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拜相,上林竟有如此神人......呗侬们可认识他?
上林网微信号:shanglinwang520
上林网-上林人的网上家园,10年门户网站,13万注册会员,10万微信粉丝! 每日发布上林资讯、百姓声音、爱心公益、互动交友、旅游美食等。
文章底部开通评论功能 欢迎评论吐槽
原标题:李锦贵——上林清代末期壮族诗人、农民起义军领袖
(网络配图)
【基本情况】李锦贵(?——1862)壮族,广西上林县大丰镇东关村(今皇主村)人,家庭富裕,自幼聪敏,勤奋好学,知识渊博,精通诗词歌赋,同时个性倔强,任侠好义,曾任上林县东关团团总(相当于现在的乡镇长),太平天国时被封为“纯忠大柱国体天候”,任澄江县令,1862年5月病逝。
【社会背景】李锦贵出生在道光年间。到咸丰年初,广西各地地方官僚贪污腐朽,上林地方官更是贪赃枉法、横征暴敛,以致全县各地哀鸿遍野,盗匪如毛。桂平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风暴,激起了贫苦农民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反抗,各乡各村农民纷纷起义。官府惊恐万分,连忙命令各乡土豪劣绅组织武装进行镇压。李锦贵作为一方知名人士,被推举为东关团(相当于一个乡长)团总,由于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各团防之间也矛盾重重,纠纷迭起。
(网络配图)
【人生历程】李锦贵出生于富裕的农民家庭,家有土地五十多亩,年收租谷六七千斤。自幼聪明好学,刻苦攻读诗文,练就一手好字,知识渊博,精通诗书歌赋,且任侠好义,个性倔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考中廪生。因精通诗词歌赋而成为远近闻名的学者,清咸丰五年(1855年)被推举为东关团团防团总,团部设在城东七里尖岭附近的一个庙堂里,次年因东关团与古丹团之间结下冤仇,告入县府。古丹团理亏,就用金钱贿赂县官,知县杨培堃反而判东关团输了官司。李锦贵对县官的肆意妄为愤愤不平,便招兵买马,要与古丹团决战,一举踏平古丹团。随即指令先锋队队长周义率领团十余人,连夜偷袭上林县衙,杀死衙官员多人。1855年,县官覃国香勾结覃观成越界云吴村,被李锦贵率队迂回将其包围,打败了覃国香,并将所缴兵械收归东关团所有。至此,东关团势力大盛,为全县各团之首,知县杨培堃对李锦贵恨之入骨,一怒之下,立即下令“撤去总局,凡事由地方官节制”。这样,全县各团哗然起哄,官府与团防关系越趋紧张,杨培堃也积极准备兴师剿灭东关团。
当时,广西各地农民起义烽烟四起,李锦贵认识到只有联合各地农民起义军,才能壮大自己的力量,才能消灭贪婪暴虐的贪官污吏。于是他主动与黄元鏐、李绍理领导的起义军联合,建立了联合义军大勇堂,饮血盟誓,共推出李锦贵为起义联军首领,提出杀贪官,诛污吏,劫富济贫的斗争纲领。
李锦贵在东兴村举起义旗后,各地的饥饿灾民纷纷前来投靠,起义军的力量迅速发展壮大。李锦贵联合宾州谢秉彝的起义军,共同攻打上林县城,1857年2月,因敌人防守坚固,攻城失败,谢秉彝撤回宾州,李锦贵的起义军退回狮螺,积蓄力量,伺机再攻。
(网络配图)
陈开、李文茂的起义军攻占寻州府城,建立大成国以后,随即派军东征西讨,天地会党群响应,纷纷投奔大成国。贵县(现贵港市)起义军领袖黄鼎凤接受大成国隆国公的封号后,于1857年7月进攻宾州,攻占州府,杀死知县翟景喜。李锦贵即率领起义军部众参加大成军,与黄鼎凤共举大业。8月,李锦贵、黄鼎凤、谢秉彝会攻上林,这时大成军威大振,所向披靡,军至城下,官兵丧魂落魄,龟缩一团。9月初,起义军从南面攻破而入,9月25日,杀了知县杨培堃,改上林为澄江县,建立了县一级的农民政权,李锦贵被封为起义军大司马,黄元鏐、李绍理为左右指挥,鲁铨、张立忠为军师。李锦贵建立澄江县农民政权后,即张榜安民告示,提出“除暴安良扶社稷、救贫济苦祐民生”的政治主张,反对清朝政府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号召人们蓄发变服。农民政权还实施了一些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措施。
第一,没收地主粮食浮财,救济贫苦农民。“拆毁仓库,尽为平地,分散仓谷,颗粒无存”。因连年的兵灾、灾荒之苦而濒临于饿死边沿的农民得到了救济,使起义军如鱼得水,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人民群众纷纷参加起义军。
第二,恢复生产,农工商学各安其业。由于连年战争,耕牛缺乏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禁止滥杀耕牛, 同时建立铁工坊,制造武器农具,为广大农民提供合适的农具,为起义军提供军需物资后勤支援。
第三,继续发动这军事攻势,歼灭盘踞在上林各地的官兵及地主团练武装,共消灭数千地主武装,镇压了周秉钺、周后修等数十名地主恶霸,巩固了农民政权。由此,李锦贵的威望日益增高,各乡农民起义队伍纷纷前来投奔,整个上林县都在李锦贵的控制之下。
(网络配图)
1857年8月,清军副将肖荣芳统领兵勇千人前来围剿,连破十余村,起义军力拒不敌,重要将领李右部、李显署战败被俘,李锦贵不得已退出上林。
1857年10月,大成国李文茂获知蒋益蕞驻军江口,柳州城防空虚,便派陈宝围攻柳州,肖荣芳奉命率兵勇回柳州救援,李锦贵、黄鼎凤乘机攻回上林。
1859年7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出走天京两年零两个月后,从湖南入广西,到达兴安,据灵川(今灵山)攻桂林天下,后由永安走入融县(今融水),10月到达庆远。太平天国将领石镇吉进永福——来宾,11月进入宾州城,李锦贵、黄鼎凤与太平军合作,攻克上林县城等八个城镇,上林县知县陈汝逃出上林县城,逃到西燕云侯村。1860年2月,李锦贵攻下云侯村,活捉陈汝就地处决。1860年5月,李锦贵接受太平天国年号,被封为上林县大令,并和石达开合力攻下武鸣县城,后又攻下三里堡、乔贤、古逢等,占据了整个上林。
至此,李锦贵深受太平天国革命思想的影响,他深深地认识到,农民要想摆脱官府的压迫和地主豪绅的压榨,必须依靠太平天国,和太平天国联合作战,进一步发展与壮大革命力量,才能打倒清朝政府的统治。他对革命的前途充满胜利的信心,为表达自己的革命激情,他赋诗一首:“壮志雄豪贯斗牛,生平事业未曾酬。手执三尺龙泉剑,不斩奸邪誓不休。”
这首诗与洪秀全的《咏宝剑》极为相似,可见当时他受洪秀全革命的思想影响之深。
石达开回广西一年,虽然天地会起义军遍布广西,但是,像李锦贵那样坚定不移地拥护太平天国,与太平军密切配合打击共同敌人的义军翏翏无几,因此,李锦贵得到石达开的赏识与信任,特封他为纯忠大柱国体天侯,任澄江县县令,与石达开手下的大将齐名。
1861年4月,石达开率部离桂入川,清政府又调集兵力进入广西镇压天地会党等起义军,蓬勃高涨的农民起义发生了变化。1861年8月,大成国农民起义失败,其他各地的中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军、天地会党也连遭清军的打击,或被镇压,或被诱降,或被俘虏。在危难时刻,李锦贵却于1862年5月不幸病逝,部众散乱。部将黄元鏐带部分伤兵避难于老家,部将周定邦带余众退入大明山独秀峰后再也不出山。至此,李锦贵农民起义宣告失败。(据《广西历史人物》)
【文化交际】李锦贵自幼聪明好学,据传,其六岁入私塾,勤勉好学,九岁而能吟诗作对,十岁会填词写歌赋,对书法更是刻苦练习,十二岁时已练就一手好字,文武兼修,任侠好义,个性倔强,十五岁时,周围村屯三五个青年都不是他的对手,且知识广博,精通诗词歌赋,十六岁而考中秀才,成为廪生。他的诗歌代表作为:壮士雄豪贯斗牛,生平事业未曾酬。手执三尺龙泉剑,不斩奸邪誓不休。一首为:长发军兴似有年,神州触目尽烽烟。上林远住边陲地,刁斗堂闻达九天。
由于李锦贵是农民起义军领袖,在清朝统治者的眼中是乱民贼子,所以李锦贵的诗书,在起义失败后皆被焚毁,所留下的诗歌对联极少,只有诗两首、对联两副,一副为:
大勇壮山河,除暴安良扶社稷。
军功照日月,救苦济世祐民生。
另一副为:
真君子相对而动,大丈夫有志事竟成。
李锦贵是清朝中末期的学子,长期在壮族地区和汉壮瑶族杂居的地区生活,对儒家文化和汉、壮民族的文化及民俗有着深层次的了解,对清朝统治者实施的民族等级制度与民族歧视深恶痛绝,他的诗歌、对联充盈着一股不平之意,充满了反抗精神。相关的地方志《壮族文学史》、《广西人物志》等书中记载着李锦贵充满斗志的革命事迹。这说明当时李锦贵的文学影响力很大的,特别是李锦贵的诗词、对联,气概豪迈,气势磅礴,壮怀激烈,是广西壮族除石达开之外的另一位有诗才的起义领袖。
(网络配图)
【突出贡献】李锦贵,身为廪生,是个典型书生即知识分子,但他是知识分子中的另类。首先,他除了学诗书经赋,又修炼武功,学习军事知识,他勇于抗争,敢与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做斗争。他勇于接受太平天国的先进思想,提出“除暴安良扶社稷,救贫济苦祐民生”的政治主张。其次,他号召人们蓄发变服,反对清政府的种族歧视,反对民族压迫,提倡民族平等,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再次,他提出:
(1)没收地主粮食浮财,救济贫苦农民,“拆除仓库,尽为平地,分散仓谷,颗粒无存”等救助灾民的利民政策。
(2)恢复生产,农工商学各安其业,使连年战乱的上林得到修养生息。
(3)禁杀耕牛,建立铁工坊使人民能恢复生产。
(4)蓄发推翻满清制度,恢复明代衣冠,令本县人民变服蓄发,用太平天国年号,提倡民族平等。
李锦贵的贡献之二是诗词上的贡献,据传李锦贵在青少年时代,作了很多诗、词,也编印了一本诗集,只是革命失败后为清兵所焚毁,且清政府禁令不准抄录李锦贵的诗词对联,违者以谋反论处。故李锦贵留存的诗、对联资料极少。但作为一个生长在优裕家庭的农民子弟,李锦贵却是个聪敏好学、博学多才,具有爱憎分明的情感的人,他诗才与多艺在上林民间广为流传。
(刘凌峰 原创 图片来自网络)
内容来源:美丽线城
综合编辑:上林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林网微信广告位招租 电话:528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