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郭奖 | 徐群智:一直在路上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USTCstunion Author 中国科大学生会
徐群智,毕业于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管理学院统计专业2015级本科生,2017-2018学年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三年百分制GPA排名专业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金奖,UCLA-CSST奖学金,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安徽赛区二等奖。科研方面,在郑泽敏教授指导下参加生存分析中的近似估计研究,同时在张伟平副教授指导下,参与贝叶斯网络重构方法的研究。
徐群智本人
岁月雕琢,酝酿生长
问及摘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最高荣誉郭沫若奖学金的心情,他显得比较平静「对生活和心情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最关键的还是能不能申请到好的学校」。这一切不曾出现在他的计划里,不过是经年累月的层层铺垫,在这一刻得到回应。郭奖是对过去的嘉奖,却不是努力的终点。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
对于自己的专业,他的态度中透着一股自信与笃定。“统计是一个值得大家热爱的专业,可能前两年还没接触专业课的时候会有点迷茫,但先把眼下的事情做好总归是没错的。”
说起当初选择专业,学长笑称“当时是压线进的科大,被调剂的,也认识了三四个学统计专业的学长,后来感觉大一成绩很好就没考虑转专业的事情了”。回忆大一时的新生研讨课,他主动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了解了不少与统计相关的知识并自学了R语言,那时的他,便已对统计产生了兴趣。
担任第十届飞思卡尔竞赛志愿者
脚踏实地,不忘初心
“我属于最坎坷的了”,学长坦言。大二时迷茫的情绪也同样困扰着他,直到大三学到了专业课时他才逐渐觉得科研离自己并非遥不可及并逐渐沉下了心。然而,大三时他在获得了海外暑研资格之后,却因故无法参加。虽然感到十分遗憾,但「最重要的是做科研本身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简历”」。于是,当时的他赶紧联系了校内的导师开始了自己在科研上的尝试。
现在的他看来,大三暑假才开始做科研安排得比较晚,但考虑到本科阶段科研的局限性,他也说道,“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这是一个引导性的东西,只要上路了就可以。”
演出中的徐群智
时光匆匆,兴味相伴
大二时,他受到英语社社长的邀请参加了英语社,回忆起当时设计的狼人杀主题晚会仍然津津乐道,「当时觉得自己的想法真是妙极了,实践起来才发现毫无可行性,实在是太蠢了。」虽然自嘲体型比较浮夸,但谈及体育课全是A+的成绩他也不禁流露出喜悦的神色,「或许是平时自己也会跑步的缘故。」除此之外,两次管理学院的迎新晚会都献唱了歌曲的他「平时也比较喜欢唱歌」。但他笑到,“还是比较清楚自己的水平,k-star就没有参加了。”
寒假返校宣讲
赤子之心,坦诚相待
被问及对中科大这所学校的印象时,他说「中科大的男生都很好,妹子也都很好。虽然科大有它的局限性,但要是让我说喜不喜欢它,那肯定是非常喜欢,我最希望的就是以后能回来当老师。」
敞开心扉,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是非常可贵的,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宝藏。在他的眼中,帮助他人是自己乐在其中的一件事。「藏着掖着对大家都没有好处,应该要把眼界放宽一点,同学之间信息的共享才能实现共赢。」
参与组织英语社活动
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采访接近尾声,谈及对本专业学弟学妹的建议,他没有过多的犹豫。「希望学弟学妹们不要像我一样落下科研,可以在大二/大三暑假前联系一下老师,不要脸皮太薄了哈哈,科研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上手其实还是挺容易的。大一大二有空尽量多选一些自由选修学分,不要把课堆到后面影响到后面的安排。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不要吝惜向周围的同学请教的机会。除此之外,体育锻炼和英语的学习也不能忘记。」
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摸索,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不必羡慕他人,成就的背后都是努力与拼搏。
他,一直在路上。
来源:中国科大学生会
采访/ 赵桑琦 彭子睿
撰稿/ 赵桑琦 责编/ 朱震昕
图片来源于受采访者
郭沫若奖学金简介
“郭沫若奖学金”是1980年国务院批准的新中国第一个奖学金,由我校首任校长郭沫若先生捐出稿费设立,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的最高荣誉。2007年,中国科大新创公益基金会承诺长期资助郭沫若奖学金。获得“郭沫若奖学金”的毕业生后来在教育、学术、科技、金融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厉害了!《人民日报》报道中国科大学生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