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又双叒叕上报纸了
近日
《中国教育报》
“高校新风”专栏
以“潍坊科技学院建设现代产业学院
助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题
深度报道了学校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
夯实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情况为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潍坊科技学院按照“立足潍坊,服务山东,面向全国,亲近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先后与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柴”)等企业建设13家现代产业学院,探索了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的新路径,夯实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
专业建设,精准对接
围绕山东省“十强产业”和潍坊市产业格局,聚焦山东省11条标志性产业链,按照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专业群融入产业群”的思路建设专业。动态调整新专业,设置智能装备与系统新专业,学校专业全面对接服务山东省、潍坊市产业链。
政行企校,四方协同
联合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学会)、企业、学校四方优势资源,搭建了“政行企校、四方协同”育人平台。潍坊市成立由市政府部门相关领导任组长的市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专班,顶格统筹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并在场地、资金、基础设施、政策制定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潍坊市成立了产教融合研究院,负责研究确定产教融合章程制度、发展规划、运行机制以及年度工作计划等重要工作事项,开展重点课题立项、项目推进和成果推介以及其他重大问题等。
行业协会(学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及服务作用,参与平台建设、课程建设、技术培训等。潍坊科技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作为潍柴现代产业学院的牵头建设单位,与潍柴联合成立工作专班,负责产业学院的日常调度和管理工作。学校和潍柴遴选优秀师资,包括大国工匠、齐鲁工匠、潍柴工匠、首席技师、高级技师、享国家津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高标准推进潍柴现代产业学院建设。
产教融合,“八位一体”
潍柴现代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在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享师资、共享资源、共建课程、共建基地、共设教学、共同评价”等方面,探索并构建了“八位一体”产教融合模式。产业学院是“企业导师来源地、企业岗位课程来源地、毕业设计题目来源地、科研项目来源地、教学实习基地、企业培训基地、教师顶岗锻炼基地、学生就业基地”,打造了“八合一”产学研校企融合基地。
分段育人,“链式”培养
潍柴现代产业学院采取“潍科潍柴”双主题“分段式”协同育人模式,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校企课程。拥有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机电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8个国家、省市级科研教学平台,2200余个实训工位。学生在学校进行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基础等课程学习,在潍柴主攻专业实践、技能竞赛、专业拓展、毕业综合训练和顶岗实习。产业学院按照“潍柴工匠-潍坊工匠-齐鲁工匠-大国工匠”的培养体系,构建“行业+企业+专业”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实现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链式”培养。
组织保障,机制完善
潍柴现代产业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设置理事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形成共建共管的组织架构。理事会负责审定产业学院的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财务预算决算、工作绩效情况以及学院领导成员的聘任等重大事项。理事会成员由政企校三方组成,共7名理事,潍坊市教育部门委派1人,潍柴委派3人,潍坊科技学院委派3人,下设综合办公室、产教融合教研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分别负责管理、教学、学生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对产业学院的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等提供支持和咨询服务。
潍柴现代产业学院按照“以人为本、优化结构、按需设岗、高效精干”的原则,制定“公开招聘、择优聘任、合同管理”岗位聘任办法,健全人事管理制度和考核激励政策。建立师资培养管理制度,引培并举,持续改进,打造符合现代产业学院发展需求的高水平专业化师资队伍。
潍柴现代产业学院建立了完善的激励措施,根据考评设置五级制考核成绩,采用择优录取、双向选择制,达到良好及以上成绩的学生毕业入职潍柴并发放潍柴产业学院入职专项奖金。
人才培养,成效初显
潍柴现代产业学院在全员创新、专业建设、课程改革、高技能人才评价等方面与企业无缝衔接,实现产业人才的精准培养。同时根据产业园区布局和产业链企业发展规划,深度调研产业链各环节数据,构建“行业+企业+专业”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链式”培养。“四方协同、八位一体”分段式“潍科潍柴”现代产业学院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立项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潍柴现代产业学院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近3年,约200名毕业生在潍柴就业,并逐渐成长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为产业学院高层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审 | 张娜
复审 | 薛慧莉
总审 | 杜鹏
— 往 期 回 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