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秘】南庄是怎样从一个小镇变成“世界陶瓷名城”的?

2016-10-08 南庄人

2002年5月,南庄镇被授予“中国建陶第一镇”称号。如今,13个年头过去,南庄镇政府提出要把南庄打造成为“世界陶瓷名城”。回看南庄陶瓷业近30年的发展史,有辉煌,有阵痛,一步一步蜕变成今天的新模样。




南庄镇陶瓷产业发展全回顾






前期发展:岭南小镇一跃成为建陶工业重镇



与珠三角的其他小镇一样,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南庄开始了工业化征程。1987年,南庄引进第一条墙地砖生产线,南庄镇开始发展陶瓷业,并涌现了大量的陶瓷企业。


在这片面积仅有76.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凭着南庄人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踏实肯干的作风,陶瓷业在这里蓬勃发展。到1995年,这里已有大中型陶瓷厂70多家,建陶总产量占全国的1/4、全球的1/8。


2002年5月28日,南庄被中国建材工业协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予“中国建陶第一镇”称号。





危机:建陶产业膨胀发展 与环境矛盾日益凸显



陶瓷业的兴起,令南庄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迅速发展起来了。当时的南庄是一个生产的基地,以量、以规模取胜。但是,这是种相对粗放式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这种发展模式的直接代价便是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那时候,天空是灰蒙蒙的,行走在陶企较为集中的石南大道上,漫天的飞尘、刺鼻的烟气、轰耳的躁音,构成了独有的南庄特色。产业与城市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恶化。


虽然有着漂亮的GDP数据,但是这种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严重透支了南庄的未来。无法引入更多投资,第三产业比重长期停滞不前,南庄似乎走进了死胡同。


面对这个局面,当其时的南庄镇政府意识到,南庄的陶瓷业到了改革的时候了。“不调整产业结构,不进行转型升级,南庄没有未来。”时任南庄镇党委书记张辉明曾这样说。




裂变62家陶企被关停转移 陶瓷产业华丽转身



为求谋变,2006年南庄开始了铁腕整治陶瓷产业,3年后,南庄的75家陶企最终留下了13家,其他60多家企业则先后外迁至四川、江西、湖北等各个地方。


2006年,南庄以落实“双转移”为抓手,以推进“两转型一再造”(即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环境改造)为主线,对全镇75家陶瓷企业分类整治,确定关停转移62家,合计关停窑炉228条、生产线201条、喷雾塔231个,涉及资产58.2亿元,腾出土地5500亩;2007年,南庄启动陶瓷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开始铁腕整治陶瓷产业,按照南庄镇政府打造“天蓝、水碧、地绿的岭南水都、商居南庄”的方案要求,对辖区内75家陶瓷企业进行大规模关停整治。


此外,对剩下13家企业进行清洁改造,引领它们往高新陶瓷、特种陶瓷、个性陶瓷、高档洁具等高端陶瓷制造业发展。同时鼓励新中源等一批有实力、有技术、有品牌的本土陶瓷企业向外全国布局,将企业总部、销售中心、采购中心和研发平台留在南庄。




转型:从“中国建陶第一镇”到“中国陶瓷商贸之都”



到2008年底,南庄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显示:空气中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下降66%,二氧化氮日平均浓度下降56%,可吸入颗粒物下降47.1%。


在产业转移的初期,南庄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失去了超过70亿元的工业产值、近2亿元的税收,外来人口减少了2万多人。但是成绩也是斐然的。曾有组数据显示:2006年南庄陶瓷企业75家,产值117亿,税收2.6亿元;2010年南庄陶瓷企业13家,产值128亿,税收是2.8亿。


与此同时,南庄致力于向陶瓷营销、研发、物流、会展等环节发展。那段时期,南庄投资了100多亿元,建设了占地总面积超过5000亩的华夏陶瓷博览城、佛山国际会展中心、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瓷海国际、佛山国际水暖卫浴城等大型国际化陶瓷商贸平台,推动南庄从建陶制造专业镇向陶瓷商贸专业镇转变。


2010年,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南庄“中国陶瓷商贸之都”称号,南庄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区。



展望:从“南庄制造”到“南庄智造” 剑指“世界陶瓷名城”



在日前的南庄镇举办的媒政座谈会上,南庄镇委副书记、镇长何战向外释放了强烈信号:要以振兴陶瓷产业为突破口,带动南庄传统产业由“制造”向“智造”升级,并具体指出南庄将建设国际先进的陶瓷产业制造中心等共四大中心,真正擦亮南庄的陶瓷名片,打造世界陶瓷名城。


正在崛起的中国陶瓷中央商务区,向世界宣告,南庄将打造建陶业的“硅谷”,并凭借作为商务区启动项目的华夏中央广场这一龙头项目的带动,力争成为陶瓷行业中的“华尔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