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世经动态】财政部回应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

2017-05-25 世经中国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24日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3下调为A1。按这家机构的说法,中国经济将持续放缓、政府债务将持续走高、实体经济债务规模将快速增长。


  财政部等部门回应,穆迪下调我国主权信用评级,是基于“顺周期”评级的不恰当方法,穆迪对我国政府债务等方面的法律制度规定还缺乏必要了解。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穆迪一方面高估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另一方面低估了中国政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适度扩大总需求的能力。


  中国未来三年政府债务攀升至45%?财政部:不成立!


  穆迪的报告认为,2018年中国政府直接债务将达到GDP的40%,2020年升至45%。


  对此,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回应,截至2016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3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为80.5%。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国债余额12.01万亿元,两项合计后我国政府债务为27.33万亿。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初步核算74.41万亿元计算,2016年我国政府债务的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为36.7%,低于欧盟60%的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风险总体可控。


  “今后,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府举债受到严格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将保持合理增长。”该负责人说,“加上我国GDP有望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也将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提供根本支撑,2018年至2020年我国政府债务风险指标与2016年相比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是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唯一合法形式,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及其下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因此,目前我国政府债务范围依法是指中央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以及清理甄别认定截至2014年末的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除此以外,我国不存在其他任何政府直接债务。


  实际上,财政部门一直致力于将政府债务风险“锁进笼子”。目前已经形成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监督的“闭环”制度体系,覆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预算管理、风险评估和预警、风险事件应急处置、债务违约分类处置、监督体系等各个环节,打造了风险管理的“全链条”。


     企业杠杆率将持续走高?发改委:降杠杆成效显现


  穆迪的报告认为,我国实体经济债务规模将快速增长,相关改革措施难见成效。另外,除了政府直接债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等债务水平持续增长会增加政府或有债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金融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积极稳妥推进企业降杠杆的努力已经取得成效。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最新数据,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我国总体杠杆率为255.6%,而同期美国为255.7%,英国为283.1%,法国为299.9%,加拿大为301.1%,日本为372.5%。


  “从绝对水平看,我国杠杆率水平并不高,仅位于主要经济体的中等水平。”这位负责人说,从变化趋势看,我国总杠杆率上升速度明显放缓,正趋于稳定。


  与此同时,我国企业杠杆率开始下降。国际清算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三季度末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为166.2%,较上季度末下降0.6个百分点,这是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连续19个季度上升后的首次下降。2017年3月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企业微观层面的杠杆率也呈下降趋势。


  而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等债务与政府债务之间的关系,我国相关法律也有明确规定。


  “不论是中央国有企业、还是地方国有企业(包括融资平台公司),其举借的债务依法均不属于政府债务,应由国有企业负责偿还,政府不承担偿还责任;政府作为出资人,在出资范围内对国有企业承担责任。”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


  近期,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司法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发布通知,进一步明确举债融资政策边界,建立跨部门联合监测和防控机制,加强对政府中长期支出事项以及融资平台公司举债融资情况的监测,建立跨部门联合监管和惩戒机制。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表示,我国对政府如何举借债务以及融资平台与政府债务之间的关系制定了清晰的制度,但穆迪采取了错误的假设,把企业债务与政府捆绑在一起,这显然是误读。


(来源:腾讯财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