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院士以为自己出了“洋相”,网友却感动落泪!

院士登台演讲穿了双老化掉渣的鞋
一个小事故却打动了现场的所有人

@图源:《开讲啦》

原来,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王志珍(5912)
(1959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学习)
鞋底老化掉落的碎屑
王院士自嘲出了“洋相”
现场观众却致以掌声……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网友:
这哪里是穿了好久的鞋子
分明是买了很久舍不得穿

@图源网络

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访问学者

出国必备的竟是……


王志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
也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被公派出国的访问学者
如今,出国留学已不是“稀罕事儿”
但在改革开放初期
只有少数访问学者能够公派出国

王院士向大家提问
呢子大衣、中式调味料、肥皂
哪个是当年他们出国行李中的必备?
首先排除掉的呢子大衣
竟是正确的选项!
原来,那时候出国的访问学者
国家都会出资为他们配置
一件呢子大衣、两套西装

图源:@《开讲啦》

因为这一批“走出去”的年轻人
是中国的一张张“名片”和一座座“桥梁”
代表了中国的形象
要让世界看到改革开放的中国面孔

好多顶尖科学家!

这个学校的系主任名单震惊全场


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是王志珍院士的母校

节目中展示了
中科大建校初始的系主任名单
让现场惊呼不断!

图源:@《开讲啦》

钱学森、华罗庚、郭永怀、
贝时璋、赵九章这样顶尖的科学家
给大学生讲课、布置作业、改论文

王志珍院士说

在母校学习的经历

令她一生受益


王院士现场分享了
一张钱学森的手绘画

钱学森的教学计划说明

这是钱老的教学计划说明
他希望通过这幅画表达
力学系要培养的是旗杆式的人物!
更让王院士印象深刻的
是“中外语文”被置于旗杆底座,作为基础
王院士说
“中文是母语
英文是进行国际交流的工具
要学好中文,还要学好英文”

一次爆炸

令她至今仍心有余悸


回忆起20世纪70年代的科研环境
王院士感叹:“实在是很差的”
对于蛋白质样品的制备保存
这个现在看来常规且简单的步骤
都需要用“土办法”制作仪器

王院士分享了一个
令她至今仍心有余悸的故事
一天中午
“土办法”制作的冷冻干燥仪突然爆炸
碎玻璃布满整个房间
碰巧不在实验室的她
侥幸逃过一劫

图源:@《开讲啦》

后来
当有机会从德国带回一件实验器材的时候
王院士选择了冻干机
她对现场的年轻人说
大家现在做实验的日常仪器装备
只不过是近一二十年才变得“世界一流”
我们要珍惜改革开放的成果
勇于去做“零到一”的突破!

“在实验室里,我才觉得

踏实、快乐、幸福”


20世纪九十年代后
王志珍继续对这种酶深入研究
持续至今已超过30年
在崎岖的科学道路上攀登
他们发现了更多前人未见的风景
“衰老、神经退行性疾病
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等
这些不同的生命活动中
都能看到这个酶在发挥作用
如果把它抑制了
就好了”


王志珍说,基础研究的突破创新
比大多数人想象中更加艰难
这些造福人类、听起来
足以让人心潮澎湃的可能性
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
也或许遥遥无期
这就是基础研究的魅力

如今,81岁的她依然坚持
每天在实验室里工作

“在实验室里我才觉得
踏实、快乐、幸福”
王志珍用这句最踏实最朴素的话语
讲述着她奋斗一生的科研事业


向王志珍院士致敬!
向一心科研的科学家致敬!

综合整理自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央视一套(ID:CCTV-channel1)、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开讲啦》、《吾家吾国》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中国科大本科招生各官方平台,

了解更多最新信息

还可以通过消息、私信或者留言进行咨询

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

新浪微博

哔哩哔哩

抖音视频

快手视频

推荐阅读

全网首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3年招生宣传片《确定》



@USTCer:本科生如何参与科研?快来领取您的大研计划!



中国科大文化形象片《东风》重磅发布!



新生采访|我与科大的100天!

开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3年录取通知书抢先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