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用生命守护的公文包,震撼了整个世界!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j30446wcztw  


有一种初心

如同这个公文包

承载着它的主人五十多年的生命芳华

郭永怀曾带着它远渡重洋学习最新科技



为了能冲破阻挠学成归来

他归国前将所有的研究文稿付之一炬

火焰烧尽了这位科学家归国的障碍

也燃起了他科技报国的熊熊热情



他把自己对祖国的初心和思念

装进了随身的公文包

当面对国旗的时候

他矗立了许久

没人知道那一刻他在想什么



初心是一种传承

郭永怀常把自己比喻成“一颗铺路的石子”

让年轻人从他身上踩过去

他深知,要使我国的科学事业兴旺发达

必须要不断培养成千上万的后继者




初心是一种思念

他从不告诉家人那边的生活

但李佩知道,他一定在做一件大事

女儿总问:“什么事呀?”

“很大,很大的事。”



任时光匆匆流逝,初心不改

郭永怀与新中国的第一代科学家们

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誓言

成功研制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两弹一星”



怀赤子之心,铸国之重器

一代代科学家永怀初心,砥砺前行

因为他们

才有了中国不屈服于国际强权的挑战

才有了中国美好的未来







郭永怀先生生平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中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导弹、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先生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家,自幼就表现出一定的天赋,在他的求学之路中,先是在本家叔叔的学堂中迈出求知的第一步,接着是作为一个公费中学生进入青岛大学附属中学,然后历经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幸得当时著名的顾静薇、饶毓泰两位教授赏识,在二位导师的精心锤炼下,郭永怀打下了扎实的物理学专业基础。


青年时代的郭永怀


1938年夏,郭永怀通过了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留学委员会举行的留学生招生考试,开始了他的留学之路。


1940年8月,经过一番周折,郭永怀一行来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


1941年,郭永怀又赴当时国际上著名的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心——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理工学院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和钱学森一起成为世界气体力学大师冯·卡门的弟子,于1945年完成了有关“跨声速流不连续解”的出色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


1946年秋,冯·卡门的大弟子威廉·西尔斯教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航空科学部的基础上创办了航空工程研究生院,邀请郭永怀前去任教。


郭永怀与钱学森


在这里,他遇到了平生的知己钱学森师兄,学习之余,钱学森最乐意干的事情就是开着车,拉着这个颇有几分书呆子气的师弟兜风 。


1941年,是钱学森去接郭永怀的,1945年,又是他直接把郭永怀送到了康奈尔大学 。


1955年,钱学森发来两封书信,邀请郭永怀回国。“作为新中国的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


回国的路途遇到了重重阻碍,尽管1953年8月,中美继签定朝鲜停战协定后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经过中国政府的努力,美国政府不久被迫把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取消,但以仍“维护国家安全”为由设置种种障碍。


为了避免美国政府制造麻烦,他毅然将自己没有公开发表过的所有书稿统统付之一炬:在和学生们聚会的篝火旁,他掏出十几年来写成的没有公开发表的书稿,一叠一叠地丢进火里,烧成灰烬。


1956年国庆节的前一天,郭永怀动身返家!


回国之后便投身国家建设


1958年,郭永怀先生与钱学森先生等负责筹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力学工程系、化学物理系,并出任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


后来,在郭永怀的倡议和积极指导下,中国第一个有关爆炸力学的科学迅速制定出台,从而引导力学走上了与核武器试验相结合的道路。同时,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郭永怀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8年,郭永怀指导学生


1965年9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再次启动,郭永怀受命参与“东方红”卫星本体及返回卫星回地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1970年4月24日,在郭永怀牺牲一年多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68年12月4日,在青海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因为汇报研究,当晚就登上了赶赴北京的飞机。5日凌晨,飞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坠毁在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里,郭永怀因飞机失事殉职。


当人们辨认出郭永怀的遗体时,他往常一直穿在身上的那件夹克服已烧焦了大半,而他自己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俩分开时,才发现郭永怀的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安然无损地夹在他们胸前。


22天后,依靠郭永怀用生命守护的绝密资料,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


1968年12月郭永怀被授予烈士称号。1985年郭永怀被追赠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99年郭永怀被追赠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编号为212797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李佩星”。


郭永怀先生与李佩先生的合影



来源:新华网 中国科大学生会


推荐阅读

2020的头条献给2019的中国科大!这些数字太亮了!

暖暖暖暖暖暖暖暖暖暖暖暖暖暖暖!这个2019,中国科大超暖!

祝贺!中国科大潘建伟院士团队成果入选2019年十大国内科技新闻!

厉害!我国最“牛”卫星的总设计师是这位科大人

西图冠名啦!

做好科大精神文脉的守护者!致敬这些优秀的教师们


点“在看”给永怀初心的科大人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