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微课 | 钱锦远:为国民经济建设而读书
思政微课
浙江大学师生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宣讲思政微课,赓续红色血脉,讴歌发展成就,展示青年成长,弘扬时代主题,以浙大声音、浙大故事推动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国民经济建设而读书
钱锦远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
化工机械研究所副教授
在北京冬奥会中,一共足够投放了1000多辆的氢能源大巴。他们从加氢站里出发,“氢”装上阵的场景,成了绿色冬奥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储氢容器作为加氢站和氢能源汽车最核心的设备之一,它的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时间回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备阶段,为了绿色奥运,当时国家相关单位正在准备在北京建设我国第一座加氢站。经过长期的调研论证,加氢站的建设将采用美国公司的技术。浙江大学化工机械研究所时任所长郑津洋老师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就决定立马赴北京进行“游说”。一方面,他赶在工程上马之前,向相关单位恳请给予一次“面试”的机会;另一方面,他带领研究团队夜以继日的准备我们自己的加氢站设计方案。终于一轮轮的“面试”之后,浙大团队获得了建设加氢站核心装备储氢容器的机会。在后来的访谈中,郑津洋院士回忆说,他当时就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中国人的第一座加氢站,必须要中国人自己来建,而且一定能够建好。
事实上,能建好加氢站的自信,来自一代代浙大化机人对压力容器安全的不懈追求。记起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化肥厂经常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严重财产损失。作为当时压力容器行业排头兵的浙江大学化工机械研究所,很多教授在参加完多次现场事故勘察鉴定之后也是痛心疾首。为了攻克这个难题,朱国辉老师等专家白天深入调研,晚上案例分析,在不懈的努力下,终于成功发明了“绕带式压力容器”,实现了“未爆先漏”的效果。自“绕带式压力容器”发明之后,小化肥厂再也没有发生过爆炸。
这样的故事也同样发生在我们浙大化机学科的创始人王仁东先生的身上。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国家从日本引进了大型乙烯生产装置。可在完工之际,却发现了球罐存在大量裂纹。日本专家根据他们引以为豪的伊藤-田中公式,出具了一份断裂力学分析报告,认为球罐裂纹不会影响安全,并趾高气扬地要求继续进行施工。因为他们料定,当时我们国家肯定没人能够反驳。可是,如果忽视球罐的裂纹继续交工投产,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但如果这球罐不能按时投产,国家每天都将损失数万美元。在这种两难的处境中,王仁东先生站了出来。克服不懂日语的困难,王先生拿着中日辞典,反复验算技术资料,最终指出了伊藤-田中公式的局限性,明确了裂纹对球罐安全性的影响。几位日方专家听完王先生的陈述后,心服口服,最终在王先生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并竖起大拇指说,“中国有这样的专家,了不起!”最终,日方不仅修复了球罐,还赔偿了我们国家数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从王仁东先生,到朱国辉教授,再到郑津洋院士,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守护压力容器安全,一直是浙大化机人矢志不渝的追求。浙大校友陈学东院士在一次回母校的座谈会上说:“当今时代的浙大人,应该为国民经济建设而读书!” 我也以此,与大家共勉!
编辑 | 浙大青媒 Jenny
全文审稿 | 浙大青媒 Jenny
责任编辑 | 杨珍 叶盛珺
-往期回顾-
学习二十大,青年话心声丨二十大报告这些话,振奋人心,鼓舞青年!
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浙江大学组织团员青年集体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