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伟院士为我校大一新生做“科学与社会”研讨课主题报告
11月23日晚,2017级新生“科学与社会”研讨课第三场主题报告会在东区大礼堂举行。我校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为全体新生作题为《探索的动机》的主题报告,带领着现场近2000名听众走进量子的神奇世界。报告会由教务处处长周丛照教授主持。
潘建伟院士从“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一永恒的话题引入,拉近了前沿科学与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从牛顿经典力学讲起,介绍了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关系,梳理了量子力学发展的历史。强调了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从“量子叠加”到“量子纠缠”、从“薛定谔的猫”到“潘建伟的航班”,他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解释了专业的物理知识,描绘了的关于量子的美妙图景,让广大师生直呼“过瘾”。
他指出随着信息科技进一步发展,我们正面临着计算能力和信息安全的瓶颈。对量子世界规律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计算能力的飞跃和无条件的信息安全,完成更加精密的测量,更能够有效揭示复杂物理系统的规律,突破信息和物质科学技术的经典极限。潘建伟院士还就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领域的前沿进展,国际上的竞争态势,以及我国量子信息科技发展的近远期目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在座师生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开阔的视角。
随后,潘建伟院士还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专业知识,与同学们进行热烈而广泛的互动交流。他建议同学们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要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轻松对待成绩排名,多选修人文素质类课程,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当晚现场座无虚席,两侧通道也站满同学,报告过程中掌声不断。同学们纷纷表示,潘校长的报告鼓舞人心,让大家领略了科学的魅力,作为科大学子一定努力学习,以科学精神追求真理、探索世界。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
为有效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和方向,作为新生入学教育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校于2013年开始为大一新生开设“科学与社会”研讨课。该课属于新生必修课,纳入学生素质教育计划之中,计1个学分。学校每年聘请百余名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小班课程讨论调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每学年共举办6场主题报告,邀请各领域著名科学家和企业家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和人生感悟,就前沿科学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科学进步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做主题讲授。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的历史与作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学年第一讲由校长包信和院士做了题为《我们的责任与义务》的主题报告;第二讲由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中科院计算所总工程师、我校86级校友胡伟武研究员做了题为《自主CPU发展道路》的主题报告。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