以通过安鸣的演技来表现出她的这种感情,所以就不需要台词。

整部“花名”,早在脚本阶段,就充满了这种脚本家和作画之间的抛接球。冈田可以信赖田中,把表达角色情绪的球抛给他;田中也可以响应冈田的信赖,把这个球接稳了。这部作品能有那么多的名场景,也有这种制作手法的功劳。冈田能够信赖作画、写出这样的剧本,也令田中非常感激。

冈田写出的台词,也会刺激其他人的灵感。田中说,长井基本上和他是一类人,虽然觉得动画基本上得“像动画”,但是在“像动画”的这个框架里,他们想要去探索“角色可以表现得多真实”的边界。他和长井能够多次合作,也是因为这种意气相投。所以,正因为冈田写出了那样的台词,长井才能画出这样的分镜,最终田中才能画出这样的演技。

“花名”的台词里,田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在仁太说出“说是‘喜欢’,也不只是作为朋友的喜欢之类的”之后,面码回答:“我懂的,是想娶我的那种喜欢对吧。”

这句话,让田中感受到了面码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角色。如果换做别的作品,面码这样的角色可能会被塑造得更天然呆一些,听不懂仁太的意思。但是冈田却会很自然地让这样的角色说出更活生生的台词。

冈田创作一个角色,不会只把握他的一个角度。田中觉得,冈田自己也是非常矛盾的一个人。她会把“人的内在充满了矛盾”这一点原原本本地塞进脚本里。这或许非常困难。

田中自己就算会觉得“这个角色之前不是说过这种话嘛!”,只要能体会到没有说出口的感情,也就不会太在意。而冈田却非常擅长描写那种难以言喻的感情,在这种场景下,她的台词会非常有深意。如果单独拿出来看,都是寻常的话,但是“为什么会在这种时候说出这样的话”,就非常深奥了。在这种时候,长井分镜里的图,也会变成承载了那种感情的画。

田中非常信任长井分镜里的图。长井跟着自己的感情画出的分镜,最能体现角色的表情。但是等田中画完原画交上去、长井做出一些修正之后,田中却每次都会把长井的演出修正扔进垃圾桶——经长井修正后的原画,会带上长井的色彩,成了不伦不类的杂味。

田中喜欢的,是刚从脚本变成分镜时的那种纯粹、鲜活。要怎样把这种魅力保留下来传递给观众,是他一直在尝试的挑战。


精彩内容推荐(请点击以下图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