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点】张幼文:国别经济出问题,“罪”在全球化?
当前,世界经济中出现了新的好的苗头、好的势头,比如说贸易形势势头不错,大宗商品的价格有所好转,劳动力市场走出低谷,走出危机恢复增长,各国面临的都是同样的问题,美国之所以出现了政策逆转,重回保护主义老路,提出用美国货的口号,其中焦点是就业问题。
中国在解决就业问题上有一些重要的举措,一个就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其中万众创业就是自我就业、自我雇佣,这是中国走向市场经济和应对危机当中重要的举措,最近这几年,通过自我就业所带来的就业增长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大大地减少了由国家来分配,或者大企业来雇佣的就业压力。
另一个是电子信息互联网革命的影响,这个影响在中国也是非常显著的,马云的阿里巴巴,是在中国崛起的电商,单单他一个电商就为中国创造了1000万个就业岗位,因为大量的快递创造了就业,虽然这是低端的,但是对经济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而且我们更多地看到由于电商的发展,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大量的农村过去没有机会生产和销售产品的农民,可以在家里生产商品,在互联网上销售,而且由于互联网价格低廉,大大低于实体商店的成本,大量的年轻人特别是刷卡、刷微信、刷淘宝,电子支付蔚然成风,消费需求大大增强,对经济增长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金融风险,在中国经济当中继续存在着,甚至出现了新的风险形式,其中包括外汇冲击。所以防范金融冲击是今天中国经济的重要任务之一,也应该成为世界经济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尤其像中国这样的经济体、中国这样的外汇储备,如果中国出现大的金融动荡对世界是一场灾难,所以世界各国应该支持中国防止大的金融波动,这跟长期的走向市场化和开放是不矛盾的。
我们也看到,今日世界出现了全球化的逆转,出现了去全球化这样的话题,显然这是国内外都关注的重要命题。我感觉特朗普上台,以及出台的政策,不是个人现象,不是他个人的一种选择,不是他的性格体现,而是经济全球化出了矛盾以后出现的一个现象,因为在欧洲同样出现了去全球化的现象,而且很可能还要继续发展,说明全球化在过去几十年快速发展当中,没有有效地处理好全球化当中利和弊两者之间的关系,关键是我们如何能够通过大国的有效合作和协调,使得利和弊在国与国之间得到合理的分担,共同来享受全球化的利益,趋利避害,这是问题的关键。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许多国家国内出现的问题,有些是国内政策造成的,不是全球化造成的,国内政策的事务现在用了去全球化方式解决,显然是南辕北辙,不明就里。比如就业问题不完全是因为贸易开放的结果,可能是本身经济周期和结构调整的结果,所以用去全球化的方式解决国内经济问题是不合适的。
我们还注意到政治上的事件对经济的影响,许多问题是政治原因造成的,但是现在到全球化当中找原因,用去全球化的方式解决会使政治问题更加严重,比如难民问题、移民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全球化各国承诺人员自由流动的结果,而是国际政治的后果,但是现在美国用去全球化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回到保护主义,这样对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增长更加不利,这本应该是各国进行政策协调的,在这一点上中国已经表了态,要对全球化积极加以推进。
最近经常听到国际上也包括国内有一种声音,说中国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这句话是不确切的,给人的印象似乎全球化是蛋糕,中国分到了更大一块。中国在全球化过程当中发展更好,是因为有效地利用全球化的机遇,关键是中国国内的政策和改革适应了全球化的需要,我们能够更好地趋利避害,获得更大的利益,获得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我们通过改革使得国内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不但没有导致失业,而且更多增加了就业,政府更加积极有为,这是国内改革取得的成果,不是通过全球化获得了更大蛋糕,所以国际社会有些国家如果因为全球化受到了侵害,不应该怪罪于世贸组织当中中国没有履行承诺,或者较少履行承诺,或者开放太少。这种论调是不符合实际的,甚至也可能是别有用心的。
逆全球化问题,最终要靠更有效的全球治理来解决。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在这方面做出贡献,包括杭州共识的表达,也包括“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对全球化的贡献,不但在短期经济增长方面对世界做出积极的贡献,而且它采用的形式也是积极的。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的方案,是项目在先、双边合作在先,而不是制度合作在先,更容易达成互利合作共赢的方案,这比多边的全球制度性合作更加有效,对全球经济也更加有利。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