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家数字人文门户网站上线

DH数字人文 2022-07-16





2021年4月20日,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由清华大学数字人文项目团队创办,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双高”计划资助,中华书局、中国知网、国学网、中文在线等支持的数字人文门户网站(www.dhlib.cn)正式发布运行。作为综合性数字人文门户网站,DHLIB是中文世界的第一家,旨在为方兴未艾的数字人文研究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开放获取、跨界交互、共建共享”的平台。





问:数字人文门户网站在测试运营期间已引起了学界的关注,请问创建这样一家网站的原因是什么?


答:关心数字人文研究的朋友都知道,近年来有非常多的学者进入这一新兴学术领域,研究成果大批涌现,学术机构和技术平台纷纷创建,但“什么是数字人文”、“什么是好的数字人文”、“什么不是数字人文”之类的问题仍困扰着众多初学者和观望者。数字人文内涵不明确,边界不清晰,设施不齐全,人员参差,角度多样,甚至存在一些歧见和纷争,不仅正常,也是其活力的体现。目前,海内外有关数字人文的网站很多,但基本上都是各个研究机构和团队的自建站点,内容局限于报道自身的新闻和学术成果。我们希望通过建立这样一个兼收并蓄、充分包容的公益性网络基础设施(cyberinfrastructure),让人们了解全球数字人文发展大势,分享海内外各机构、各学科最新成果和资讯,促进相互借鉴和跨界交流,一同参与和见证数字人文的成长。


数字人文门户网站截图


问:作为第一家数字人文门户网站,管理团队对它的定位与设想是什么?



答:网站管理团队组建之后,大家就网站定位和建设理念展开过多次讨论,基本上达成了以下几点共识。


一是坚持立场的独立和客观。虽然管理团队人员均具有相关院校、学科和项目组背景,但我们不局限于关注和报道特定院校和项目组的信息,而是采取独立的立场,客观报道海内外与数字人文有关的各类信息。只要是利用数字手段研究人文问题的,都属于我们关注的范围。当然,网站目前处于草创阶段,刊登的信息尚以国内为主,栏目设置、体例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后期我们将探索高效、合规的海外信息编辑与发布办法。我们还将考虑建立专栏和社区,供机构和学者自主发布信息,提供测试、众包等服务,促进技术与人文的交流交互。


二是重视技术的拓展和共享。目前网站的所有内容均采用结构化数据,使用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导出为xml结构化文件,并利用RSS Feed和高度自定义的API进行调用。未来我们还考虑增加数据库的字段(如各类GIS信息),以对调用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我们还开发了“数字人文资讯AI智能聚合”,这是一个智能搜集数字人文信息的机器人,能够按照要求自动采集有关信息并发布在特定的模块。出于知识产权方面的考虑,我们仅让它采集新闻,并且严格注明出处,用于学术研究为目的的公益展示。网站设计兼顾手机、平板等移动端自适应布局,以利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共享传播。


三是兼顾内容的专业和普及。数字人文的长远趋势是降低技术门槛,让更多人方便地使用数字工具展开人文研究。有一天,当所有人文学者都对数字技术的运用习以为常,也就没人再刻意强调“数字人文”了。但那一天的到来为时尚早,如今我们只有不断降低数字人文研究的技术门槛,才能让这个领域不断壮大,吸纳不同国家和语言、不同学科背景、不同技术水平的学者参与进来。数字人文先天具备互联网基因,因此普及知识远读、链接每一位爱好者是数字人文网站的应有使命。


数字人文门户网站地图


问:对使用者而言,网站内容的丰富多彩很重要,对此项目团队是如何考虑的?



答:确实,信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是网站得以延续下去的重要因素。一家网站最大的生命力来自于高质量的内容,为此,我们设置了一些栏目,如“机构”、“期刊”、“学人”(在建)、“基础设施”、“《数字人文》专栏”、“论著成果”、“教育教学”、“社区”(在建)等,针对性地汇编信息并发布,用户可以一站式获取所有与数字人文有关的资讯。“教学视频”栏目转载各类课程和工作坊视频,“著作”栏目(在建)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一座数字人文电子图书馆,“论文”栏目展示学术界利用数字人文手段进行研究的最新案例。建设数字人文智慧社区,让使用者可以进行线上实时交互,甚至组建团队,测试数据,分享众包。我们今后将与中华书局、中国知网、国学网、中文在线等机构加强合作,争取内容互通、信息共享;我们也欢迎一切有志于此的单位和个人合作共建,共同推进数字人文研究。

数字人文门户网站  

https://www.dhlib.cn/ 

欢迎访问!

长按扫一扫

立即进入数字人文门户网站








数字使人文更新

投稿邮箱:dh2020@tsinghua.edu.cn

数字人文门户网站:www.dhlib.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