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林呗侬,还记得小时候赶圩的日子吗?

2017-07-02 上林网


上林网微信号:shanglinwang520

上林网-上林人的网上家园,10年门户网站,13万注册会员,10万微信粉丝! 每日发布上林资讯、百姓声音、爱心公益、互动交友、旅游美食等。

上林大小事,尽在上林网

文章底部开通评论功能 欢迎评论吐槽



圩日

对于呗哝来说都不陌生,

也许有一些人今天才趁圩回来,

但是时代在变化,

曾经的圩日又是什么样的呢?



回忆下小时候的圩日

还记得小时候,经常陪爷爷一起去赶圩。早上天刚刚亮,爷爷跳着担,我就跟在后面。那时的交通基本靠走,但丝毫不觉得累。

“圩日”不是每天都有,上林的各乡镇都有自己的圩日,而邻近的圩市,每隔三天又是一个镇的街日。每当圩日,附近的农民群众就会自发地集中到圩市所在地。

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在不到5米宽的街道上,密密麻麻的人群来回涌动,将马路挤得水泄不通。

挑箩筐的,扛着蛇皮袋的,提菜篮子的,也有空手纯粹去场上看热闹的,都是屋前屋后的熟人,隔老远就喊: 你又来趁圩啊?

有些人因为家里还有农活没有干完,所以就急急忙忙买着一袋袋的生活生产用品往家赶。


那时候,家里没什么钱,所以会背包谷或一担柴去卖,大人就经常感叹,肩膀还在痛,钱都已经花完了,钱真不经用啊!

有的赶圩是为了买所需的东西,有的顺便约亲友办事,有的去街上找剃头匠剃个头,有的卖出家里产的或亲手制的东西,也有人只是去看看热闹。反正都各有各的安排~


熙熙攘攘的菜市场


圩日最多的就是菜,不同的菜,

每次都是买很多菜回家。


村民们把自家田地种的蔬菜

带到集市上贩卖,天然无公害

虽然不用电子称

但用杆秤也不会缺斤少两


我还是很喜欢这种买东西的感觉,

真实,亲切…


还有卖咸菜的,农村的自己家里都有,

一般这种是卖给在镇上住的。

这才是绝对放心的绿色食品,

如果再去,一定买一箩筐回来!



当然,趁圩少不了要买菜种子。


割二斤五花肉。

在牲畜交易区都会有卖鸡的、

卖鸭的、卖鹅的、卖猪子的等等,

应!有!尽!有!


大人经常趁圩去买小猪崽,

或者自家的母猪下猪崽,

到集市上去卖…

也会买小鸡小鸭回家养,

其实特别不好养,存活率很低。

小时候同样因为很穷,家里好不容易养大的鸡可以生蛋了,但还是舍不得吃,都会背到街上来卖,这才是纯正的土鸡蛋啊。


卖衣服的

集市上的服装摊,卖的不是牌子,

价格便宜,但爷爷奶奶还是舍不得买。



卖工具的

农具一般都是纯手工制作,

质量没得说。

这些竹制器械都是“篾匠”

一根一根慢慢编制的,都是好手艺。

“铁匠”现在很少见了。

不过铁制器械依旧是,

农村农耕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要消失的老手艺

现在理发一般都是去理发店,可是那时候的农村的男的一般都会去找剃头匠剃,剃个板寸能管好久,不但技术好,关键是便宜!

还有裁缝,衣服上有个修修补补的交给他们就好了。

还有补鞋的,现在很多鞋坏了都是直接扔了吧?



好吃的

赶圩最开心的莫过于有吃的了。


记得以前每次去镇上赶圩的时候,有时候起得早,没吃早饭!父母都会给我一块钱让我自己去随便买点吃的。

那时候镇上吃的有很多很多:包子、水籺、煎堆、豆浆油条……想想都流口水~


甘蔗,是小时候的挚爱啊!买上一根能吃好几天。


小时候吃过的薄荷糖,清凉清凉的,又非常甜,5分钱一颗。


还有各种水果,很多都是农民自家产的。

赶圩过后,有的坐在粉摊前谈谈家常,吃二两米粉。

以前去赶圩,有时候中午赶不回去,那么中午就会在镇上的粉摊吃碗米粉。


那时候一碗米粉好像才五毛钱,满满一碗,老板也实在!!

写着写着忽然就回忆满满,好怀念曾经小时候跟爷爷奶奶一起赶圩的日子。那些年我们赶过的圩,背过的麻袋,记忆中仍然鲜活而生动!

现如今,圩日还在

只是少了那一份曾经的味道

曾经的人和事


近期上林热点:

1、深夜,上林一女子大呼救命,一男子欲将其掳走? 

2、大龙湖水质恶化,清理网箱迫在眉睫! 

3、上林一事故现场突降“便衣领导”指点工作,惹来笑意! 

4、上林的七条“神秘暗语”!呗侬们知道吗? 

5、上林姑娘:我就不想结婚,有错吗? 

内容来源:上林商域

综合编辑:上林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林网微信广告位招租 电话:5285285

微信客服及爆料热线:18977179373   0771-528528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