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追忆先行者,共勉科大人



从1958到2020,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六十二载的风雨兼程。六十二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守着“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践行着自己“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的承诺。近年来,每每有校友返校,无不惊叹于母校发展之稳健。“万丈高楼平地起”,中国科大今日的成就离不开曾经那些伟大的开拓者与建设者。

中国科大初创时系主任名单

01

原子核物理和和原子核工程系

赵忠尧(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

02

技术物理系

施汝为(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所长)

03

化学物理系

郭永怀(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04

物理热工系

吴仲华(中科院动力研究室研究员)

05

无线电电子学系

顾德欢(中科院电子研究所所长)

06

自动化系

武汝扬(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

07

力学和力学工程系

钱学森(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所长)

08

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系

杨承宗(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

09

地球化学和稀有元素系

侯德封(中科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10

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系

华寿俊(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

11

应用数学和计算技术系

华罗庚(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所长)

12

生物物理系

贝时璋(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

13

地球物理系

赵九章(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

让我们一起漫步校园,听听大师们的故事……

郭沫若

我们的学校是新建立起来的,前无所承,缺乏经验,这是我们的缺点,但也是我们的优点。毛主席说过:‘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图画。'我们的学校如果可以说是一张白纸,就请把它办成最美的学校吧!

——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先生,于1958-1978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任校长,并提出校训“红专并进,理实交融”。我校校歌也是由郭沫若先生作词。

    郭沫若先生生前将15万稿费交给中国科学院党组,希望用来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经院党组决定,国务院批准,从1980年起,这笔稿费用作在科大设立郭沫若奖学金。这是新中国第一个用个人名义设立的奖学金,也是中国科大学生的最高荣誉。


严济慈

“心向母校,志在四方;振兴中华,气贯寰宇。”

——严济慈给79级毕业生的题词

    严济慈(1901-1996),于1978-1984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二任校长。提出“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的建校目标。

    严济慈先生先后为学生讲授了电磁学、光学等课程。他讲课深入浅出,善于启发诱导,生动、幽默,学生都爱听他上课。上午三四节的课,严老有时能讲到下午一点,没有学生吵闹,没有学生反感,他们一边啃事先准备好的窝窝头,一边认真听课,严老也是一边讲解,一边和学生吃饭。1984年初,严济慈先生接见副校长辛文厚等人时,说,“科大是我最大的宝贝”,鼓励大家“安身立命办好科大”。


钱临照

    钱临照(1906-1999)先生自建校起一直给物理系的学生讲授普通物理学。1972年,学校复课,时年66岁的钱临照重登讲台,为学生传授物理知识。钱临照先生是深受科大人爱戴和敬仰的老一辈物理学家、教育家。

    钱临照先生常常教导年轻学者要“立足祖国,放眼世界”,即便是“文化大革命”被“隔离审查”期间,他也耐心地为身边的年轻教师辅导外语。对出国的师生,他与他们保持着密切的书信联系,并盖上“月是故乡明”的印章,希望他们早日学成报效祖国。

    钱临照先生是随科大南迁到合肥的院士之一,他以科大为家,每次从外地出差返回合肥跨进校门时,他总是非常高兴地与身边人说:“到家了。”晚年时,在省立医院,钱临照先生知道自己的病情已经不可逆转时,坚决表示要“回家”,就算回到科大校医院也是“回家”。1999年7月26日,钱临照先生的心脏平缓地停止了跳动,实现了他“故于科大校园内”的心愿。


赵忠尧

“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个人荣誉,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人类谋幸福。”

——赵忠尧

    赵忠尧(1902-1998)先生于1958年筹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并任系主任。

    赵忠尧先生是中国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业的开拓者,他中国原子核物理、中子物理、宇宙线研究的先驱、启蒙者和奠基人 。

    58级01系的学生开学第一课就是赵忠尧系主任讲解01系所设专业及内容。他勉励学生“勤奋学习,打好基础,攀登科学高峰,培养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作为一个实验物理学家,赵忠尧十分重视实验技能和方法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手脑并用的作风培养。为此,他和梅镇月老师在短短的时间内,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建立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物理实验室。


郭永怀

“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山河。”

——郭永怀

    郭永怀(1909-1968)先生于1958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教授。

    郭永怀先生是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郭永怀先生是在我国人造卫星、导弹、原子弹技术三个方面都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先生从实验基地返回北京时,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课,他也不忘用身体保护住珍贵的试验资料。1968年12月25日,郭永怀先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为烈士。

    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已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


钱学森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钱学森

    钱学森(1911-2009)先生于1958年倡议并参与筹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担任力学和力学工程系主任。

    钱学森知识渊博,语言精练,板书工整,讲课讲得非常棒。钱学森先生讲物理力学,这是当时高等教育大纲里没有的,实际上,中国第一个物理力学课就是钱学森先生提出来的,并且由他亲自主讲。

    50年代的科大学生还记得,钱学森先生生活简朴,每次来科大,只穿着土布中山装、戴布帽、穿布鞋,夏天就戴草帽、穿短裤,衣物上常常带着补丁。但是他却在我国经济困难的时期慷慨解囊,捐赠1.15万元资助学校购买实验仪器设备。


杨承宗

“科学就是前沿,科学就是尖端,科学就是创新。”

——杨承宗

    杨承宗(1911-2011)先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元勋、原副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首任系主任。

    杨承宗先生是中国放射化学领域的先驱。1951年,他从法国回国,临行前向居里夫人要了10克碳酸镭钡的标准源,这是我国开展铀矿探测及电离辐射计量研究的唯一标准计量物,是回国开展原子能研究工作的无价之宝。1979年,杨承宗先生将碳酸镭钡标准源赠送给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华罗庚

“时代需要新人才,登高自卑,行远自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四化做尖兵,团结奋斗,振兴中华。”

——华罗庚

    华罗庚(1910-1985)先生于1958年主持创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时,华罗庚才39岁,毅然放弃在美国正教授所享有的优越工作和生活条件,经历重重困难于1950回到祖国。华罗庚是科大的创始人之一。在科大的创建过程中,华罗庚始终是积极的参加者和组织者。学校成立后,他担任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亲自主持学校数学教学会议,制定教学大纲,并亲自讲课。

    华罗庚说过:“我想,人有两个肩膀,应该同时发挥作用。我要用一肩挑着送货上门的担子;另一个肩膀作为人梯,让青年人踏着,攀登科学的更高一层山峰。”


贝时璋

“我不能辜负了年轻人对我的信任。”

——贝时璋

    贝时璋(1903-2009)先生是著名生物物理学家、教育家,担任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主任、中科院院士。

    贝时璋先生是中国细胞学、胚胎学创始人之一,是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

    2003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鉴于贝时璋在科学上的突出成就,根据中国国家天文台的申报,批准将该台于1996年10月10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36015的小行星命名为“贝时璋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成为科大人,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让我们感恩与牢记伟大的先行者,在新的时代继续前行。

    今日,我们追忆往昔,展望未来。让我们共同祝愿母校芳华永驻,愿母校越办越好!

上述文字资料来源:

《花开的声音 中国科大的那些人那些事》

编辑:唐丽婷

图片:唐丽婷

审核:袁陈 徐永妍

图文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会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中国科大本科招生各官方平台,

了解更多最新信息

还可以通过消息、私信或者留言进行咨询


新媒体矩阵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抖音视频

微信视频号

哔哩哔哩

快手视频


推荐阅读

一场月饼与蜗壳的浪漫邂逅


2020“双一流”动态调整,中国科大各项指标稳居前列!


祝福 | 中国科大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1周年升旗仪式


中国科大:"顶天立地”建设一流大学


号外!中国科大本科招生微信视频号上线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