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缅怀李佩先生
她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遗孀,
一句“你不回来我不老”见证坚贞爱情,
她一等就是一生。
亲历中国百年起伏,
我们在书本上“见过”的大人物,
她不但见过,
而且一起共事过。
“比院士还院士”,
八旬还在带英语课,
被誉“中科院最美玫瑰”,
老友却说“玫瑰”形容她太轻了。
四年前的今天,
语言学家李佩先生走了,
湍流卷走的,是她清逸的身影,
卷不走的,是一部“传奇”。
1917年,李佩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门第,
1936年,她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
北京沦陷,
学校停课。
李佩辗转到西南联大。
1941年毕业后,
李佩加入了中国劳动协会。
在中国劳动协会深受影响的李佩,
为了巩固抗日统一战线,
改善劳工的艰苦生活,
她把一笔钱转给延安解放区。
这些所作所为激怒了一意孤行的国民党政府,
使李佩成为了他们的抓捕目标之一。
不得不离开重庆的李佩,
凭借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
于1947年来到了美国纽约州小城伊萨卡,
在康奈尔大学开始了求学生活。
也是在这里,
她邂逅了自己的丈夫郭永怀。
两人为数不多的合影,
还是郭永怀用自拍的方式留下的。
1948年,李佩和郭永怀
在伊萨卡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上世纪五十年代,
郭永怀已是世界航空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也在此时,
夫妻俩放弃了美国优渥的生活,
带着女儿一起踏上了回国之路。
如今的中关村,
是高科技以及互联网产业的聚集地,
但是在李佩和郭永怀回国时,
还只是一片荒凉之地。
为了让海归的精英科学家们一心投入事业,
李佩成为了他们背后的绿叶。
开始着手建设中关村。
李佩利用人脉聚集各路优秀医生,
亲自挑选护士,
建立临时诊所,
它正是中关村医院的前身。
李佩号召年轻的科技工作者走进保福寺小学,
发展趣味数学,建观测站、气象所……
这所小学,
就是现在著名的中关村一小。
长时间在国外生活的科学家不习惯中式餐饮,
李佩为此创立了“中关村茶点”,
这也是当时唯一一家西式糕点铺。
在李佩的努力之下,
科学家的生活慢慢步入正轨。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遥远的大西北,
承载着丈夫的梦想,
也承载着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未来。
郭永怀先生因公殉职后
李佩把她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学事业上。
她决心在教师的岗位上延续丈夫的生命,
完成郭永怀未尽的遗愿。
如今,
中国科学院大学里依旧保留着一套英语教材,
这是中国第一套研究生英语教材,
主编一栏赫然写着李佩的名字。
面对英语教育层出不穷的问题,
李佩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邀请最顶尖的教师,
阅读课上大胆选择文学名著,
口语考试让学生用英语阐述专业学习内容,
杜绝“哑巴英语”、“聋子英语”……
在李佩的努力下,
英语教学初见成效,
中国学生有了更多看世界的机会。
美国一所大学的语言系主任,
称李佩为“应用语言学之母”。
退休后的李佩,
依然做着时间的主人。
81岁的她坚持开办中关村大讲堂,
并一直为此奔忙到94岁。
2011年10月,
为纪念钱学森100周年诞辰,
李佩组织翻译的
《钱学森文集》(中 英文版)正式出版。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李佩把郭永怀“两弹一星”的勋章,
捐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把二人60万元的积蓄,
捐给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年1月12日凌晨,
李佩逝世。
2017年4月5日,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为郭永怀与李佩举行了骨灰合葬仪式。
在碑文上,
排列着这样16个字:
一对伉俪,两种传奇
怀瑾佩瑜,师表后继
走过百年沧桑的她,
被许多人称为爱与智慧的传奇。
她是“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她从未曾向命运屈服,
她,是李佩。
点击下方标题阅读:
图文来源 | CCTV国家记忆
中国科大本科招生各官方平台
了解更多最新信息
还可以通过消息、私信或者留言进行咨询
中国科大本科招生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抖音视频
微信视频号
哔哩哔哩
快手视频
推荐阅读
2020年跃动青春文艺季 | 一场场视听盛宴正在这里上演
后浪频出的时代,年轻人需要怎样的成长环境?
开年第一篇Nature!中国科大成功验证构建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的可行性
《人民日报》报道:做跳起来才够得着的科研
最新!这两个领域取得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