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大讯飞刘庆峰对话中科大潘建伟:人机协同,何向何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科大讯飞 Author iFLYTEK

“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可以创造未来。”


回首2017年,科大讯飞上榜“《MIT科技评论》全球50大最聪明企业”,入选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这个由刘庆峰带领的大学生创业团队逐步成长为亚太地区知名的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上市公司。


同一年,科技界还迎来了一则重磅消息: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诞生。这台光量子计算机由中科大潘建伟院士所带领的团队与浙江大学研究组协作完成。潘建伟也因此入选《自然》杂志2017十大科学人物。


12月23日,在东方卫视播出的科创访谈节目《未来邀请函》中,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与潘建伟院士一起,把“一个可触摸的未来”请到了现场。


视频时长约25分钟


“能听会说”的机器正融入我们的生活


《钢铁侠》中智能语音助理贾维斯让人印象深刻,而科大讯飞,正让这些在我们的生活中逐渐得以实现。


注:后方屏幕即为“讯飞听见”展示


访谈伊始,主持人乙冰就发现自己的话被一旁的机器以文字形式实时记录下来。现场乙冰还趁机考了它一段绕口令:“里约热内卢的奶牛拿榴莲牛奶以折足之姿跑到委内瑞拉拿了蜂花护发素送给红鲤鱼与绿鲤鱼与驴”。快速、精确的转写效果令现场嘉宾和观众啧啧称奇,这个机器就是讯飞智能语音技术的代表——讯飞听见智能会议系统,有了它,机器就拥有了一双灵敏的“耳朵”。


除了“耳朵”,机器还可以获得一张生动的“嘴巴”。在科大讯飞展厅,节目组观看了《创新中国》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最重要的创新亮点之一就是整部纪录片的配音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完成。


科大讯飞如何让机器能听会说?据刘庆峰介绍,简单说就是基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数学算法建模技术,当我们把模拟声音信号变成数字声音信号,就是语音识别,听懂人的声音;相反,当把数字声音信号变成模拟声音信号,就是语音合成,让机器开口说话。


2012年,在国际语音合成大赛中,科大讯飞让机器首次超过人类说话水平;2015年,在公证人员的见证下,科大讯飞机器语音转写首次超过人类速记员。在整理录音、用地图导航等多个生活场景中,能听会说的机器都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能理解会思考”的机器正昂首走来


刘庆峰表示,对于机器来说能听会说并不难,真正需要突破的是“能理解会思考”。这也是人工智能的高级阶段认知智能的重要任务。


这一点,科大讯飞以及全球诸多科技企业正在逐步探索。“爸爸没法举起他的儿子,因为他很重。问题是谁重?”这对于人来说是一道非常简单的指代推理题,但却难倒了一大批智能机器。这正是两年前国际知识推理比赛Winograd中一道真实的题目,在这次比赛中讯飞获得了全球第一,但事实上即使第一名的机器,在没有先验知识的前提下推理能力都不能达到六岁儿童的水平。不过当机器拥有了充足的学习训练数据时,它就可以在各个领域学习顶尖专家的知识,达到一流专家水平,甚至超过90%的普通专业人士。


核心技术、大数据、行业专家,这是科大讯飞认为的人工智能改变世界的三要素。2017年,科大讯飞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智医助理”以超过合格线96分的优异成绩,成为全国首个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评测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这一成绩超过96.3%的人类考生。如今,它已经在合肥市正式上岗实习,具备全科医生实力的它能够辅助基层医生看300多种常见病,为医生提供鉴别诊断,有效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


除了医疗领域,机器批改试卷,机器辅助办案……在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机器都通过不断自我学习、迭代进化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光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也许你认为这样的古诗词很难翻译,但对于机器来说,如果前期积累的可供训练的语料足够多,那它就能够轻松驾驭。刘庆峰表示,机器翻译预计在明年达到英语专业八级水平。 讯飞翻译机2.0作为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明星产品,潘建伟表示他今年夏天出国时亲自体验,的确很好。对此他评价到“这是一个很伟大的进步”


人与机器终将和谐共生


“机器已经如此聪明了吗?如果断掉它的网络,它还能这么智能吗?”其实讯飞听见和讯飞翻译机目前都已成功实现离线转写和离线翻译功能。例如在一些保密性较强的会议中,讯飞听见可以根据需要在本地部署转写引擎,在离线的情况下完成转写和翻译;告别对后台服务器的依赖。


“机器这么聪明了,会代替我们吗?人和机器最终会走向什么关系?”刘庆峰表示,人和机器的未来应当是人机协同,用机器帮助人提高效率,从而解放我们去做更有意义的事。而潘建伟也表示,“没有人的帮助,机器无法工作;没有机器的帮助,人很难或者需要花费很大时间精力从海量数据中发现伟大的规律”。当人在有了机器的帮助后,可以把效率、潜力最大化,这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未来已来


同样作为当下火热发展的、面向未来的科学技术,当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结合在一起,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潘建伟认为,人工智能是“软”的,量子计算是“硬”件,人工智能现在已经可以在传统信息基础上发挥很大功能了,但是要把功能发挥到极致的话,还需要强大的硬件计算能力来支撑。如果两者可以结合起来的话,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非常值得期待。


刘庆峰也表示,人工智能是个伟大的历史进程,它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它像“水和电”一样进入我们生活的过程中,确实需要更强大的计算能力来支撑,需要多种交叉学科的相互合作,才能最终实现让机器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的愿景。


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可以创造未来。在奔走在技术前沿、产业前沿的科学家与企业家们的努力下,未来的模样在我们眼中愈加明晰,人工智能将建设更美好的世界!


《未来邀请函》

《未来邀请函》是由第一财经制作,东方卫视播出的科创类访谈节目。节目聚焦科技创新这一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对话科技强人和产业领军人,展现上海和全国的科创成就,打造汇聚科创精英、呈现科创成果、探寻商业价值的“未来会客厅”,记录科技成果背后的产业故事。


文丨木笔

编丨ly

责编丨Elaine

来源:科大讯飞


推荐阅读

央视财经:十九年专注一件事,他让世界聆听我们的声音

从考40分的农村娃,到41岁当院士 ,45岁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创造了无数个“世界首次”!

2018年度“微软学者”奖学金公布,中国科大朱锡洲同学获选!

他,14岁考入科大少年班,22岁因发现石墨烯超导魔角登《自然》年度十大人物榜首

三分钟,这位中国科大优秀学子向世界展示自己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 三位中国科大人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CCTV《四十年四十个第一》| 第一批自主培养的博士

任正非:我相信,中科大在合肥可以创造出一个全中国最好的科学研究环境

嫦娥四号奔月!请看这位中国科大人从木讷少年到探月总设计师:他走出大山送“嫦娥”上九天揽月

如何从“数学学渣”逆袭成为“人工智能大神”——寒武纪陈天石(01少)的求学创业之路

千生一院士,百生一杰青,更有超 10% 青千来自这所顶尖名校!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首次发布中国区“35岁以下创新35人”青年科技人才榜,7位中国科大人入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