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传帝爱 | 希望小学竞赛初审入围项目公布

帝奥品牌 帝奥设计集团 2022-04-21


桑植县贺龙希望小学建筑设计方案竞赛

入围项目公布


本次设计竞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近百个设计师、团队和设计单位报名,满怀热情和爱心,大家为希望小学的建设提供了丰富有趣的设计方案。经过第一轮筛选,共有22项设计作品入围,进入最终评选阶段。

本文将展示所有入围项目,因文章篇幅,截取方案中的精彩选段,欢迎所有读者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设计方案,在文章末尾处投票,本次投票不计入总分,仅作为最终评选的参考。
*排列不分先后



#001

云朵飞屋

愿每一颗梦想的种子,都可以飞向天空


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不同,山区教育与城市教育存在着资源发展不均的公平性问题。这不仅仅是学校的硬性条件的落后,更多的是对世界的认知和眼界的的差距。未来孩子们走出山区,也可能在个性与人格上产生欠缺、缺乏自信。作为建筑师,希望用一个场所,用空间去创造一种更大的教育公平性,去尝试激发人类内心向上的原动力,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梦想的种子和探索世界的求知欲。



#002

自由之地

打破传统均质化学校设计


通过对过去中国教育空间类型的反思,本方案旨在为当地小学生创造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学习空间类型。方案的最大特色在于多样的流线空间和多层级的垂直公共空间系统。鉴于未来空间使用的不确定性与多样性,方案采用了开放建筑的设计理念,服务空间的集中布置,室内可变隔墙的运用和梁柱框架结构的选择都为日后的改造与变动提供了可能。



#003

桑念之塾

国之栋梁的诞生-成长-传承


“桑植为念,聚落为营”以桑植为念想的载体,以乡村聚落为原型,承载了让孩子们茁壮成长为国之栋梁的美好愿景。在体量不能完全满足学校当下及未来的使用需求的情况下,原本就紧张的校园空间承受更大的压迫感。为了消除影响,在保留原有主要交通系统的基础上,引入聚落的形态,同时创造出更多独立的开放空间供不同的教学和活动使用。



#004

村峦之间

迷你版村庄塑造神秘乐园


村落的安宁与静谧慢慢在往中国城镇化演变而消失,乡村的肌理尺度被同质化的混凝土小楼所替代。为保留宝贵的村落尺度记忆和知觉宁静的感受,我们设想整个小学为一个“村”,围绕着小广场、小街道、街巷、粗狂却又细腻的材质构筑一个强烈意味的场所,和天空、台地、近处的村落和远方的山口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希望,孩子们未来到高楼林立的城市里生活学习也会想念起以前小时在山峦之间有个像村子一样的小学,一个属于他们宝贵的儿时回忆。




#005

星火相连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首先确立了校园的轴线,为了解决操场紧张的问题,将原本的跑道架空一层,利用此平面的大平台连接整个校园,消解场地高差。将原有的食堂改建成运动馆,同时将整个教学区的的外廊和屋顶连接到一起,增强整个教学区的联系性。曾经贺龙元帅从这里走出参加革命,红军从这里开始长征,如今桑植儿女依旧在这片土地上发光发热,利用平台外廊将学校各处相连,我们与学校中渴望知识孩子相连,我们与传承至今的红色精神相连。



#006

梦想小屋的聚会

为未来和梦想埋下希望的种子


伴随着梦想,走出山区,走向更广阔的远方。每一份梦想都不简单,在孩童时期被逐渐点燃,不同的梦想于此聚会。用建筑空间将这些梦想放大,如同来自梦想的小屋,是家乡的熟悉印象、是课后的充电之处,是知识的具象再现、是梦想的专业模仿,给予未来一些启发,即使是再小的启发。小屋团聚在普通教室之上,指引着每一个未来。也如同未来,在各自梦想有所发展的未来人物的聚会。



#007

拾级而上,点亮希望

以家为原型探索无限可能


这是一所与民族共舞的学校,以独特的体态刻上文化印记。这是一所孕育希望的学校,它以丰富的空间鼓励孩子们去探索无限可能。这是一所像家一样的学校,它把来自各处的留守儿童聚在一起。这所学校以“家”的形态为原型,融合了土家族和白族传统民居建筑元素,营造熟悉的空间场所感。方案以阶梯为象征,让孩子们在熟悉的“山路”上自由奔跑活动,去采摘希望的光芒。



#008

山行学院

大山内的宁静家园


本次方案设计通过简化传统符号,抽象自然元素的手法摹拟“天门山景”、“登山步道”、“山林竹海”以及“传统民居”等,这些当地孩子们最熟悉的符号。山区留守儿童需要给与更多的关爱,并为他们带来更多向上的勇气与希望。虽然向上的路径往往曲折多变,但我们把艰难的攀登演变成一个层叠递进的过程。在这个向上过程中,“看与被看”成为了乐趣。最终登顶后的开阔的视野及丰富的公共空间,将空间体验推至顶点,蕴含的是希望的意义。



#009

心灵乌托邦

校园是家、是港湾、是留守孩子们的乌托邦


建筑设计从整体出发,在充分考虑优化与营造校园公共空间的前提下顺应山势,通过延绵起伏的屋顶,串联校园内的各个建筑。一期底层局部架空,在提供公共空间的同时,与北面山体形成视觉通廊,建筑和自然产生对话。立面注重当地特殊的文化风俗,考虑到传统建筑技艺与材料,采用当地常见的竹子与灰砖,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园建筑。



#010

趣·学堂

“公共空间植入”导向下的教学楼建筑


在用地紧张,场地因素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创造功能合理、趣味灵活的校园空间。通过对乡镇学校发展困境及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梳理与总结,提出以公共空间植入为导向的新校园建筑设计策略。同时将绿植引入场地,注重绿色渗透。建筑底部与操场过渡区域采用架空式处理,底层公共空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集约共享。同时提倡空间的复合使用,置入多价空间以满足不同主体的使用需求。



#011

“院”在此山中

当代手法,大院记忆


每座校园都是一座小城市,尤其对桑植县留守儿童来说学校所扮演的角色甚至比家庭更为重要,我们秉承“当代手法,大院记忆”的建筑理念用质朴的元素与合理的功能,通过空间表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爱,使学校给予孩子们更多精神上的关爱。本设计因势利导,顺应山势,大院围合型的布局方式和连续完整的入口与平台设计让校园更加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亲和性使小学不仅是教育场所同时也关联许多社会活动。



#012

文化承载之所

空间分隔,自由多变


新建学校建筑该如何将群众传统文化、老师教书育人、学生学习玩耍需求多变的建筑空间如何设计? 我们试图为新建建筑提供一种解答:空间满足当地文化传统同时又能满足学校实际功能需求。为回应这个场所承载的独特性,提出 “空间自由分隔”设计策略:借用空间自由多变的形式,调整并使其适用于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活动内容;而进一步转化为复合空间原型,为建筑带来持续的创造性活力。



#013

田·栈

绿色多元的微型立体田园


本方案通过融合“梯田”、“栈道”等地域文化特色规划整个校园空间,回应了山体、运动场和旧教学楼,弱化了新旧建筑的对比。新的教学楼错动的体量关系,一退一进,是“田”与“栈”共存的结果,也塑造了一个微型立体田园,其丰富的空间形态正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使行为活动变得更加多元化。灰空间既能遮阳挡雨,满足活动需求,也是作为微气候的“调节剂”,是南方特有的绿色建筑手段。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安全舒适、多姿多彩的校园里学习成长,意义积极。



#014

光之丘

公共社区,未来展望


光之丘是基于对留守儿童的关怀,以及为促进当地村民互动交流而设计的一所开放共享的希望小学。作为村里大型的公共建筑,光之丘部分空间对社区开放,从而使稀缺的公共资源利用最大化,试图营造其与村落的共生新方式。建筑体除了承载基本功能外,将引入更多引导学生自发探索以及互动玩乐的空间类型。除了基础课程之,在空间上更加强调了科学和美学的部分,使其成为具有仪式感的精神化空间,让乡村的学生对未来有着更宽广的展望。



#015

与乡村一起成长的童年

通向对家乡的自我认同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以最高地势俯视陈家河村全貌的贺龙小学,似乎更应承担起作为村民参与文化生活与公共生活的场所的责任。作为周围数个村落唯一的小学,孩子的存在更是让它成为了乡村生活重要的汇流处。我们提出对乡村资源的关注,以开放日、活动节的模式,让本土知识经验进入校园。以此在小学教育中埋种贴近土地,希望贺龙小学不再只是一所“通向城市的学校”,而是通向新一代孩子对于家乡的自我认同。



#016

彩虹校园

孩子们的能够认知的设计语言


有感于孩子们笔下的梦想校园,与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我们认为这座建筑一定要用孩子们的能够认知的语言来设计。希望这座建筑拥有犹如彩虹般浪漫独特的形式,能让学生老师引以为傲;也希望极具色彩张力的建筑形式能够吸引更多社会媒体的关注和资助。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单外廊空间组织体系。公共走廊及垂直交通空间全部置于操场一侧,并利用角部楼梯将主立面巧妙处理成弧形,形成环抱的布局。



#017

意·趣

丰富室外活动,创造更多可能


现状校园面积较为紧张,且地形存在高差,因此供孩子们活动玩耍的空间变得十分稀缺,在设计中以此为切入点,一方面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变劣势为优势;另一方面在新的教学楼中借助建筑外廊,着力为孩子们创造室外丰富的活动和休息空间,并通过贯穿五层楼的直跑楼梯相连接,打破年级和班级的阻隔,创造更多可能性,使孩子们真正享受到“楼上的室外活动”。



#018

拾级而上

探索与好奇的初心


“拾级而上—探索的起点”是我们学校的设计的核心概念,区别于传统横向布局来约束流线,我们希望能塑造出一个可玩耍可探索的寓教于乐空间。将空间的立体组织在垂直面展开,一方面希望这些多层的平台是孩子们随时能到达的教学空间。另一方面,竖向空间的元素不再局限于楼梯,而是互动的台阶,使竖向交通的过程变成了发生公共活动的过程。粗狂的混凝土材料与当地环境保持着联系,屋面的坡顶与群山呼应,定义出一个高处的视觉焦点,让这座教学楼能成为孩子引以为豪的空间。



#019

瞭望楼

搭建乡村情感的桥梁


设计希望通过一座瞭楼的形制,将村庄印入孩子们的脑海。这里可以遥看镇景,赏日出日落;可以眺望星空,谈天说地;这里是最直接的开放式教育平台,也是未来的桑植田园,通过小见方的果庄稼田将农业教育引入校园。这里为孩子们搭建乡村情感的桥梁,寓教于乐。写意山路于楼梯的设置,营造山路遥到达知识之巅的意向。我们采用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点缀楼梯扶手及延伸装饰,桑植民居的灰砖拼花用于建筑挑台栏杆造型装饰,呼应在地建筑工艺。



#020

回转的童年

围合院落回味记忆


我们希望建立一个令人难忘的童年载体。小学现状建筑呈现围合院落的形态。围合关系是独特的肌理,在不破坏的前提下,尝试将新建的建筑融入整体。新加入的体量使整体关系有了高低变化,顺应高低关系,将一期二期三期的建筑局部连接,连接部位分别做入口、灰空间。由低到高呈现回转之势。内部分别植入半山剧场及山语亭。剧场可以作为活动庆典,山语亭则是新增的休憩空间。童年一直回转其中。



#021

叠台大院

层层院落,层层交流,层层体验


本方案给予桑植当地气候特征,保留原有院落特征,架起层层平台,建筑空间嵌插于平台之间。空气自然穿过,既形成自然通透校园环境,又为学生创造出较多积极活动空间。一层架空创造出了150米田径运动场,建筑底层创造出标准60米跑道。平台层层环绕而上,承载着活动、交流、交通的功能。使学生能够在层层的院落行走中体验,在层层的交流体验中活动,在层层的体验活动中学习。



#022

山地上的校园

可以安心生活的大房子


位于山区偏远村庄的学校,是可以聚集人流的宝贵场所,也是一个可以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从守护孩子的立场出发,积极探寻村庄·孩子·自然潜力的过程是项目推进的设计理念。建筑采用层层“叠加”的方式,底层结合场地高差,以及活动教室的功能需求,作为建筑整体的基座。顶层植入一个附带室外活动空间的多功能厅。设计争取在每一层都创造出足够大的室外平台,试图展现教学多样性的内外交融的教学空间。



媒体鸣谢


感谢以下媒体平台对本次竞赛的传播与支持:

有方空间 / 青年建筑 / UniDesignLab / 建筑档案 
地建师 / 计成 / 时刻桑植 / 青理建院研究生会
*排列不分先后



为您喜爱的入围方案投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