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英才班毕业生风采 | 李晨阳:抓住机会,不断成长
毕业季 青春不散场
中国科大
June 2019
抓住机会,不断成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晨阳
作者简介
李晨阳,毕业于山西晋城一中,2015级生命科学学院贝时璋生命科技英才班。在中国科大洪泂教授、肖卫华教授、田志刚院士和斯坦福大学Stanley Qi教授指导下,参与合成生物学方向iGEM比赛、生物制品创业比赛、肝脏免疫与信息学、CRISPR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等方向课题。获得郭沫若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并在毕业时被授予中国科大毕业生荣誉等级和优秀毕业生。
回忆美好时光
2015年8月中旬,我怀着对大学的期盼与对梦想的的憧憬来到了中国科大。当别人问我为什么选择这里的时候,我坚定地回答说:“生物,研究,图书馆,出国”。探索生命科学领域是我的兴趣,体验科研生活是我选择科大的主要原因,图书馆对我来说是一块充满知识的静土,而出国是我对未来的规划。
人生与缘分
在最初的前两年,我很少接触生物专业方向的课程,而是被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包围,只有在大三时疯狂选修了几乎所有的专业课。然而,这些给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逻辑思维、知识广度乃至未来的方向选择都深深地被影响。当我现在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学姐和学弟学妹们交流时,我十分的认同这样的课程设计,认真完成每一份课程训练后可以给自己未来更多的选择机会。
从入学到毕业,我一直是贝时璋班的一员。从参观实习到科研比赛到科学研究,贝班提供了非常多的机会。第一个学期,生命科学大讲堂中,学院的教授们讲述了自己的方向自己的感悟,从中我发掘出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免疫学,并且在我的学业和学术导师田志刚院士的指导下,开始了对免疫的探索。第一年的寒假,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我参加了上海生命健康冬令营,去看生物出身的师兄师姐毕业之后的发展,诸多交流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们对于“无药可医”疾病的努力以及实验室的成果得以应用的成就,结合自己的兴趣,我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免疫治疗。并在大二时经历免疫技术的培训,在大四时完成了肝脏免疫与信息学方向的毕业设计。
成长心路
与此同时,三年的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让我在合成生物学的实践中学会了交流合作以及这个领域不断在做的事情——创造——利用生物技术解决实际问题。除了纯粹的学术,我希望自己将来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到转化应用。于是,在做关于抗菌肽颗粒溶解素祛痘护肤品应用转化研究的项目时,我们组建队伍报名参加了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暑假非常短的时间,完成中国科大创赛训练营学习,从一个两人团队发展成为包含艺术设计、互联网技术、市场、财务、法律各个专业的相对完整的创业团队,从沉浸在数理化物的理科生变为一个团队的负责人,管理、交流、学习、合作,我成功写出了项目的商业计划书,第一次体验了成果转化与创业的经历。
在众多科研经历中,影响我最深的应该是大三暑假参加的斯坦福大学的UGVR项目,在我七次科研经历中,唯一一次让我感觉到了单纯享受科研的乐趣,快乐的实验室生活和忙里偷闲的聚会与游戏令人怀念。在那之初,我还在对未来方向踌躇不决,导师肯定了我对科研的热情,并一语点破我的想法,给出了从事应用型科研的建议。这直接推翻了我原定的出国申请计划,也是最后选择去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希望做肿瘤转化医学的原因之一。
在贝班,我们享受着科大提供的数不清的机会。四年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入学前渴望尝试并在入学后成功体验的第一次:第一次定导,第一次野外实习,第一次实验培训,第一次出国比赛与科研,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第一次创业,第一次负责校级活动,第一次上台演出……抓住每一次的机会,不同的经历和体会让我在享受丰富的大学生活的同时,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带着记忆,走向未来
毕业前夕,很荣幸获得了郭沫若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荣誉等级,这是对我大学四年成长的肯定。在即将开启一段新的人生之时,这些奖励成为了鼓励我继续前行最好的礼物和督促自己不断拼搏的动力。
转载自:中国科大教务处
推荐阅读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最美大学生”吕松作为2019届毕业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
▶传承科大精神,跑好青春接力棒—校长包信和院士在2019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着装授予仪式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