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三叶虫灭绝到量子行走——中国科大近期科研成果速览

中国科大在研究全球寒武纪三叶虫

灭绝事件方面取得新进展

在SPICE事件中灭绝的三叶虫

中国科大沈延安教授团队在研究全球寒武纪三叶虫灭绝事件方面取得新进展,系统测定了我国华南典型剖面的有机碳和无机碳同位素组成,揭示了寒武纪海洋与现代海洋化学结构和组成的不同。研究结果显示,晚寒武世海洋的缺氧是造成全球三叶虫灭绝的重要因素。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2018年6月出版的国际权威地球科学期刊 《地质学》(Geology)上。 


沈延安介绍说:“前人的碳同位素研究主要集中于化学-生物事件的全球对比,而我们揭示了碳同位素时空变化的“二维”特征,有力证明了晚寒武世海洋与现代大洋化学结构的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驱动碳同位素时空变化的机制是晚寒武世海洋的深部缺氧以及大量有机质的快速埋藏,而大规模的海洋缺氧直接导致了全球海洋中三叶虫的灭绝”。 

详细阅读:

http://news.ustc.edu.cn/xwbl/201806/t20180625_317831.html

论文链接:

https://pubs.geoscienceworld.org/gsa/geology/article-abstract/532092/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8/05/30/science.aar5372

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1-018-0141-5

中国科大图形与几何计算实验室

在顶级期刊上发表系列研究论文


近期,我校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合肥)图形与几何计算实验室在计算几何及机器人自动三维重建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有三篇论文被计算机图形学领域顶级会议Siggraph 2018录用(第一作者和第一单位均为中国科大),且全文发表在该领域唯一的一区TOP期刊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上。


第一篇论文提出了一种新颖高效的基于非线性能量优化的参数化方法,优化性能远优于现有的方法。通过二万多个模型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明显地加速了能量下降速度,具有非常好的鲁棒性。


第二篇论文提出将安德森加速算法应用到Local-Global迭代求解算法上,将经典的迭代法看成固定点迭代问题,使得迭代序列在更少的迭代次数内收敛到最优解;该文还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策略,在只增加较小时间代价的情况下保证目标优化能量单调下降,从而提高了安德森加速算法的稳定性。


第三篇论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自主场景三维重建的方法,通过为自动扫描提供基于物体感知的引导,使得对未知场景的探索、重建和理解能在一次扫描规划中完成。该方法交替进行物体分析和基于物体感知的信息增益分析,从而为机器人的全局探索和局部扫描确定了下一个最佳物体以及下一个最佳视点。此外,该研究还针对不完全重建点云的语义理解问题,提出了通过多类图割最小化方法来同时求解物体分割和物体识别的新思路。

详细阅读:

http://news.ustc.edu.cn/xwbl/201806/t20180621_317748.html

中国科大实现由木材制备超细碳纳米

纤维气凝胶


碳纳米纤维材料因具有高的比表面、优异的机械性能及高电导率等优异的物理性质而受到广泛关注,在能源、催化、环境、聚合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催化热解的方法来改变木质纳米纤维素的热解过程,首次以廉价的木材为原材料制备了高质量的超细碳纳米纤维气凝胶材料,该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杂志上。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催化热解的方法,通过使用对甲苯磺酸催化木质纳米纤维素在热解前期迅速脱水,并改变其热解过程和中间产物,使得纳米纤维素在热解后具有高的碳产率的同时,还能够保持很好的三维网状结构。该催化热解转化方法可将廉价丰富的自然界中的前驱物材料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碳纳米纤维材料,对于发展可再生材料的绿色化学合成具有指导意义。

详细阅读:

http://news.ustc.edu.cn/xwbl/201806/t20180625_317855.html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1802753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1802663 

中国科大首次演示了光子在双折射干涉仪中的干涉行为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包含双折射晶体的干涉理论和实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史保森教授、周志远副研究员等首次建立了双折射干涉仪的量子理论模型,揭示了光子在双折射干涉仪中的干涉行为,并在实验上得到完美的验证。这项研究成果6月26日发表在国际物理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这项工作为基于干涉仪的双折射材料特性的表征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为非线性光学和偏振光学器件的设计和表征提供重要的工具。

详细阅读:

http://news.ustc.edu.cn/xwbl/201806/t20180627_317986.html

论文链接:

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0.263601

中国科大首次在量子行走中

直接测量拓扑不变量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首次在量子行走中直接测量拓扑不变量:该团队李传锋、韩永建、许小冶等人提出基于时间复用的新型量子行走方案,建成了50步的光学量子行走实验系统,并基于该系统首次直接测量具有手征对称性的量子行走中的体拓扑不变量。该成果6月26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审稿人高度评价该项工作:对量子行走中卷绕数的直接测量确实很新颖,也触及这个快速发展的领域的核心。该工作中用于实现大规模量子行走的实验装置是新颖的,相信可以在将来研究量子行走现象中发挥作用。据我所知,在多步离散时间量子行走中重构出完整自旋波函数从未被实现 。

详细阅读:

http://news.ustc.edu.cn/xwbl/201806/t20180627_317981.html

论文链接:

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0.260501

CMI期刊SCI影响因子再创历史新高 

达到7.551分


根据2018年6月27日Clarivate Analytics(原汤森路透旗下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公布的2017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CR),由中国免疫学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主办,曹雪涛院士和田志刚院士共同主编的《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CMI)杂志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2017年影响因子达到7.551分,位于国际免疫学领域的前1/4区(Q1区),在全球155种免疫学SCI期刊中排名第16位(除去综述类期刊后排名第10位),较上一年度上升10位,在中国203种SCI期刊中排名第8位,在包括欧美英日在内的各国家级免疫学会会刊中排名第1位。


 CMI期刊以高水平的刊文标准、快捷的投稿渠道、生动活泼的栏目设置等特色,获得了国际免疫学领域专家的认可和支持。在MEDLINE/PubMed的年点击率超过4万次。CMI来稿范围覆盖56个国家和地区,刊发论文被国际权威刊物广泛引用,多篇论文在Nature网站主页转载,成为促进我国免疫学发展,推动国内外免疫学家交流的重要平台。

详细阅读:

http://news.ustc.edu.cn/xwbl/201806/t20180627_317990.html


来源:中国科大官方微信


推荐阅读

中国科大完成弱混合角国际最高精度测量 本科生参与并作出贡献

漫画 | 他们从全球招募10万人,向“上帝”发起攻击!

日光照射可改善学习记忆!中国科大《CELL》发文揭示脑内谷氨酸合成新通路及相关神经环路机制

重磅!中国科大实现基于人类自由意志的量子非定域性检验

厉害了!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中国科大最新科研成果!

媒体关注 | 中国科大:大步迈向世界一流大学 攀登科技创新的世界巅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